劉好仃站在倉庫門口,手裡握著一支紅色記號筆,正低頭核對發貨清單。陽光從頭頂的天窗灑下來,照得他額頭微微發汗。遠處叉車的轟鳴聲和紙箱封口機“嘩啦嘩啦”的聲音混在一起,像是某種忙碌的背景音樂。
“劉師傅!”小張抱著一摞文件跑過來,“渠道商那邊說今天必須發貨,晚一天他們就要扣我們的履約金。”
“知道了。”劉好仃抬頭看了眼牆上的電子鐘,“現在幾點?”
“十一點四十五。”
“還來得及。”他轉身朝打包區走去,邊走邊喊:“老陳!那批3毫米的玻璃板裝好了沒?”
“裝了大半!”老陳從一堆紙箱後探出頭,“但包裝線又卡住了,得手工貼標。”
劉好仃皺眉看了看流水線,果然發現一台貼標機發出哢噠哢噠的怪響,標簽帶纏在滾輪上,像被貓抓亂的毛線團。
“先彆修了。”他說,“咱們手動貼,快點乾完這單。”
工人們立刻行動起來,一人負責撕標簽,一人負責貼,另一人則用掃描槍逐個確認編號。雖然效率比不上機器,但勝在靈活,幾個熟練工配合默契,不一會兒就堆起了三排整整齊齊的貨箱。
“這批是給華南建材超市的?”劉好仃問小張。
“對,他們剛換了個新店長,特彆較真,連每箱的淨重都要求精確到0.5公斤。”
“那就再檢查一遍。”劉好仃拿起一個箱子掂了掂,“不能讓人挑出毛病。”
就在大家忙得熱火朝天的時候,物流主管黃哥匆匆趕來:“劉師傅,運輸車到了,司機說最多等二十分鐘。”
“沒問題。”劉好仃點頭,“讓他先去吃飯,我們十分鐘內搞定。”
黃哥點點頭,轉身走了。劉好仃回身看著還在繼續貼標的工人,心裡踏實了幾分。這單貨要是按時發出去,他們的產品就能在華南地區正式鋪開,意味著這次渠道拓展邁出了關鍵一步。
“劉師傅!”質檢員小林突然跑了過來,臉色有些猶豫,“我剛才抽查了一箱,發現有兩塊玻璃邊緣有點劃痕……要不要換掉?”
劉好仃接過那塊玻璃,迎光一看,果然在右下角有一道細細的白痕,像是被工具刮了一下。
“不大明顯。”他說,“不過也不能馬虎。”他轉頭看向正在清點貨物的小張,“你跟業務那邊說一聲,讓他們看看能不能臨時調一批新的過來。”
小張點頭跑去打電話,結果回來時一臉無奈:“那邊說庫存也緊,最快明天才能補。”
“那就先把這批發過去。”劉好仃沉吟片刻,“但要備注說明情況,價格上給他們打個折。”
“這樣行嗎?”小林有些擔心。
“當然行。”劉好仃笑了笑,“做生意嘛,講的是信譽,不是斤斤計較。”
說完,他親自在那箱玻璃上貼了個黃色標簽,上麵寫著:“輕微劃痕,已備注,建議用於非展示用途。”
十分鐘後,所有貨箱順利裝車。劉好仃站在車旁,目送貨車駛出廠門,心中一塊石頭終於落地。
第二天一早,劉好仃帶著小張去了華南建材超市的一家旗艦店。這是他們產品首次正式上架,也是檢驗渠道合作成果的重要節點。
可剛進店,他就發現不對勁——原本談好的主推展台位置,竟然擺上了競品的產品,而且包裝更鮮豔、陳列更講究,一看就是下了功夫。
“怎麼回事?”劉好仃皺起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