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電腦前,手裡捏著鼠標,屏幕上是一張空白的表格。他盯著那格子,像是在看一塊還沒成型的玻璃。
“小林,來。”他招呼道。
小林抱著一堆筆記本和草稿紙跑進來,差點被門檻絆了一跤,“來了來了!”
“你看看這個分類框架。”劉好仃指著屏幕,“咱們得先把這架子搭起來,不然東西一多就亂。”
“明白了!”小林把資料往桌上一放,眼睛亮晶晶的,“我昨晚還夢到我們在建圖書館呢。”
“圖書館?咱這是知識庫,不是藏書閣。”劉好仃笑著搖頭,“不過也差不多,都是存寶貝的地方。”
兩人對著白板上的三大類——技術操作、問題解決、經驗傳承,開始一點點往下細分。
“比如‘技術操作’裡頭,可以按工序分,退火、切割、打磨……”小林一邊說一邊寫,“然後每個工序再細分標準流程、常見問題處理、注意事項。”
“對,這樣找起來方便。”劉好仃點頭,“就像查字典,先找部首,再找筆畫。”
他們忙活了大半天,終於把一個初步的知識庫結構搭了出來。雖然還有些粗糙,但已經能看得出個模樣了。
“組長,你看這個模板行不行?”小林遞上一張整理好的表格。
劉好仃掃了一眼,點點頭:“不錯,簡潔明了。照這個格式繼續整理,有問題隨時問我。”
小林興衝衝地走了,辦公室裡隻剩劉好仃一個人。他靠在椅背上,伸了個懶腰,窗外陽光正好,照在桌角那個舊保溫杯上,反射出一圈光暈。
他心想:這事兒總算邁出第一步了。
晨會上,劉好仃把新做的知識庫結構投影出來,給大家講解。
“大家注意,這不是要你們寫論文,而是把平時的經驗整理成條理清晰的內容。”他說,“每一條都要有三個要素:在哪道工序、遇到什麼問題、怎麼解決的。”
王師傅坐在後排,皺著眉頭聽完了全程,最後問了一句:“那要是有些手法沒法寫得太明白呢?”
“這個好辦。”劉好仃笑了笑,“你可以錄視頻講,也可以讓徒弟看著你做,邊做邊說。”
“我倒是沒意見。”王師傅摸了摸下巴,“就是怕寫太明白了,以後大家都學會了,我這老師傅就沒啥稀奇的了。”
“放心吧,誰的經驗誰署名。”劉好仃拍了拍他的肩膀,“你這一手調壓的手法,可是咱們廠裡的寶貝,誰搶得走?”
眾人笑作一團,氣氛輕鬆了不少。
會後,王師傅走到走廊拐角,悄悄塞給劉好仃一張紙條。
劉好仃低頭一看,上麵寫著:“有些東西不能寫太明白。”
他抬頭看了眼王師傅的背影,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中午吃過飯,小林拿著手機跑進車間,準備錄製王師傅的操作視頻。
“王師傅,您今天狀態怎麼樣?”小林調整著鏡頭角度。
“我還行,就是怕你拍不清楚。”王師傅一邊係安全帽,一邊嘀咕,“我這手快得很,你可彆拍糊了。”
“放心吧,我都練過幾次了。”小林擺好支架,打開手機錄像功能。
“好嘞,開始了啊。”王師傅深吸一口氣,開始操作壓力閥。
隻見他手指翻飛,動作乾淨利落,嘴上還不忘解釋:“這裡要注意力度,先調a口,再慢慢鬆b,等氣泡穩定了再動c……”
小林目不轉睛地盯著鏡頭,生怕錯過關鍵步驟。
然而,第一遍拍完回放時,發現光線太暗,畫麵模糊不清。
“哎呀,忘了開補光燈了。”小林懊惱地拍了下腦袋。
“再來一遍唄。”王師傅倒是挺淡定,“反正我乾了這麼多年,早就習慣了重複。”
兩人重新調整設備,這次效果好了不少。
剪輯的時候,小林又發現了個小問題——視頻開頭有一段模糊的畫麵,隱約能看到王師傅快速調整閥門的動作。
“這段要不要刪掉?”他問劉好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