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公告欄前,手裡捏著一支馬克筆,筆尖在紙麵上懸了半晌,最終隻畫了個小小的問號。
他退後兩步,看著那張剛貼上去的“開放交流會反饋彙總表”,上麵密密麻麻貼滿了便利貼。有的寫著“希望食堂多點素菜”,有的寫著“建議休息區加個插座”,還有人認真地寫了“我覺得我們組最近配合得特彆好,謝謝大家”。
他笑了笑,轉身往辦公室走。
走廊儘頭傳來腳步聲,是小林抱著一遝資料,邊走邊低頭翻看,差點撞上牆角。他趕緊扶住牆,抬頭一看是劉好仃,連忙喊了句:“組長。”
“怎麼,又發現什麼新問題?”劉好仃接過他手裡的資料。
“不是問題。”小林撓撓頭,“是幾個班組提出來的協作建議,我整理了一下,可能對你今天開會有點用。”
劉好仃翻開資料,第一頁就寫著:“建議三車間和二車間每周開一次聯合碰頭會,避免信息斷層。”
他點點頭,把資料夾緊了些,“乾得不錯。”
“其實……”小林猶豫了一下,“我也覺得咱們現在光靠表揚和溝通還不夠,得有個方向,不然大家容易散。”
劉好仃看了他一眼,沒說話,隻是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
會議定在上午十點,地點還是監督小組常去的那個會議室。桌上的茶已經泡好了,王師傅照例坐在靠窗的位置,老張拿著報紙,但這次沒看,而是盯著桌麵發呆。
小李早早到了,正在調試投影儀,屏幕上顯示著“團隊目標討論會”幾個大字,字體有些卡通,像是從某個ppt模板裡直接拉下來的。
“這字兒太可愛了吧?”小李嘟囔了一句,想換掉。
“彆換了。”劉好仃走進來,“挺好的,至少不讓人緊張。”
大家都笑了,氣氛比預想中輕鬆些。
劉好仃坐下,打開文件夾,抽出一張紙,“今天這個會,主題就一個——我們到底要朝哪個方向努力?”
沒人接話。
老張清了清嗓子,“劉哥,咱也不是不認可這事,就是……這玩意兒太虛了吧?你定個目標,最後還不是管理層說了算?”
“目標不能虛,但也不能硬塞。”劉好仃說,“你們還記得‘每日留言角’嗎?昨天有個人寫了一句話,‘我不是不想說話,我隻是不知道該為什麼而努力’。”
王師傅皺眉,“這話聽著怪怪的。”
“其實很正常。”劉好仃繼續說,“我們每個人都在乾活,可誰都知道,光乾活不行,得知道自己是為了啥。”
小林忽然插話:“就像打遊戲,總得知道任務目標吧?不然你都不知道下一步該去哪兒。”
“對。”劉好仃點頭,“所以今天我們不是來聽命令的,是來一起找方向的。”
會議室安靜了一會兒。
小李試探性地開口:“那……你說的方向,具體是什麼樣的?”
“比如上周的事。”劉好仃拿出之前小林整理的資料,“三車間返工率比二車間高了15,這不是誰的責任,是我們整個流程出了問題。如果我們能把各車間協作效率提升10,是不是更有意義?”
王師傅喝了口茶,“聽起來是挺實在,可怎麼落實呢?”
“第一步,先明確目標。”劉好仃在白板上寫下“提升班組協作效率”八個字,“第二步,收集大家的反饋,看看哪些地方卡住了。第三步,想辦法解決。”
老張放下報紙,“那你打算怎麼衡量這個效率?”
“這個問題很好。”劉好仃指著小李,“你剛才也提到了,怎麼才算達成目標?”
小李想了想,“可以定期做一次協作滿意度調查,或者統計跨部門任務完成率?”
“這些都可以考慮。”劉好仃說,“關鍵是,我們要讓每個人都參與進來,而不是等結果出來才說‘哦,原來是這樣’。”
王師傅摸了摸下巴,“聽上去倒是不像以前那種空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