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的餘暉透過玻璃幕牆灑在空蕩蕩的展廳地麵上,像給地板鍍了一層金箔。劉好仃站在展區中央,手裡還握著對講機,但頻道裡已經沒了聲音。
他低頭看了眼表,五點四十分。活動結束了,可他知道,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
“小林呢?”他環顧四周,發現她正蹲在角落裡收拾散落的宣傳冊。
“在這兒!”小林抬頭應了一聲,把幾本折皺的資料塞進紙箱,“這些還能用嗎?”
“能。”劉好仃走過去,順手幫她壓了壓箱子口,“不過咱們接下來的重點不是整理場地。”
“你是說反饋收集?”小林一邊貼標簽一邊問。
“沒錯。”劉好仃點頭,“客戶來過了,體驗了,也下單了。現在得聽聽他們怎麼說。”
小林愣了一下:“我以為活動結束就完事了。”
“哪有這麼簡單。”劉好仃笑了笑,“產品好不好,市場說了算。反饋就是市場的聲音。”
小林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那我們從哪兒開始?”
劉好仃拿起手機翻了翻今天的訂單記錄和現場問卷數據:“先設計一份統一的問卷,再分頭行動。你負責重點客戶走訪,我來盯線上反饋和匿名意見。”
小林一聽要跑客戶,眉頭微皺:“可有些客戶今天都沒怎麼說話,會不會……不願意開口?”
“那就得看你怎麼問了。”劉好仃拍拍她的肩膀,“彆急著上問題,先聊聊他們的使用場景、關注點,再自然過渡到反饋。”
小林點點頭,眼神堅定了一些:“明白了,我這就去準備一下。”
劉好仃看著她離開的背影,心裡踏實了不少。這姑娘雖然年輕,但做事認真,肯動腦筋。
他轉身走向辦公室,打開電腦,新建了一份文檔,標題寫著:市場反饋問卷初稿)。
設計問卷的過程比想象中複雜得多。
員工們圍坐在會議桌旁,七嘴八舌地討論內容設置。
“‘您覺得我們的產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這個問題是不是太泛了?”小趙皺眉,“客戶可能會直接寫‘都挺好’。”
“那改成‘最希望我們優先改進的產品功能是什麼?’”小張建議,“這樣更具體。”
“也不夠直觀。”劉好仃插話,“不如列出幾個選項,比如隔音效果、顏色選擇、安裝便利性,讓客戶勾選。”
“那要是客戶想提彆的怎麼辦?”小李問。
“加個開放式問題唄。”劉好仃笑了笑,“‘是否有其他建議或需求?’放在最後,既不乾擾主流程,又留足空間。”
大家紛紛點頭,氣氛活躍起來。
但隨著討論深入,分歧也逐漸浮現。
“這個‘滿意度評分’是15分還是110分?”小趙問。
“我覺得5分就夠了。”小林說,“太細的話,客戶可能隨便填。”
“但太粗的話,信息量不夠啊。”小張反駁。
爭論持續了好一會兒,劉好仃終於出聲:“統一用5分製,簡潔明了。我們不是學術研究,是實用型調查。”
眾人這才達成一致。
接著又是語言風格的調整——
“‘是否滿意本次服務流程?’這種說法太正式了。”小李指出,“客戶看了會打哈欠。”
“改成‘你覺得我們這次接待怎麼樣?’”小林提議,“更口語化。”
“再加個表情符號欄,笑臉、普通臉、哭臉,視覺引導。”劉好仃補充。
最終,問卷定稿:
感謝參與本次活動!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請花兩分鐘填寫以下簡短反饋:
您對我們產品的整體滿意度如何?15分)
哪些方麵讓您印象最深刻?多選)
□外觀設計
□安全性能
□環保材料
□使用場景展示
最希望我們優先改進的產品功能是?
□隔音效果
□安裝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