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陽光依舊明亮,隻是這次換了個角度,從會議室的另一側斜照進來。阿梅正對著電腦屏幕調整字體大小,一旁的老李翻著文件,時不時皺眉。
“這數據量也太大了。”他嘟囔了一句,“咱們得弄個評分表出來,不然光靠印象打分,誰都說不清好壞。”
“劉師傅不是說要建一套標準嗎?”小周一邊整理表格一邊接話,“我看他昨晚還在改模板呢。”
正說著,門被推開,劉好仃端著那杯永遠不離身的茶走了進來,身後還跟著王姐,手裡抱著幾本舊檔案。
“都到齊了吧?”他把杯子放下,掃了一眼桌上的資料,“今天開始,供應商評估正式啟動。”
“評分表呢?”老李抬頭問。
“在這兒。”劉好仃打開筆記本,投影到牆上,“先看質量,再看交貨周期、服務響應、價格波動……這些都要算進去。”
阿梅湊過去看了看,點頭道:“比之前的主觀判斷靠譜多了。”
“但也有問題。”王姐翻開手裡的檔案,“有些廠子雖然評分低,但關鍵時刻能頂上。比如上次c廠,臨時加急送貨,救了我們的生產線。”
“那是特殊情況。”劉好仃沒多解釋,隻在白板上寫下兩個詞:核心+備用,“我們要的是穩定供應,不是靠運氣。”
小周立刻在表格裡備注了幾個廠商的名字:“那我先把這三個列為核心供應商?”
“先彆急。”劉好仃擺擺手,“先跑一遍數據,看看它們最近半年的真實表現再說。”
中午吃過飯回來,阿梅已經把評分表初稿發到了群裡。
“我按五個維度做了權重分配。”她指著屏幕,“質量占四成,交貨周期三成,其他各占一成。”
“聽起來合理。”老李點點頭,“但問題是,有些廠子壓根沒按時交過貨,怎麼評?”
“那就按實際記錄來。”劉好仃翻出一份報表,“像這家d廠,三次延遲,兩次質量問題,還能繼續留?”
“可它是我們最早的合作方。”王姐有點猶豫,“老關係戶了。”
“關係戶不等於合格供應商。”劉好仃語氣平靜,“我們要的是能一起往前走的人,不是拖後腿的。”
氣氛一時安靜下來,隻有空調發出輕微的嗡鳴。
“那我們先做個試點。”阿梅打破沉默,“選兩家廠子做對比測試,看看新機製運行效果如何。”
“可以。”劉好仃點頭,“下周前把名單定下來。”
小周已經開始在文檔裡畫流程圖,突然抬頭:“話說,b07的事查得怎麼樣了?”
“還在追。”劉好仃看了他一眼,“這事不能放。”
周三上午,會議室桌上鋪滿了各種評分表和供貨記錄。
“這是我整理出來的初步名單。”阿梅推了推眼鏡,“紅色是淘汰候選,黃色是待觀察,綠色是核心。”
“這個d廠,分數最低。”老李指著一個名字,“但它居然還能一直供貨?”
“我查了下采購記錄。”小周調出係統頁麵,“每次都是臨時補單,而且價格偏高。”
“這就是漏洞。”劉好仃拿起筆,在白板上圈出幾個關鍵詞:重複供貨、虛高報價、無預警缺貨,“這些問題不是一天兩天了,隻是沒人去理。”
王姐翻著手中的檔案,輕聲道:“其實我們也知道有些廠子不行,但總想著‘能用就先用’,結果越拖越複雜。”
“現在不能再拖了。”劉好仃語氣堅定,“從今天起,所有供應商必須經過評分篩選,不合格的一律停用。”
“那備用供應商呢?”阿梅問,“你之前提過的機製,要不要同步推進?”
“當然。”劉好仃點頭,“每個關鍵物料至少配一個備用,以防萬一。”
“那是不是可以考慮讓部分備用廠參與試運行?”阿梅補充道,“這樣既能測試他們的能力,也能降低切換風險。”
“好主意。”劉好仃笑了笑,“就這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