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玻璃廠二樓的百葉窗,在會議室的地板上劃出一道道金色的光條。劉好仃坐在會議桌的一頭,手裡拿著一杯剛泡好的枸杞茶,茶香混著會議室裡剛開的空調冷氣,味道有點怪,但他說不上討厭。
“咱們這回要乾的事兒,可不比之前輕鬆。”他掃了一眼在座的團隊成員,語氣輕快,“國際品牌競爭分析,聽起來像大學論文,做起來比寫論文還難。”
阿芳坐在他對麵,手裡已經翻開了筆記本,眉頭微微皺著:“劉哥,我查了一下,光是全球排名前五的玻璃品牌,資料就有三百多頁。”
“那咱們得挑著看。”劉好仃笑了笑,“不是每一頁都值得讀,也不是每個品牌都值得學。咱們得找到他們的‘命門’。”
“命門?”有人忍不住問。
“對,就是他們最怕彆人碰的地方。”劉好仃用手指敲了敲桌麵,“比如,某個品牌主打高端市場,但環保指標一般,咱們就能從環保這塊切入。”
阿芳點點頭:“那咱們的重點是找出競爭對手的弱點,然後放大自己的優勢。”
“沒錯。”劉好仃說,“不過,這事兒沒那麼簡單。國際品牌玩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咱們得先搞清楚他們是怎麼玩的。”
會議室裡安靜了幾秒,大家各自低頭翻資料,氣氛從輕鬆轉為專注。
“來,先分工。”劉好仃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我之前安排了兩組人,一組負責收集數據,一組負責研究品牌策略。現在,咱們得把這兩部分整合起來。”
他拿起筆,在白板上寫下幾個關鍵詞:“品牌定位、產品策略、市場表現、推廣方式。”
“這些是咱們分析的核心點。”他說,“每個點都要有數據支撐,也要有案例對比。”
阿芳舉手:“劉哥,有些數據是付費的,咱們要不要買?”
“買。”劉好仃毫不猶豫,“但得買得值。咱們現在是小團隊,預算有限,得把錢花在刀刃上。”
“那怎麼判斷哪些是刀刃?”另一個成員問。
“很簡單。”劉好仃說,“看這個數據能不能幫我們找到突破口。比如,某個市場對環保玻璃的需求增長很快,但供應不足,這種數據就值得買。”
“明白了。”阿芳在本子上記下重點。
“另外,”劉好仃頓了頓,“有些信息是公開的,有些是半公開的,還有一些是秘密的。咱們要靠公開信息和半公開信息,去推測那些秘密的東西。”
“你是說,靠猜?”有人笑。
“不是猜,是推演。”劉好仃糾正,“就像下棋,對手下一步可能怎麼走,你得提前想好應對。”
會議室裡響起一陣笑聲,氣氛又輕鬆了些。
“那咱們先從品牌定位開始。”劉好仃指著白板上的第一個詞,“品牌定位,說白了就是‘我是誰’。國際品牌為什麼能站得住腳?因為他們早就告訴世界自己是誰了。”
“比如?”阿芳問。
“比如,某品牌主打‘奢華’,它從產品設計、包裝、廣告,甚至代言人,都圍繞這個定位展開。你一看到它,就知道它要賣什麼。”
“那咱們呢?”有人問。
“咱們現在還沒完全定下來。”劉好仃說,“但咱們有基礎,比如環保、品質、性價比,這些都是咱們的標簽。”
“那咱們要不要學他們,也搞個‘我是誰’的口號?”阿芳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