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培訓室門口,手裡拎著一遝試卷,腳尖輕輕踢了踢門框。陽光比昨天更斜了些,照得牆上的“典型錯誤清單”像是貼了層金邊。
小王從後麵探出頭:“師傅,今天是正式考核?”
“算是吧。”劉好仃把試卷翻了個麵,“不是為了難為人,是想看看咱們這‘鍋熱下麵’的方法到底管不管用。”
“那我得把係統調成‘溫柔模式’。”小王一邊說一邊往操作台走,“萬一他們又整停生產線,老李非得拿掃帚追著跑。”
“他現在可不會追了。”劉好仃笑了笑,“前兩天我還看見他在走廊攔人問煮麵口訣。”
小王愣了一下:“還真有這事?我以為你是開玩笑的。”
“咱廠裡最怕的不是錯,是不敢錯。”劉好仃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去準備評分係統,我去看看考場布置得怎麼樣。”
考場設在車間東側的操作區,幾台調試好的設備整齊排列,旁邊還擺了幾張折疊椅。幾個新員工已經坐在那兒,低頭盯著手裡的流程圖,像在默念什麼咒語。
林浩抬頭看見劉好仃進來,趕緊把紙折起來塞進口袋。
“緊張?”劉好仃拉過一張椅子坐下。
“有點。”林浩搓了搓手,“剛才摸設備的時候,手指都僵了。”
“正常。”劉好仃點點頭,“第一次開車的人握方向盤也抖,開多了就好了。”
“那我現在是在開車?”林浩苦笑。
“沒錯。”劉好仃指著旁邊的溫度控製器,“這是你的儀表盤,上麵的數據就是路況。彆光看速度,還得看油量、水溫、胎壓。”
林浩眨眨眼:“您這比喻越來越專業了。”
“那是。”劉好仃得意地揚起下巴,“我最近晚上都在研究汽車雜誌。”
考場裡響起一陣輕笑,氣氛緩和了不少。
第一輪考核開始後,節奏緊湊。
小王站在後台看著手機屏幕,眉頭越皺越緊。成長曲線圖上,有些名字飛快上升,有些卻像被粘住了似的,在原地打轉。
“李婷怎麼回事?”他嘀咕了一句,“上周明明還挺穩的,怎麼這兩天反而慢了?”
“她可能卡在某個環節了。”劉好仃不知什麼時候站到了他身後,“每個人學東西的速度不一樣,就像泡茶,有的三分鐘就香了,有的得等個把小時。”
“那我們怎麼辦?”
“先分崗位看看。”劉好仃拿起筆,在白板上畫出幾個分類區域,“不同工位的難點不一樣,不能一鍋煮。”
小王點點頭,重新打開數據篩選界麵。
考核進行到一半,問題開始浮現。
有些人模擬操作時流暢得很,一碰真設備就卡殼;有些人倒是不慌,但總在細節上出岔子。比如有個女生,設定完參數後忘了確認冷卻泵狀態,差點觸發報警。
“彆急。”劉好仃走過去,拍拍她的肩膀,“你現在是不是覺得腦子很亂?”
女生點頭:“對,本來記得很清楚的步驟,一動手全混了。”
“那是太緊張了。”劉好仃示意她深呼吸,“記住一句話——慢一點,穩一點。”
女生吸了口氣,重新輸入參數。這次,係統順利啟動。
“很好。”劉好仃朝小王豎了個大拇指,“記下來,心理壓力也能破。”
小王笑著敲下備注:“建議增加臨場心理訓練模塊。”
中午吃飯時,老李端著飯盒過來,坐到了劉好仃旁邊。
“你覺得這考核行不行?”他夾了口菜。
“能看出來誰練得好,誰練得熟。”劉好仃咬了一口饅頭,“不過還得再觀察幾天。”
“我看他們比以前敢問了。”老李頓了頓,“早上還有人問我怎麼判斷玻璃液位。”
“那是好事。”劉好仃笑著說,“說明他們在動腦筋,不是光聽指令。”
老李沒說話,低頭繼續吃飯。
下午換了個新玩法——師徒搭檔製。
劉好仃臨時調整規則,讓新員工和老員工一起完成操作任務。這樣既能減輕新人的壓力,又能促進雙方交流。
林浩和一個叫陳哥的老員工搭檔,兩人配合得意外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