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會議室的窗邊,手裡捏著一張打印得有點皺巴巴的表格。表格上是小王昨晚趕出來的社會招聘崗位清單,密密麻麻列了八個崗位,從“數據分析師”到“智能製造工藝工程師”,每個後麵都跟著一個括號,寫著“急”。
窗外的風挺大,把窗簾吹得一飄一飄的,像是在催他趕緊動手。
“師傅,咱們這薪資標準真不低。”小王一邊敲電腦一邊念叨,“比行業平均水平還高百分之五。”
“那不是為了搶人嘛。”劉好仃笑了笑,走到桌邊坐下,“你看看隔壁建材廠,人家招個設備維護工都要會寫python。”
“我們又不是高科技公司……”小王嘟囔一句,手指在鍵盤上一頓亂敲。
“所以才要靠誠意。”劉好仃拍了拍他的肩膀,“咱這兒雖然不是高樓大廈裡的寫字樓,但有老師傅、有技術、有傳承。這些年輕人要是願意來,學的東西可比坐在辦公室裡敲代碼實在多了。”
小王抬頭看了他一眼:“您這話要是發朋友圈,估計能感動自己。”
“那就發唄。”劉好仃樂了,“我還沒老到連社交平台都不會用。”
正說著,老李推門進來,手裡拎著兩個保溫杯,一個是他的,另一個明顯是剛從車間順來的。
“你們倆在這兒聊什麼呢?”他把杯子放下,一屁股坐下來,“聽說今天開始社招?”
“對,正製定方案呢。”小王指了指屏幕,“您要不要來看看我們的‘薪酬福利’頁?”
老李掃了一眼,眉毛擰成疙瘩:“這錢給得太高了吧?廠裡能撐得住嗎?”
“撐不住也得撐。”劉好仃語氣平靜,“現在不是以前了,人才都挑著來。我們不拿出點誠意,人家憑什麼進廠?”
老李沒說話,低頭喝了口茶,咕噥了一句:“外頭的人看不上咱這地方吧。”
“那就讓他們看得上。”劉好仃笑著說,“我們要做的不是找人乾活,是要讓人覺得,來玻璃廠不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而是主動選擇的未來。”
老李看著他,眼神裡帶著點驚訝:“你還挺會說。”
“這不是跟你們學的嘛。”劉好仃眨眨眼,“你們不是常說,乾一行愛一行,乾一天是一天。”
小王在一旁笑出聲:“師傅,你這是偷換概念。”
“管它是不是,隻要說得通就行。”劉好仃聳聳肩,“明天開始,崗位信息上線,簡曆收上來後,你負責初篩。”
“行。”小王點頭,“不過我得先設幾個關鍵詞,不然光是投機械工程的都能堆滿郵箱。”
“你定。”劉好仃擺擺手,“我隻關心兩點:一是有沒有製造業經驗,二是願不願意留下來乾。”
“本地居住意願強也算?”小王問。
“算。”劉好仃肯定地說,“穩定比什麼都重要。”
第二天下午,小王已經坐在電腦前盯著屏幕發呆。屏幕上是招聘網站後台導出的二十多份簡曆,每一份他都點了開看過,有的甚至翻了兩遍。
“怎麼樣?”劉好仃端著水杯走過來。
“數量不少,質量堪憂。”小王歎了口氣,“一半都是應屆生,還有一半要麼轉行做銷售了,要麼直接跳去智能家電那邊。”
“有沒有符合要求的?”劉好仃問。
“有一個。”小王點開其中一份簡曆,“之前在深圳一家玻璃廠做過三年技術主管,後來跳槽去了智能建材公司,現在好像離職狀態。”
“聯係方式有嗎?”劉好仃湊近看。
“有,但還沒聯係。”小王猶豫了一下,“他期望薪資比我們預算高了不少。”
“試試嘛。”劉好仃語氣輕鬆,“說不定他想回來呢?畢竟玻璃這行,乾久了都有感情。”
“您倒是挺樂觀。”小王無奈地搖頭,“不過我倒是想起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