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質檢車間門口,手裡捏著一張剛剛打印出來的質量檢測標準表,紙張邊緣還有點發燙。陽光從頭頂的玻璃棚灑下來,在水泥地上拉出一道道細長的影子,像是某種無聲的計時器,提醒著他時間不等人。
“劉哥,新標準都貼出來了!”阿梅一邊把最後一張a3紙按在公告欄上,一邊衝他招手,“要不要再檢查一遍?”
“你貼的我放心。”劉好仃笑了笑,抬腳走進車間。空氣裡彌漫著玻璃粉末和機油的味道,幾個質檢員正圍在一台新搬來的檢測儀前,低聲議論著什麼。
“這玩意兒真能測得比人眼還準?”小周蹲在地上研究機器上的按鈕,眉頭擰成一個疙瘩。
“不是它準不準的問題,”劉好仃走過去拍了拍他的肩膀,“是我們要讓它幫我們更準。”
“那要是出了錯呢?”
“那就說明我們沒教好它。”劉好仃語氣輕鬆,“就像小孩學走路,剛開始摔幾跤很正常,關鍵是要扶一把、教幾句。”
這句話讓周圍的人笑起來,氣氛也緩和了不少。
“行吧,那咱們就當是帶了個‘機器徒弟’。”小周站起身來,活動了下手腕,“不過話說回來,這個新標準……是不是有點嚴過頭了?”
“客戶提的要求,咱們不能打折扣。”劉好仃翻開手中的表格,“比如這裡——厚度誤差不超過0.1毫米,表麵劃痕長度不得超過2毫米。這些看起來苛刻,但正是這些細節決定了客戶的信任。”
阿梅在一旁插話:“我昨天跟客服組聊了聊,他們說有好幾個客戶反饋玻璃邊角容易崩裂,就是因為我們之前的標準太寬鬆了。”
“所以現在改,不算晚。”劉好仃點頭,“而且我會安排獎懲機製,做得好的有獎勵,做得差的也要有改進計劃。”
“獎懲機製?”小周眼睛一亮,“不會是獎金吧?”
“不止。”劉好仃笑著晃了晃手指,“表現優秀的員工可以優先參與技術培訓,還有機會去深圳總部參觀學習。”
“哇,這可比獎金香多了!”小周立刻來了精神,“那我得好好乾,爭取明年去一趟總部吃燒鵝!”
車間裡的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原本對新標準有些抵觸的員工也開始認真討論起操作流程來。
第一輪檢測開始了。
第一批產品被推到檢測台前,像一群等待檢閱的新兵。小周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塊玻璃板,放進檢測儀中。
“滴——”儀器發出一聲提示音。
“嗯?這數據怎麼不太對?”他皺眉看著屏幕,“厚度超標了0.05毫米。”
“拿下來。”劉好仃接過玻璃板,用遊標卡尺重新測量了一遍,“確實是超了一點,雖然肉眼看不出來,但客戶那邊可能會受影響。”
“那怎麼辦?返工嗎?”旁邊的質檢員問。
“先記錄下來。”劉好仃翻出筆記本,“回頭我們和技術部一起看看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會不會是切割機的問題?”阿梅湊過來觀察玻璃邊緣,“我看這切口有點不平整。”
“很有可能。”劉好仃點點頭,“等會兒叫技術組來看看設備參數有沒有偏差。”
“感覺這次檢測比以前麻煩多了。”小周一邊記錄一邊嘀咕。
“麻煩是好事。”劉好仃笑著說,“說明我們在進步。以前我們靠經驗,現在我們靠數據;以前是出了問題才查,現在是提前預防。”
“聽你這麼一說,還挺有成就感的。”小周撓撓頭,“那我以後也能說我是‘精密質檢員’了?”
“你現在就是。”劉好仃拍拍他的肩,“隻是還沒掛證而已。”
車間裡又是一陣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