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窗邊,看著廠區裡緩緩流動的車流和人群。陽光照在玻璃幕牆上,反射出一片片細碎的光斑,像是誰不小心撒了一把星星。
他回頭看了看會議室裡的布置,桌上的筆記本已經收了起來,白板上那幾行字還清晰可見。小林坐在角落裡低頭敲著鍵盤,李姐正跟王師傅說著什麼,兩人的聲音不大,但笑得很自然。
“今天咱們得把事兒定下來。”劉好仃開口,語氣輕鬆,“下周開始推進,時間緊任務重,不能拖泥帶水。”
小林抬起頭:“劉哥,我這邊排了個輪值表,初稿已經出來了,要不要先過一遍?”
“當然要。”劉好仃走回桌前,“咱們得讓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什麼時候做、做到什麼程度。”
李姐遞過來一張紙:“這是標簽標準化的初步方案,我把現有的關鍵詞都整理了一下,有些可能需要調整。”
王師傅接過來看了看,點點頭:“分類確實比以前清楚多了,至少不會像以前那樣查個東西繞來繞去。”
“這就好。”劉好仃笑了,“接下來就是具體分工和時間節點。”
大家圍坐在一起,氣氛很快熱絡起來。小林拿著他的輪值編輯表,一條條解釋:“每周兩人負責更新內容,一人審核,一人補充,確保知識庫能保持新鮮度。”
“這個節奏我們能跟上。”李姐說,“不過最好還是有個提醒機製,比如提前三天發個通知,讓大家提前準備。”
“可以加進流程裡。”劉好仃點頭,“另外,問答角那邊也要安排專人跟進,不能讓它冷掉。”
“我已經聯係了幾位經驗豐富的老員工。”劉好仃說,“他們願意參與答疑,第一批問題也整理好了。”
“視頻這塊兒我也想好了。”王師傅說,“我會找幾個操作熟練的同事一起拍,先把最常用的操作步驟錄出來。”
“太好了。”小林興奮地說,“這些視頻一上線,查找資料就更直觀了。”
會議繼續進行,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熱火朝天。偶爾有人提出疑問,也會立刻有人接話解答。整個會議室裡,仿佛有一股看不見的力量在推動著事情往前走。
可就在氣氛最熱烈的時候,小林忽然皺起眉頭:“劉哥,我剛看了下工作量……有些任務比預估的要多不少。”
這話一出,大家都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手頭的動作。
“怎麼說?”劉好仃問。
“比如輪值編輯,每次更新的內容其實挺多的。”小林翻著手中的表格,“再加上問答角的整理、視頻錄製……如果隻是按原計劃安排,可能會出現人手不夠的情況。”
“這個問題得重視。”李姐也附和道,“我們不能為了趕進度而忽略質量。”
劉好仃沉吟片刻:“這樣吧,我們先不急著往下推,先看看哪些環節最容易卡殼。”
王師傅翻了翻自己的筆記:“我覺得視頻錄製這塊兒壓力最大,因為每個步驟都要拍攝、剪輯、上傳,過程複雜。”
“那我們就先從這裡入手。”劉好仃說,“王師傅,你能不能先做個樣本,看看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和人力?”
“沒問題。”王師傅點頭,“我可以先做一個完整的流程示範,然後大家一起評估。”
“另外,問答角那邊也可以分階段推進。”李姐補充,“不是所有問題都要一次性解決,我們可以優先處理高頻問題。”
“對,循序漸進。”劉好仃笑了笑,“咱們現在不是在打突擊戰,是在打持久戰。”
大家紛紛點頭,原本略顯緊張的氣氛又緩和了下來。
“還有反饋機製的事兒。”小林說,“大家都覺得很重要,但怎麼收集、多久一次,意見還不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