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會議室門口,手裡拿著一本翻得有點卷邊的《危機管理實戰手冊》,封麵在陽光下泛著一層淡淡的灰。昨天剛開完動員會,今天他特意把會議室窗戶全打開了,讓風帶著廠區機油味和一絲青草香吹進來。
“大家到齊了嗎?”他問小林。
“都到了。”小林坐在桌邊,正用手機刷著什麼,“不過王師傅還在跟老張聊設備故障的事。”
“讓他先過來吧。”劉好仃走進來,把書放在桌上,“咱們不是說好了嗎?頭腦風暴,啥都能提。”
王師傅推門進來時,手裡還拿著半塊沒吃完的餅乾。
“抱歉啊劉哥,老張非說他們車間上個月差點因為電機燒了停線,我得聽他說完。”
“理解。”劉好仃點頭,“這不就是我們開會的目的嘛。”
李姐也坐下了,手裡拿著筆記本,眉頭微微皺著:“昨晚我看那本書看到淩晨一點多,越看越覺得咱們得重視點。”
“是得重視。”劉好仃環視一圈,“但彆緊張,咱們現在隻是摸底,知道哪些地方可能出問題,心裡有個數就行。”
“那……”小林舉手,“我可以提個比較‘玄’的嗎?”
“當然可以!”劉好仃一拍桌子,“你要是能想到外星人入侵玻璃廠,我都給你記下來。”
眾人笑起來,氣氛頓時輕鬆了不少。
“那我說了。”小林清了清嗓子,“比如——網絡輿情危機。”
“哦?”劉好仃挑眉,“繼續。”
“就比如說,有人在網上發了個視頻,說咱們生產的玻璃有致癌物質,哪怕不是真的,也會被瘋狂轉發,最後影響銷售。”
“這個確實值得考慮。”李姐點點頭,“現在信息傳得太快了,一個小誤會都能發酵成大新聞。”
“對。”劉好仃翻開書,找到一頁做了標記的地方,“這種屬於外部輿論危機,咱們得提前想好怎麼回應。”
王師傅忽然插話:“我聽說以前有個工廠,員工鬨事,結果被人拍了視頻發網上,一夜之間評論炸了鍋,最後公司賠了一大筆錢。”
“嗯。”劉好仃記了下來,“這是內部事件引發的外部危機,得注意。”
“還有供應鏈的問題。”小林又說,“比如原材料供應不上,或者某個關鍵部件供應商突然倒閉,咱們生產線就得停工。”
“這個我也聽說過。”王師傅放下餅乾,“有個朋友的廠子,就是因為一個零件斷供,整條線停了三天,損失慘重。”
“所以供應鏈風險必須列出來。”劉好仃在紙上寫下幾個關鍵詞,“設備、流程、人員、環境,再加上外部因素。”
“那安全事故呢?”李姐問,“像火災、爆炸這些。”
“當然要。”劉好仃點頭,“咱們是製造業,安全永遠排第一。”
會議室內一時安靜下來,隻有窗外風吹動窗簾的聲音。
“其實還有一個方向。”小林突然說,“政策變化。”
“對。”劉好仃眼睛一亮,“環保標準提高、稅收政策調整,這些都會影響企業運作。”
“我前兩天還聽說,市裡要加強對製造業廢氣排放的監管。”李姐補充道。
“那就得關注環保檢查。”劉好仃記下,“萬一哪天來了突擊檢查,咱們得準備好材料,應對提問。”
“那是不是也可以參考其他行業的經驗?”小林問。
“當然可以。”劉好仃點頭,“比如餐飲行業處理食品安全危機,互聯網公司應對數據泄露,他們的做法咱們都可以學。”
“我覺得還可以做個分類。”李姐拿出筆記本,“把危機分成內部和外部,再細分輕重緩急。”
“好主意。”劉好仃笑了,“咱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那我們現在開始分頭收集意見?”王師傅問。
“對。”劉好仃點頭,“每個人負責一類,看看大家有什麼想法,或者有沒有遇到過類似情況。”
“我去找幾個老師傅聊聊設備方麵的問題。”王師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