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會議室門口,手裡拿著一遝打印好的資料。這回他沒帶那支用了多年的鋼筆,而是換了根能按出藍色墨水的圓珠筆,顯得精神了不少。
窗外陽光明媚,風不大,但吹得窗簾輕輕擺動,像是在催促大家趕緊進入狀態。
他推門進去的時候,小王已經坐在靠窗的位置,筆記本攤開著,上麵密密麻麻地記滿了前天會議的內容。看到劉好仃進來,他抬起頭笑了笑:“您來啦,我剛把上次提到的數據整合問題理了個頭緒。”
“辛苦了。”劉好仃一邊坐下一邊點頭,“咱們今天不聊虛的,得拿出個初步方案來。”
會議室裡陸續來了幾位部門負責人,有人提著保溫杯,有人抱著文件夾,氣氛比上回輕鬆了一些。
劉好仃翻開自己的本子,在第一頁畫了個簡單的圖表,然後抬頭說道:“昨天我們聊到了數據孤島的問題,大家都說到了各自遇到的瓶頸。今天我們得把這些‘痛點’排個序,找出最值得優先解決的。”
他頓了頓,繼續道:“比如除塵器的狀態監控,這個問題不是設備老舊造成的,而是信息傳遞不暢。我們不能光靠人去巡檢,得想辦法讓數據自己說話。”
一位主管皺眉:“可問題是,預算有限,誰來負責這塊?”
“我來。”小王立刻舉手,“我可以牽頭做一個臨時小組,邊學邊做。”
劉好仃笑著看了他一眼,眼神裡有些欣慰:“很好,有想法就先乾起來。”
會議室裡響起一陣輕笑聲,氣氛也跟著活躍了起來。
接下來的討論圍繞“優先級”展開,每個人都有自己覺得最急的事。生產部堅持設備更新是關鍵,倉儲部強調流程混亂才是根源,環保部則擔心合規數據上傳的問題。
劉好仃聽著,時不時在紙上勾畫幾個關鍵詞,等大家說得差不多了,才開口:“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但我們得明白一點——數字化轉型不是一次性大修,而是分步走。”
他說這話時語氣很穩,像是早就在心裡過了一遍又一遍。
“我們可以從最容易改的地方入手。”他指著白板上的模型,“比如統一數據格式、建立基礎看板。這些改動成本不高,見效卻快,能讓大家看到變化。”
小王點點頭,在筆記本角落寫下一行字:“模塊化係統是否可行?”還用紅筆圈了出來。
劉好仃注意到了,也沒說什麼,隻是嘴角微微揚起。
“咱們要的是實用,不是炫技。”他說,“就像建房子,先打地基,再一層層往上搭。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打好這個基礎。”
會議室裡的討論漸漸集中到“如何起步”上來,大家開始提出一些具體的想法。
“我覺得可以從除塵器加裝傳感器開始。”一位技術員建議,“這樣至少能實時知道它運行得好不好。”
“對,而且這不需要太大的投入。”另一位附和,“關鍵是讓大家習慣數據的存在。”
劉好仃聽著頻頻點頭,最後總結道:“好,我們就從這幾個點出發,先做個草案出來。”
他轉身在白板上寫下四個字:可擴展架構。
“什麼叫‘可擴展’?”有人問。
“就是我們現在做的東西,以後升級了也能用。”劉好仃解釋道,“就像咱們車間的流水線,能改就彆拆。”
這句話惹得大家笑出了聲,氣氛一下子輕鬆了不少。
“那人員培訓呢?”有位主管突然插話,“現在大家都挺忙的,哪有時間學習新東西?”
“這個問題問得好。”劉好仃點頭,“我們不會搞什麼‘突擊培訓’,而是采取‘邊做邊學’的方式。每次改一個點,學一個技能,慢慢來。”
小王在一旁翻開了劉好仃前幾天給他的那份行業報告,在其中一頁做了個折角,上麵寫著:“適用於中小企業的模塊化es係統推薦”。
劉好仃看見了,也沒說什麼,隻是輕輕點了點桌麵:“你多看看,有什麼合適的東西,咱們可以試點。”
“沒問題。”小王應了一聲,眼裡帶著興奮。
“那預算方麵呢?”又有主管問。
“這個確實是個挑戰。”劉好仃坦言,“但我們得換個思路。不是所有東西都得買新的,有些現成的輕量級工具就能解決問題。”
他翻開自己的本子,指著一份表格:“這是幾款適合我們這種規模企業的軟件,功能不算複雜,操作也不難,關鍵是便宜。”
會議室裡安靜了一會兒,大家都在消化這些信息。
“所以我們的第一步,是打通數據。”劉好仃看著眾人,“第二步,是讓數據能幫我們做事。”
他頓了頓,補充了一句:“隻要方向對了,慢一點沒關係。”
小王低頭在筆記本上記下一句話:“方向對了,慢一點沒關係。”
劉好仃合上本子,站起身來:“今天的會就到這裡,大家回去後整理一下各自部門的需求,下周我們再碰一次,爭取把草案定下來。”
會議室裡響起了掌聲,雖然不算熱烈,但也算是一種認可。
劉好仃走到門口,回頭看了看那張寫滿字的白板,目光停留在“可擴展架構”那幾個字上。
他知道,這隻是個開始。
但他也知道,隻要方向沒錯,他們總能一步步走得更遠。
走廊外陽光正好,微風吹進窗戶,掀起了一角窗簾。
而在白板上,那個“可擴展架構”的字跡,正被陽光照得發亮。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