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辦公室窗邊,手裡拿著的紅色白板筆已經乾了,他沒注意到,還在下意識地在窗玻璃上畫圈。陽光比昨天更斜了一些,照在玻璃上,反射出的光斑像是被風吹散的蒲公英,在他的影子上跳來跳去。
“劉哥,調研提綱我整理好了。”小李從背後遞過來一遝打印紙,紙邊還帶著打印機的餘溫。
劉好仃接過紙,翻了幾頁,點點頭:“不錯,問題都問到了點子上。”
阿芳也湊過來,手裡拿著平板,屏幕上是剛剛更新的“節奏圖”。“墨西哥展會是下個月初,東南亞那邊的建築趨勢報告也更新了,咱們得快點出發。”
“對。”劉好仃把白板筆放下,轉過身,“我們先把重點放在南美和東南亞,這兩個市場節奏最快,信息也最密集。”
小李皺眉:“那我們分幾組?”
“兩組。”劉好仃說,“你和阿芳各帶一組,我統籌協調。”
“我帶南美?”阿芳問。
“對,你語言好,那邊溝通難度大一些。”劉好仃說,“小李你去東南亞,那邊最近設計風向變化快,你對這方麵比較敏感。”
小李摸了摸下巴:“聽起來我像是個時尚買手。”
“那你就是我們的趨勢買手。”劉好仃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記得多看、多問、多記。”
阿芳已經開始在平板上做行程安排:“我這邊聯係了墨西哥的合作方,他們可以幫忙安排翻譯。”
“很好。”劉好仃點頭,“語言是第一道門檻,不能卡在這兒。”
小李翻著資料,忽然指著一頁:“劉哥,你看這個——南美有個環保組織剛發布了玻璃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報告,裡麵提到他們對環保材料的接受度提高了。”
劉好仃湊過去看:“這倒是新鮮。”
“我把它夾進調研手冊了。”小李說,“說不定能派上用場。”
“環保?”阿芳也湊過來,“我之前整理客戶郵件的時候,也有幾個提到‘綠色認證’的。”
劉好仃眼神亮了:“看來這個方向,咱們得重點盯。”
陽光透過玻璃窗,落在三個人的影子裡,像是為他們即將啟程的旅程畫了個小小的起點。
南美組的調研從墨西哥城開始。
阿芳站在一間玻璃製品經銷商的展廳門口,手裡攥著調研手冊,心裡卻有點打鼓。對方是本地的老客戶,但這次她不是來談訂單,而是來做市場調研。
“他們願意配合嗎?”她低聲問翻譯。
“應該沒問題。”翻譯是本地合作方派來的,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語和英語,“他們聽說我們要做趨勢分析,挺感興趣的。”
門開了,一位穿著西裝的中年男士走出來,熱情地跟阿芳握手:“歡迎,歡迎!你們中國人的玻璃,我們一直很喜歡。”
阿芳笑了笑:“謝謝,這次我們是來了解市場反饋的,特彆是你們對新產品的需求。”
男士點點頭,把他們請進辦公室。
訪談開始得很順利,但很快阿芳就發現,問題來了。
“他們說的‘環保’,和我們理解的‘環保’好像不是一回事。”她低聲對翻譯說。
“對,”翻譯點點頭,“他們更關注的是材料是否可回收,以及是否符合本地的綠色認證標準。”
阿芳記下這一點,在調研筆記上加了個標簽:“綠色認證”。
“我們之前的產品,有沒有這方麵的認證?”她問翻譯。
“有些有,但不夠全麵。”翻譯說,“你們如果想在南美市場推出環保產品,這個認證是必須的。”
阿芳在本子上寫下:“環保認證=市場準入門檻”。
訪談結束後,她走出辦公室,站在展廳門口,看著玻璃幕牆在陽光下閃閃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