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陽光比昨日柔和了許多,像是給玻璃廠的人也放了個小假。劉好仃坐在會議室的主位上,手裡翻著那份剛整理好的趨勢預測報告,嘴角微微上揚。報告的封麵上,“陽光趨勢感知計劃”幾個字在陽光下泛著淡淡的光。
“劉哥,”阿芳端著兩杯咖啡走進來,把其中一杯放在他手邊,“昨晚那頓飯吃得太撐,今天早上差點起不來。”
“你這年輕人,”劉好仃笑著接過咖啡,“這叫幸福撐的。”
“幸福是幸福,但胃有點遭罪。”阿芳揉了揉肚子,順勢坐在他對麵,“不過說實話,報告整理完之後,心裡真的踏實多了。”
劉好仃點點頭,目光落在報告的結論頁上,“趨勢方向:正確。”這幾個字像是給團隊打了一針強心劑,也讓他心裡那根緊繃的弦鬆了些。
“不過啊,”他忽然抬頭,“咱們不能停在這兒。”
阿芳一愣,“什麼意思?”
“市場趨勢我們摸到了,預測機製也跑通了,”劉好仃用指節輕敲桌麵,“接下來,咱們得往更高處走。”
“更高處?”
“國際化。”劉好仃語氣堅定,“咱們不能隻盯著國內這一畝三分地,得往外走。”
阿芳眨了眨眼,“你是說……國際合作?”
“對。”劉好仃點頭,“咱們的玻璃產品,不能隻在深圳、在中國賣得好。我們要讓它們走出去,看看外麵的世界。”
阿芳聽得有些激動,“可這……會不會太難了?”
“難是肯定的。”劉好仃笑了笑,“但咱們也不是第一天麵對挑戰了,對吧?”
阿芳想想也是,從最開始的數據分析,到市場調研,再到趨勢預測,哪一步不是摸著石頭過河?可現在回頭一看,不也都走過來了嗎?
“那……咱們從哪兒開始?”她問。
“先學。”劉好仃說著,從桌角拿起一本厚實的書,封麵上印著“國際玻璃行業合作案例精講”。他翻開一頁,紙張有些泛黃,但字跡清晰,“彆人是怎麼做的,咱們得先弄明白。”
阿芳湊過去看,“這書挺老的吧?”
“老歸老,道理不老。”劉好仃笑道,“你看,這一頁講的是德國一家玻璃廠怎麼跟法國企業合作開發節能玻璃的案例,流程清晰,合作機製也成熟。”
“聽起來挺專業的。”
“咱們現在缺的就是這些。”劉好仃合上書,目光沉穩,“要國際化,不是喊兩句口號就能行的。得有合作機製、有風險控製、有文化理解,還得有信任。”
阿芳點點頭,“那咱們現在該做什麼?”
“先定方向。”劉好仃說,“我們要拓展國際市場,得有個清晰的目標。是東南亞?中東?還是歐洲?每個地方的市場環境、政策法規、消費習慣都不一樣,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阿芳聽得認真,“那咱們是不是得先開個會?”
“當然。”劉好仃笑著站起身,“正好大家都還在,趁熱打鐵。”
會議室裡,陽光透過玻璃窗灑進來,照在每個人的臉上。小張、阿芳、老李,還有幾個新加入的年輕同事,都圍坐在桌邊。
“各位,”劉好仃站在桌前,手裡拿著那本案例書,“咱們剛完成了一項任務,驗證了市場趨勢預測機製的有效性。這是個不錯的開始。”
“接下來呢?”小張問。
“接下來,”劉好仃頓了頓,“我們要麵對一個更大的挑戰。”
大家安靜下來,眼神都集中在他身上。
“國際化合作。”他說,“我們要把我們的玻璃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