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玻璃廠的實驗車間門口,手裡拎著一個保溫杯,杯身印著“勞動最光榮”五個字,已經掉漆了,像是被歲月啃過一口的蘋果。他深吸了一口氣,推開了門。
車間裡機器嗡嗡作響,幾個穿著白大褂的技術員正圍著一台新引進的玻璃塗層設備,像在圍觀一個剛從外地來的親戚。劉好仃走過去,拍了拍設備的外殼,金屬的涼意順著掌心傳上來。
“這玩意兒可不便宜。”他笑了一聲,“花了我好幾頓飯才從財務那兒摳出來的。”
“劉哥,你這話說得,好像是你掏腰包買的似的。”一個技術員打趣。
“我這不是心疼公司嘛。”劉好仃一本正經,“再說了,咱們這回要是真搞出點名堂,我這杯子裡的枸杞都能多泡兩回。”
眾人哄笑起來,氣氛輕鬆了不少。
“來吧,彆光圍著看。”劉好仃把杯子放在操作台上,“咱們得把它用起來,不能當擺設。”
技術員們點點頭,開始調試設備。劉好仃站在一旁,看著他們熟練地操作,心裡踏實了些。他知道,技術創新不是靠一個人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一群人一點一點試出來的。
“對了,”他突然想起什麼,“高校那邊那邊聯係得怎麼樣了?”
“聯係上了,”阿芳從角落裡探出頭來,“那邊有個材料工程的教授,願意跟我們合作。”
“好啊,”劉好仃眼睛一亮,“等他們來,我親自接待。”
“你不會又拿枸杞茶招待人家吧?”阿芳笑著問。
“那得看人家喜不喜歡。”劉好仃聳聳肩,“不行就泡咖啡,實在不行就請吃頓飯。咱們雖不是大廠,但誠意不能少。”
阿芳點頭:“那我再聯係一下他們的研究團隊,看看有沒有最新的技術資料。”
“對,資料越多越好。”劉好仃說,“咱們現在是起步階段,得先把底子打牢。”
他走到設備旁邊,手指輕輕劃過光滑的金屬表麵,像是在撫摸一件剛出爐的瓷器。他知道,技術創新這條路不好走,尤其是對他們這種中型玻璃廠來說,每一步都得走得穩。
“劉哥,”一個技術員突然喊他,“這設備的參數有點複雜,得有人專門培訓。”
“培訓的事我已經安排了。”劉好仃說,“下周開始,咱們輪流上培訓課,誰都不能請假。”
“那我得提前調休了。”有人打趣。
“調休可以,但培訓不能少。”劉好仃嚴肅地說,“你們都是技術骨乾,要是你們不掌握,彆人更掌握不了。”
“明白。”技術員們齊聲應道。
劉好仃滿意地點點頭,轉身走向辦公室。他得去跟財務那邊再談談,看看能不能再爭取點預算。他知道,搞研發、買設備、做培訓,哪一樣都離不開錢。
推開辦公室的門,桌上已經堆了幾份文件,最上麵那份是高校那邊發來的合作意向書。他拿起文件,翻了幾頁,發現裡麵有一份關於新型玻璃材料的研究報告,標題是《環保型納米塗層在玻璃中的應用前景》。
“這玩意兒聽著就挺高大上的。”他自言自語,嘴角不自覺地揚起。
他把報告放在一旁,準備等高校那邊的人來了再詳細聊。他知道,這種研究報告不是拿來當擺設的,而是得讓人看懂、用上,才能真正變成技術突破的鑰匙。
手機突然震動起來,是阿芳發來的消息:“劉哥,財務那邊怎麼說?”
他回了個字:“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