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會議室門口,手裡捏著一支簽字筆,指節微微發白。他沒有立刻進去,而是透過門上的玻璃往裡看了一眼。
會議桌旁已經坐了幾個人,小林正低頭翻看資料,時不時抬頭和坐在對麵的陳文強交換意見。陽光從窗外斜射進來,在桌麵投下一道光帶,像一條金色的跑道,通向即將啟動的品牌宣傳計劃。
他推門而入,腳步聲在地板上清脆地響起。
“來了?”陳文強抬頭看了他一眼,“廣告公司的人提前到了十分鐘。”
“哦?看來他們挺重視。”劉好仃拉開椅子坐下,把筆記本攤開,目光掃過桌上一排樣稿,“哪家先講?”
“藍鯨創意先來。”小林遞給他一份資料,“他們的方案比較大膽,主打‘未來玻璃’的概念,背景是太空城市那種風格。”
“聽起來像是科幻片預告。”劉好仃笑了笑,翻開第一頁,“不過我們不是賣概念,是賣產品。”
“他們也知道這點。”小林點頭,“所以後麵加了一段真實工廠的鏡頭,強調科技與人文結合。”
劉好仃沒說話,繼續翻著,眉頭漸漸皺了起來。
“怎麼了?”陳文強問。
“這個畫麵……”劉好仃指著其中一張效果圖,“太假了,像是用電腦做出來的場景,客戶一看就知道不是真的。”
“但他們說這樣更有視覺衝擊力。”小林解釋,“而且能突出技術領先感。”
“可我們的客戶不是來看特效大片的。”劉好仃合上資料,“他們是要找一個可靠的供應商。”
陳文強點點頭:“我同意劉哥的看法,太炫反而容易讓人不信。”
“那再看看其他兩家。”劉好仃轉向另外兩份提案。
半小時後,三家公司都完成了展示。劉好仃靠在椅背上,看著桌上的三份提案,沉默了一會兒。
“你們覺得哪一家更符合我們想要傳達的感覺?”他問。
“我覺得星辰廣告那家最好。”小林開口,“他們的調性比較穩,不誇張,但有溫度。”
“我也傾向這家。”陳文強補充,“他們的短片腳本裡有個細節——客戶臨時加單,我們這邊連夜趕工,最後準時交貨。這種故事很真實。”
劉好仃點了點頭:“那就讓他們來做。”
簽合同的時候,陳文強忽然停下筆:“劉哥,咱們能不能考慮改個名字?‘xx玻璃廠’聽起來太老氣了。”
劉好仃愣了一下,隨即笑了:“你這小子,心還挺大。”
“我是認真的。”陳文強認真地說,“現在品牌要升級,名字也該跟上節奏。”
劉好仃沒立刻回答,隻是低頭看著合同上的廠名,手指輕輕點了點那個字。
“先不急。”他說,“等廣告出來,讓市場看看我們是誰,再決定要不要改名。”
陳文強聳聳肩,簽下最後一筆。
小林在旁邊聽著,忍不住問:“劉哥,你真覺得一句口號就能改變客戶的看法嗎?”
“不能。”劉好仃答得乾脆,“但一句對的口號,能讓客戶願意多看我們一眼。”
“然後呢?”
“然後我們就用行動告訴他們,我們值得信任。”
小林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第二天一早,劉好仃就帶著廣告公司的導演去了車間。
“這裡就是我們要拍的地方。”他推開大門,熱浪撲麵而來。
導演是個戴黑框眼鏡的年輕人,一邊擦汗一邊四處打量:“你們確定要在這種環境下拍攝?光線不好控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