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會議室門口,手裡捏著一遝打印得整整齊齊的文件。紙張邊緣還帶著打印機剛吐出來的溫熱,他低頭看了眼手表:九點五十七分。
“比上次快了三分鐘。”他自言自語,嘴角微微上揚。
推開門,會議室裡已經坐了不少人。王師傅正坐在角落啃蘋果,小李在調試投影儀,老張和阿傑湊在一起低聲說著什麼,時不時笑出聲來。
劉好仃把文件發下去時,王師傅邊嚼邊說:“這次不會又是‘看得見的獎勵’吧?我都快成牆上的明星了。”
“這不還沒貼呢嗎?”劉好仃笑著回,“今天是正式啟動評選機製,你們可都得認真點。”
小李調整好投影儀後,屏幕上跳出一個大標題:
“最佳團隊貢獻獎評選啟動會”
字體略顯卡通,背景圖是廠裡去年團建時拍的一張合照,大家笑得燦爛,陽光灑在玻璃幕牆上,反射出一片金光。
“喲,還挺有儀式感。”老張吹了聲口哨。
劉好仃清了清嗓子:“咱們不是要搞形式主義,是要讓真正努力的人被看見、被記住。”
他翻開文件第一頁:“這是初步擬定的評分標準,分為三個維度——解決問題能力、跨部門配合度、主動承擔任務情況。”
“聽起來挺抽象。”阿傑皺眉,“怎麼量化?”
“問得好。”劉好仃指著文件,“每項都有具體指標,比如解決問題能力,看的是你在突發狀況下是否能迅速響應、有效處理;配合度,就看你在與其他班組協作時的表現;主動承擔嘛……就是那些沒人願意乾的事,你站出來扛了。”
小李翻著文件:“那這些數據從哪來?”
王師傅突然插話:“光靠評獎還不夠,還得有日常表現記錄。”
劉好仃眼睛一亮:“這話說到點子上了。”
他轉身在白板上寫下一行字:
“團隊協作榜”
“每周更新一次,張貼在廠區公告欄,誰乾了啥,大家都能看到。”
“這主意不錯!”老張點頭,“比牆上貼個照片實在多了。”
“而且,榜單設計由獲獎班組輪流負責。”劉好仃繼續道,“這樣每個人都能參與進來,也能增加榮譽感。”
會議室內氣氛逐漸熱烈起來,大家開始圍繞評分細則展開討論。
“我覺得應該加一條,團隊內部有沒有凝聚力。”小周提議,“比如大家能不能一起麵對困難。”
“這個建議我記下了。”劉好仃拿起筆,在文件空白處快速記下,“但得分項還是以客觀事實為主,情感因素不好衡量。”
有人提出異議:“那萬一有些組平時低調,乾得多卻不說呢?”
“這就是監督小組存在的意義。”劉好仃解釋,“他們會定期抽查各班組的工作日誌,並組織匿名互評。”
“要是發現不公平怎麼辦?”阿傑問。
“投訴流程寫得很清楚。”劉好仃指了指文件末尾,“一旦收到舉報,監督小組會在一周內調查核實,並公開結果。”
王師傅點點頭:“聽著靠譜。”
這時,老張忽然舉手:“我說個事,能不能拍個視頻展示團隊日常工作?讓大家看看我們到底乾了啥。”
“這想法有意思。”劉好仃笑著應下,“回頭可以考慮。”
小李立刻接話:“那視頻剪輯得找專業的人吧?”
“不一定。”劉好仃看著小周,“上次團建視頻不就是你剪的?”
小周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其實也不難,主要是挑幾個精彩片段拚一下。”
“那就先試試。”劉好仃拍板,“你們幾個年輕人,抽空做個樣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