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會議室門口,手裡拎著一袋熱包子。他剛從廠區食堂出來,包子還冒著熱氣,透過塑料袋都能感受到掌心的溫度。
他推開門,會議室裡已經坐了幾個人。小林正對著筆記本電腦敲字,聽見門響,抬頭看了他一眼:“你遲到了三分鐘。”
“包子燙手。”劉好仃把袋子放在桌上,“誰讓我是負責後勤保障的人呢?”
小林沒接話,繼續盯著屏幕。陳文強坐在她對麵,手裡拿著一支筆,在一張紙上畫圈,像是在思考什麼。
“都到齊了吧?”劉好仃拉開椅子坐下,順手扯開袋子,一股麵香混著肉餡的香氣飄了出來。
“就差質檢部老李。”小林說,“他說馬上過來。”
“行。”劉好仃掏出手機看了一眼時間,“趁他沒來,咱們先聊點輕鬆的。”
“還有輕鬆的?”陳文強抬起頭,“我以為這會兒就得嚴肅討論品牌定位了。”
“定位得先知道我們是誰。”劉好仃掰開一個包子,“就像談戀愛,總得先自我介紹吧?不然人家怎麼記住你叫啥。”
小林噗嗤一笑:“你這比喻還挺接地氣。”
“接地氣才真實。”劉好仃咬了一口包子,含糊不清地說,“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搞清楚——彆人眼裡的我們是什麼樣。”
這句話讓會議室安靜了一下。原本輕鬆的氛圍被一句話拉回了正題。
小林關掉瀏覽器頁麵,轉過筆記本電腦:“我這兩天整理了一些資料,包括客戶反饋、市場調查數據、員工訪談記錄……說實話,情況有點複雜。”
“怎麼說?”陳文強放下筆。
“首先是外部認知。”小林調出一頁ppt,“我們在國際市場上的品牌識彆度非常低。很多客戶提到我們時,都是‘那個深圳的玻璃廠’或者‘做出口的那種’,沒有統一的說法。”
“聽起來像相親現場。”劉好仃插了一句,“對方問你是乾啥的,你說‘我是打工的’,然後就沒下文了。”
小林點頭:“差不多。而且我們的產品雖然質量不錯,但缺乏記憶點。客戶很難在眾多供應商中把你挑出來。”
“那內部呢?”劉好仃問。
“內部更糟。”小林翻到下一頁,“我做了個小調查,問員工‘你覺得我們品牌代表什麼’,結果五花八門的回答都有——‘靠譜’‘能乾活’‘老板挺實在’……但沒人能說出一個清晰的品牌形象。”
“所以大家其實心裡都沒底。”陳文強皺眉,“連自己人都不知道我們是誰,怎麼讓彆人記住我們?”
“對。”小林合上筆記本,“所以我建議,第一步不是對外宣傳,而是從內部開始凝聚共識。品牌不是貼牆上的標語,是所有人一起構建出來的印象。”
劉好仃聽完點了點頭:“這個方向沒錯。品牌建設,得先讓員工認同自己的身份,才能傳遞出去。”
他頓了頓,拿起另一個包子:“你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小林問。
“我們廠名太普通了。”劉好仃看著兩人,“深圳xx玻璃廠,聽起來就像是個代工廠。沒有個性,也沒有故事。”
“你想改名字?”陳文強有些驚訝。
“不急。”劉好仃搖頭,“名字可以慢慢想。但我們要有意識地去打造一個讓人願意記住的形象。”
小林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我覺得可以從視覺係統入手。比如ogo、包裝、宣傳材料這些。現在我們連統一的字體和顏色都沒有,客戶看到的每一批貨都不一樣。”
“這個我可以找生產部配合。”陳文強主動請纓,“他們那邊有設計經驗。”
“很好。”劉好仃笑了笑,“咱們先把能做的先動起來。”
這時,門被推開,質檢部的老李走了進來,手裡還端著一杯豆漿。
“不好意思啊,路上堵車。”他一邊坐下一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