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把最後一張彙總表貼在白板上,退後兩步看了看,又上前調整了一下角度。那張紙邊角有點翹起,像是不願被釘死在這塊白色戰場上。
會議室裡還沒人來,隻有他一個人坐在長桌儘頭。陽光從百葉窗的縫隙裡漏進來,在桌麵劃出幾道金線,像某種無聲的計時器,提醒他時間正在流逝。
“文化三階推進法。”他低聲念了一遍自己寫下的詞,嘴角微微一翹,“這名字聽著還挺正式。”
門開了,小林抱著筆記本電腦走了進來,順手把包甩到椅子上。她今天穿了件鵝黃色的針織衫,頭發鬆鬆地挽著,整個人看起來精神又乾練。
“劉哥,資料都傳好了。”她一邊開機一邊說,“不過你真打算用‘尊重’‘效率’‘自由’這三個關鍵詞?”
“嗯。”劉好仃點點頭,“你看深圳這邊強調效率,越南看重尊重,墨西哥喜歡自由。這三個詞,剛好能搭個三角形。”
“聽上去像數學題。”小林笑了笑,“但問題是,怎麼讓這三個點連成一個麵?”
“那就得靠方法論了。”劉好仃拿起馬克筆,在白板上畫了個大大的三角形,分彆標上三個關鍵詞,然後在中間寫下“平衡之道”。
“企業文化不是要抹掉差異,而是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那個交集。”他說著,又在三角形下麵寫了三行字:
第一階段:價值觀共識
第二階段:行為規範統一
第三階段:情感歸屬塑造
小林看著那三個階段,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聽起來挺係統,可具體怎麼做?”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事。”劉好仃剛說完,門又被推開了,幾個核心成員陸續走進來,會議室開始熱鬨起來。
會議一開始,氣氛就有些微妙。
有人低頭看手機,有人翻著手裡的資料,還有人直接開口問:“劉總,咱們搞這個企業文化建設,是不是有點太虛了?不如多招幾個銷售,或者提高一下產能。”
“我知道很多人覺得這事看不見摸不著。”劉好仃沒急著反駁,而是指著白板上的圖表說,“但我們這次調研發現,深圳、越南、墨西哥三地員工的核心訴求完全不同。如果我們繼續按照老辦法管理,遲早會出問題。”
“那也不能靠幾句口號解決問題吧?”另一位部門負責人皺眉,“製度才是最實在的。”
“製度當然重要。”劉好仃點頭,“但我發現一個問題——製度執行,並不代表員工認同。”
這句話一出,會議室安靜了幾秒。
小林趁機插了一句:“就像做玻璃,光是表麵光滑還不夠,內部結構穩定才能真正抗壓。”
“對。”劉好仃笑著接話,“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換個標語貼牆上,而是讓員工從心裡認同這個企業,願意留下來一起往前走。”
有人開始認真記筆記,也有人還在猶豫。
“那你說說,這三階段具體怎麼落地?”剛才那位質疑的負責人又問。
劉好仃走到白板前,拿起馬克筆,在“價值觀共識”那一欄下麵加了幾條說明:
內部宣傳:定期發布企業文化故事,讓員工看到身邊人的價值體現
員工訪談:通過一對一溝通,了解真實想法
價值觀提煉:明確公司使命、願景、核心價值
“第一步,是要讓大家知道我們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企業。”他說,“不是老板一個人說了算,而是所有員工共同參與。”
“那第二階段呢?”有人接著問。
“第二階段是行為規範統一。”劉好仃轉過身,在白板上列出幾點:
製定跨文化溝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