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坐在會議室的長桌前,手裡拿著一遝剛剛打印出來的問卷結果。窗外的陽光透過玻璃斜斜地灑進來,在紙麵上投下一道道細長的影子,像是某種神秘的代碼,等著他去解讀。
小林把一杯熱茶輕輕放在他手邊,沒說話,隻是衝他點了點頭。她今天穿了件淺綠色的襯衫,頭發紮得比平時更緊,看起來精神了不少。
“辛苦你了。”劉好仃低聲說了一句。
“這不都是為了咱們的文化建設嘛。”小林笑了笑,“不過劉哥,您真打算靠這些問卷就搞明白企業文化?”
“哪有那麼容易。”劉好仃翻了一頁數據,皺眉,“你看這個——‘公司發展快,但溝通效率低’,六個車間裡五個都提到了。”
“說明大家心裡其實都挺清楚問題在哪的,就是沒人願意說。”
“也不是不願意說,是不知道怎麼說。”劉好仃合上文件夾,“就像做玻璃,不是每個人都能一眼看出折射的角度對不對。”
小林愣了一下,忍不住笑出聲:“您這是又要開始雞湯模式了吧?”
“這不是雞湯,是現實。”劉好仃喝了口茶,眼神認真,“我們以前隻顧著做產品、接訂單、談客戶,現在回頭一看,團隊內部的裂痕早就悄悄出現了。”
會議桌上擺著三台筆記本電腦,分彆連著深圳、越南和墨西哥的遠程係統。屏幕上的圖表五花八門,顏色各異,像是一場沒有指揮的交響樂。
“來吧。”劉好仃拍了拍桌子,“開會。”
會議室裡陸續坐滿了人,行政部、人力資源部、市場部、技術部……每個部門都派了代表。有人還帶著昨晚加班的黑眼圈,有人一邊進屋一邊低頭看手機,氣氛有些鬆散。
“各位。”劉好仃站起來,聲音不大,卻足夠讓所有人聽見,“今天我們開這個會,是為了正式啟動企業文化現狀調研。”
有人抬頭看了他一眼,眼神裡帶著些許疑惑。
“我知道很多人覺得這東西虛,看不見摸不著,不像訂單報表那樣實在。”劉好仃頓了頓,“可我要說的是,文化不是牆上的標語,它是我們在每一個決定背後的選擇方式,是在每一次溝通中產生的信任基礎。”
他環視一圈,繼續說道:“我們這次做的問卷,回收率不高,內容也不夠清晰。但我還是想請大家配合,把這件事當成一項工程來做。我們需要一張地圖,讓我們知道現在的方向在哪裡,哪裡需要修路,哪裡要繞彎。”
“地圖?”一個年輕的實習生小聲嘀咕。
“對,地圖。”劉好仃點頭,“我們要畫出員工的真實想法,找出共同點,也看到差異。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下一步做出真正有效的改變。”
會議室內安靜了幾秒,隨後響起一陣輕微的鍵盤敲擊聲和翻紙聲。
接下來的幾天,劉好仃幾乎跑遍了整個工廠。從深圳的主廠區到周邊的小倉庫,再到臨時搭建的檢測棚,他見了一個又一個一線員工。
“你覺得公司最值得驕傲的是什麼?”他在車間裡問一位正在打磨玻璃的老工人。
“我啊?”那人停下手中的活兒,擦了擦汗,“我覺得是我們能做出那麼高質量的玻璃,不管多難的工藝,隻要給時間,總能搞定。”
“那你覺得,公司現在最缺的是什麼?”
老工人想了想,笑了:“可能……是讓人安心的東西吧。”
“安心?”
“嗯。”他點點頭,“比如,加班彆太狠,工資彆拖欠,還有……領導彆老變卦。”
劉好仃記下了這句話。
在另一個角落,一位年輕的女工正坐在休息區吃午飯。她的飯盒裡隻有兩樣菜,看起來簡單又樸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