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玻璃幕牆灑進辦公室,照在桌上那份剛剛上傳成功的視頻評論截圖上。阿芳和小張還在盯著屏幕,仿佛那些留言會突然自己跳出來再誇幾句。劉好仃站在窗邊,手裡拿著手機,屏幕上是一條轉發量破千的帖子。
“老劉,你真打算去展會?”小張一邊點開新郵件,一邊問。
“展會是下一步。”劉好仃把手機放回口袋,“視頻隻是敲門磚,展會才是敲開大門的錘子。”
阿芳點點頭,眼神裡還帶著點興奮:“那我們得準備啥?”
“資料、展品、展位。”劉好仃拿起桌上的記事本,“還有時間。”
小張翻了翻展會官網的資料,眉頭擰成了疙瘩:“這流程比想象中複雜多了,報名、資料審核、展位分配……我們連資料都沒整。”
“那就從資料開始。”劉好仃翻開筆記本,寫下“展會籌備第一步:信息收集”。
阿芳立刻打開電腦,開始搜索展會官網的報名流程。小張則翻出之前整理的行業資料,開始查找往屆參展品牌的信息。
“我以前聽人說過,國際展會不是誰都能去的。”小張一邊翻資料一邊說,“得有資質、有產品、有故事。”
“我們都有。”劉好仃笑了笑,“隻是還沒講好。”
阿芳忽然停下敲鍵盤的手,指著屏幕:“你們看這個——‘新興品牌特彆展區’,專門給第一次參展的小品牌預留的。”
“這個好。”劉好仃湊過去看,“能省不少錢,還能增加曝光。”
“那我們就申請這個展區。”小張立刻記下來,“資料我來整理。”
“阿芳,你負責聯係主辦方,問清楚報名流程。”劉好仃繼續分配任務,“我去找幾個行業前輩聊聊,看看他們當年是怎麼準備的。”
分工明確後,辦公室的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小張開始整理展會所需的各類資質文件,阿芳則開始聯係展會主辦方,而劉好仃拿起電話,撥通了一個老朋友的號碼。
“李哥,我是劉好仃,最近忙啥呢?”
電話那頭傳來一陣笑聲:“你小子,是不是又要搞事?”
“這次是真要搞點大的。”劉好仃笑著說,“我們廠想參加國際展會,第一次,沒經驗。”
“哎喲,你可真敢想。”李哥語氣裡帶著驚訝,“行,我給你講講重點。”
劉好仃一邊聽一邊記,筆尖在紙上飛快地滑動。他把“展位申請流程”“展品選擇標準”“宣傳物料準備”幾個關鍵詞圈了出來。
掛掉電話後,他抬頭看著阿芳和小張:“資料準備好了嗎?”
“差不多了。”小張遞上一疊打印好的文件,“不過有些資料我們廠好像沒留底。”
“那得補。”劉好仃翻了翻,“有些是我們之前沒注意的,現在得重新整理。”
阿芳點點頭:“我明天就去車間找找。”
“對了。”小張忽然想起什麼,“咱們展品怎麼選?廠裡那麼多玻璃製品,總不能全搬過去吧?”
“當然不能。”劉好仃站起身,“明天我們去車間,親自挑。”
第二天一早,三人就來到了車間。陽光透過高高的玻璃頂棚灑下來,照在一排排整齊的玻璃製品上,泛著柔和的光。
“這些都挺好看的。”阿芳摸了摸一款玻璃燈,“但到底選哪個?”
“標準隻有一個。”劉好仃拿起一個燈罩,“一看技術含量,二看視覺表現,三看市場潛力。”
小張立刻拿出筆記本開始記錄:“技術含量?比如這個燈罩,裡麵是手工吹製的花紋?”
“對。”劉好仃點頭,“視覺表現,就是能不能一眼抓住人的眼球。”
阿芳拿起一款水晶玻璃燈:“這個顏色很特彆,陽光下會變色。”
“市場潛力呢?”小張問。
“就是看它能不能打動不同國家的客戶。”劉好仃說,“比如這個燈,適合用在家庭照明上,市場廣。”
他們一邊走一邊挑選,最終選出幾款最具代表性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