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在白板上又加了一行:“自然融合設計:東南亞+北歐,重點關注。”
“那我們是不是該調整模型權重?”小李問。
“可以考慮。”劉好仃點頭,“但先彆急。模型剛建好,得先讓它穩定跑一陣子。我們現在的任務,是驗證它的有效性,不是馬上調整參數。”
阿芳開始整理評估報告:“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向管理層提交這份報告?說明模型初步有效?”
“可以。”劉好仃說,“但得注明模型的局限。”
“比如?”小李問。
“比如數據覆蓋範圍。”劉好仃翻開數據表,“我們目前主要分析的是南美和東南亞,北歐和中東的數據還沒完全接入。”
“那就得拓展數據源。”阿芳說。
“下一階段的任務。”劉好仃在白板上寫下:“模型迭代計劃:拓展新興市場數據源。”
“看來我們還得忙一陣子。”小李伸了個懶腰,“不過至少,模型不是瞎猜。”
“它不是猜,是幫我們看清。”劉好仃合上筆記本,“數據是趨勢的耳朵,模型是趨勢的放大器。”
阿芳笑著點頭:“那我們就是調音師。”
“沒錯。”劉好仃站起身,“模型不是終點,是起點。”
小李調出報告模板:“那我開始整理趨勢評估報告。”
“加上環保認證的驗證結果,自然融合設計的初步趨勢強度,還有北歐市場的數據。”阿芳補充。
“還有模型的局限。”劉好仃提醒。
“當然。”阿芳在文檔裡加了一段:“當前模型主要覆蓋南美與東南亞市場,新興市場數據尚未完全接入,建議下一階段拓展中東、東歐及北歐市場數據采集。”
劉好仃看著文檔,滿意地點點頭:“這樣就完整了。”
小李按下“保存”鍵,屏幕右下角跳出一個提示:“文檔已保存至雲端。”
阿芳忽然想起什麼:“劉哥,你剛才說模型不是終點,是起點。那我們下一步的終點是什麼?”
劉好仃望向窗外,陽光灑在玻璃幕牆上,反射出細碎的光斑。他輕聲說:“終點?我們還沒到那一步呢。”
他轉過身,拿起白板筆,在“趨勢判斷模型”旁邊畫了一個箭頭,指向空白處。
“下一步,是趨勢洞察的提升。”他說,“但現在,我們才剛看清方向。”
小李看著那個箭頭,忽然笑了:“劉哥,你這畫得有點像指南針。”
“那正好。”劉好仃把筆放下,“咱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指方向。”
阿芳合上筆記本,輕輕說了句:“方向,找到了。”
窗外,風又大了些,窗簾輕輕晃動,陽光依舊灑在白板上,照得那幾個字閃閃發亮。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