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玻璃幕牆斜斜地灑進辦公室,照得鍵盤上的灰塵都泛著光。阿芳正對著屏幕皺眉,手指在鼠標上敲得啪啪響,像是要把沉默的留言區敲出回應來。
“這封郵件……是不是有點怪?”她忽然開口。
小張湊過去看,屏幕上是一封來自德國的客戶郵件,語氣禮貌卻帶著困惑:“你們的玻璃很美,但我不知道如何聯係你們。”
“這不是怪,是赤裸裸的投訴。”小張咧了咧嘴,“我們連個像樣的客服郵箱都沒有。”
“不是沒有,是沒人看。”阿芳翻著後台留言記錄,“上周有五個法語留言,三個西班牙語谘詢,還有兩個俄語……全都沒回。”
小張瞪大眼:“我們連俄語都收得到?”
“是啊。”阿芳苦笑,“說明我們真的開始被看見了。”
“被看見了,但沒被聽見。”劉好仃端著保溫杯走進來,把杯子往桌上一放,金屬蓋子磕出清脆的響聲,“你們這是在開‘沉默客戶’研討會?”
“差不多。”小張把那封德國郵件轉過去,“客戶說我們玻璃很美,就是不知道怎麼聯係。”
“這是誇獎,也是警報。”劉好仃看完郵件,眉頭微微皺起,“我們傳播做得不錯,可服務還沒跟上。”
“其實……”阿芳猶豫了一下,“我數了數,過去三個月裡,有超過四成的海外留言沒被回複。”
“四成?”劉好仃眼神一沉,“那不是沉默客戶,是被我們冷落的客戶。”
“是。”阿芳點頭,“而且這些留言裡,大部分都不是英語。”
“語言是個坎。”小張歎了口氣,“我們現在連個能聽懂法語的人都沒有。”
“不是沒有,是沒找。”劉好仃靠在椅背上,目光落在窗外的玻璃廠棚頂上,“我們講了那麼多故事,現在是時候聽彆人講了。”
“聽客戶講?”小張問。
“對。”劉好仃點頭,“客戶服務不是售後,是品牌故事的延續。我們講得再好,沒人回應,故事就斷了。”
阿芳若有所思:“那我們是不是該考慮……多語言客服?”
“不止。”劉好仃拿起鼠標,點開幾封未回複的留言,“語言是基礎,服務模式也得升級。客戶問的不隻是產品,還有我們是誰,我們能不能聽懂他們的話。”
“所以我們得先聽懂。”小張喃喃。
“沒錯。”劉好仃站起身,“你們先整理所有客戶留言和郵件,分類統計,看看我們到底漏聽了誰。明天開會,咱們得拿出點真東西來。”
“聽上去像是一次……客戶服務大體檢。”阿芳打趣。
“是體檢,也是升級。”劉好仃喝了口茶,“我們不是在做玻璃,是在做信任。客戶願意開口,就是信任的開始。”
小張看著那封德國郵件,忽然覺得有點慚愧:“我們連回應都做不到,還談什麼信任。”
“那就從回應開始。”劉好仃放下杯子,“第一步,語言。第二步,服務方式。第三步……是讓他們願意繼續講下去。”
阿芳開始整理留言記錄,小張也打開文檔,開始分類客戶谘詢內容。辦公室裡,鍵盤聲和鼠標點擊聲重新活躍起來,像是某種節奏逐漸清晰的鼓點。
第二天,會議室裡氣氛比往常嚴肅。
劉好仃站在白板前,寫下幾個大字:“客戶服務升級”。
“你們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技術,不是產品,是聽不懂客戶在說什麼。”他轉過身,看著兩人,“我們講了那麼多故事,現在是時候聽他們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