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穿過玻璃廠會議室的百葉窗,在白板上投下幾道斜斜的光柵,像一排等待填寫的密碼。阿芳早到了十分鐘,正用藍色便利貼把“沉默信號追蹤表_v1”裡的條目一條條往上貼。她每貼一張,就下意識地用指尖壓一壓邊角,仿佛怕這些輕飄飄的紙片會自己飛走。
小林推門進來時,手裡抱著三杯豆漿,杯蓋上還沾著水珠。“老規矩,甜的歸我,淡的歸阿芳,鹹的——”他頓了頓,把最後一杯放在老張常坐的位置,“反正他也不喝,放著當儀式感。”
老張已經在桌邊了,飯盒擺在麵前,蓋子掀開一半,鋁屑在晨光裡浮著,像一場微型雪崩。他沒說話,隻是把手機輕輕推到桌中央,屏幕上還是那張南亞節日日曆,紅圈圈得整整齊齊,像某種古老星圖。
劉好仃來得不緊不慢,拎著一袋剛出爐的煎餅果子,油紙都浸出一圈黃暈。他把袋子往桌上一放,香氣立刻炸開,連打印機都像是被喚醒了,輕輕“嘀”了一聲。
“今天不許說‘我覺得’。”他一邊分煎餅一邊說,“要說‘我看到’。”
小林咬了一口,含糊道:“可有些信號就是模糊的,比如德國那位問材料溯源的,他到底是在關心環保,還是在試探我們有沒有造假?”
“那就拆開看。”劉好仃把投影打開,屏幕上跳出阿芳的追蹤表,七條信號整齊排列,像七根待解的繩結。
他點開德國用戶的那條私信,放大,再把歐盟環保局草案的截圖並排貼上。“這不是試探,是預警。”他指了指兩份文件的時間線,“他提問的前兩天,草案剛進入公眾谘詢期。他不是在問我們,是在確認自己有沒有看錯。”
阿芳眼睛一亮:“所以這不是孤立事件,是外部環境變了。”
“對。”劉好仃點頭,“以前我們等用戶罵了才改,現在得學會聽他們還沒說出口的話。但這話聽到了,怎麼回,得有章法。”
他拿起三支不同顏色的白板筆——紅、藍、黃,像指揮家拿起三根指揮棒。
“紅色,政策合規,碰了就違法,必須優先處理;藍色,文化綁定,影響用戶情感,決定他們願不願意傳;黃色,潛在風險,現在沒事,但再走兩步可能就踩雷。”他一邊說,一邊在白板上畫出一個三層矩陣,“信號歸類,影響分級,響應分檔。咱們不靠感覺,靠結構。”
小林盯著那張表,忽然皺眉:“可這麼多信號,哪個先動?比如巴西的環保新規和德國的材料溯源,都是紅色,但資源有限,總不能兩邊同時改生產線吧?”
“那就得分輕重。”阿芳接過話,“德國市場體量大,客戶集中,一旦出事影響麵廣;巴西還在草案階段,緩衝期長。按影響範圍和緊迫性,德國優先。”
“可物流呢?”小林不甘心,“歐洲運費漲了,客戶已經在抱怨,這不也是紅色?”
“物流是黃轉紅。”老張突然開口,聲音低但清楚,“運費是成本問題,不合規是生死問題。先保命,再治病。”
會議室安靜了一瞬。劉好仃沒說話,而是走到窗邊,從車間取來那瓶刻著“聽”字的玻璃瓶,輕輕放在會議桌中央。
瓶身通透,映著白板上的三色標簽,像一顆被光穿透的水晶。
“我們聽見了。”他說,“但不能隻改一個瓶子。”
他頓了頓,手指在瓶身上輕輕敲了兩下,聲音清脆。
“以前是問題來了才動,現在得提前布防。我提議,建一個‘動態響應機製’——不設固定方案,隻設觸發條件。比如,同一類信號連續出現三次,自動啟動預案;某市場負麵情緒突然升溫15,係統報警;文化關聯詞頻下降20,啟動情感修複流程。”
小林眼睛一亮:“像天氣預報?”
“更像心跳監測。”劉好仃笑了,“人沒事時心跳平穩,但醫生不會等你暈倒才查心電圖。咱們的品牌也得有個‘健康監測儀’。”
阿芳已經在筆記本上畫起了流程圖,邊畫邊念:“信號捕捉→分類標記→影響評估→閾值判斷→預案啟動……閉環了。”
“可這玩意兒太厚。”老張忽然說。
所有人都看向他。
他指了指白板上的矩陣:“車間的人看不懂這些紅藍黃,也不關心什麼叫‘響應閾值’。他們隻問:客戶還來下單嗎?機器要調嗎?我得加不加班?”
劉好仃點點頭,沒反駁。
他轉身拿起老張飯盒蓋上的鋁屑,用指尖輕輕拈起,放在白板邊緣,然後用筆順著鋁屑的軌跡畫了一條線——從用戶留言,到政策變動,再到訂單波動。
“那就用他們聽得懂的話。”他說,“咱們把方案分成三層。”
他一邊畫,一邊說:
“第一層,感知層,所有人參與。客戶一句話、同事一句閒聊、新聞一條邊角料,都算信號。不評判對錯,隻負責聽見。”
“第二層,分析層,我們幾個來做。用三色標簽歸類,算影響,定優先級。像篩沙子,留下關鍵顆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三層,響應層,預案庫。每個信號對應一套動作——改包裝、調產能、發聲明、換物流,提前寫好,隨時調用。”
他畫完,退後一步。
一個倒三角的金字塔成型了,底層寬,頂層尖,像一座能呼吸的塔。
“基層可讀,高層可用。”阿芳輕聲說,“真像車間的流程卡,一看就懂。”
小林已經在改ppt了,把原來的“戰略調整框架”改成“三層響應體係”,字體調大,顏色簡化,連圖表都換成了車間常見的工序圖樣式。
老張盯著那張鋁屑畫的路徑看了很久,忽然拿起筆,在表格邊緣寫下一行小字:
“排燈節訂單波動=信任閾值測試”
沒人注意到。劉好仃低頭看了一眼,沒說話,隻是默默在手機上截了圖,存進一個新文件夾,命名為:“隱性指標_待驗證”。
會議繼續推進。
阿芳開始整理響應層的預案模板,一條條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