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的餘暉從控製室的玻璃斜切進來,把桌角那支紅筆的影子拉得老長,像一根指向未來的刻度尺。劉好仃沒再擰筆帽,而是把它輕輕放進筆筒,動作利落得像在歸位一把鑰匙。他打開電腦,屏幕亮起的瞬間,彈出了小林發來的郵件:“gpusebeta0.1已部署,測試鏈接附後。”
他點開鏈接,頁麵樸素得像個剛學會打字的學生作業:左側是“問題池”,右側是“文獻匹配”,中間一條虛線,寫著“正在連接智慧”。
“連上了?”他自言自語,順手點開“退火區振動”問題條目。係統跳轉出三篇論文,其中一篇的摘要裡赫然寫著“氣流擾動與板體共振的耦合模型”——正是老張那本《工業氣體動力學基礎》裡提過的概念。
他嘴角微揚,抄起電話撥通財務部。
“王科長,方案您看了吧?現在係統都跑起來了,咱們的錢,是不是也該動一動了?”
電話那頭沉默兩秒:“劉師傅,不是我不信你。可這錢一出去,審計問起來,我得有說法啊。你說‘小額資助’,那萬一資助出個大窟窿呢?”
劉好仃早有準備,起身抓起桌上的文件夾就往外走:“我這就過來,帶了三年的技術改進收益表,您算算,咱們每投一塊錢,平均回多少?”
財務科的空調開得足,冷氣撲在臉上,像在提醒他:理想很暖,現實很涼。他把打印好的方案和報表輕輕放在王科長桌上,手指在“專款專用”四個字上點了點:“一百萬,分三期撥。首期二十萬,全砸在係統開發和接口搭建上,不碰生產一分一毫。”
王科長翻著文件,眉頭越皺越緊,最後停在“成果共享,參與方分紅”那一欄,用鉛筆圈了個圈:“真要分錢?咱們廠可沒這先例。”
“不分利,沒人信這是合作。”劉好仃聲音不高,但字字落地,“咱們不是施舍,是合夥。誰出力,誰拿回報。不然,人家憑什麼把壓箱底的東西拿出來?”
王科長抬頭看他一眼,又低頭在審批單上寫了幾個字,才慢悠悠說:“行,二十萬,先批。但得簽個責任書——試點要是砸了,你得兜著。”
“我簽。”劉好仃直接抽出筆,“不過王科長,要真成了,您也得請我喝一次茶。”
王科長笑了:“成了?我請你去喝早茶,點一籠蝦餃都行。”
簽字落定,劉好仃轉身走出財務科,手裡捏著那張剛蓋上紅章的撥款單,像捏著一張通往未來的船票。他沒回控製室,而是拐進了it機房。
小林正蹲在服務器前,耳機裡放著輕快的電子樂,手指在鍵盤上敲得飛快,像在彈一首沒人聽過的鋼琴曲。屏幕上,一行行代碼滾動著,gpusebeta0.1的後台日誌不斷刷新。
“怎麼樣?”劉好仃湊過去。
“通了!”小林摘下一隻耳機,“問題池和外部數據庫的接口跑通了,關鍵詞抓取也設好了。現在隻要有人發布問題,係統自動去扒論文、專利、技術報告,匹配度高的直接推上來。”
“那越南那篇呢?”劉好仃問。
小林一愣,隨即調出後台:“您還記得?還真匹配上了——《浮法冷卻區氣流擾動的低成本調控方案》,作者是胡誌明市一家玻璃廠的工程師。但……ip地址失效了,郵件也退信。”
劉好仃盯著那行紅色的“404notfound”,沉默片刻,隻說了一句:“記下來,等信號恢複。”
小林點頭,在文檔裡新建了一行:“越南胡誌明氣流擾動待聯絡。”
“平台不能隻連活人,”劉好仃拍拍他肩膀,“還得連上那些快斷的線。”
阿芳這時推門進來,手裡拿著平板,眉頭微鎖:“聯係上了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材料係,約了視頻會,下午三點。”
“好。”劉好仃點頭,“談合作,不是求支援。咱們出問題,他們出人,一起試,一起改。”
三點剛到,會議室的投影亮起,屏幕上出現一位戴眼鏡的女老師,身後是實驗室的架子,擺滿了試管和樣品。阿芳打開共享,把《gpuse合作備忘錄草案)》推了過去。
“我們想試試‘輕接入’模式。”她語速平穩,“學生可以在17號爐停機期間,做非生產性測試,數據共享,但不碰核心參數,不複製工藝,樣品也不帶走。”
對方沉默幾秒:“你們真敢讓外人碰生產線?”
“不敢,才更要試試。”阿芳直視鏡頭,“老關著門,創新就成了一句口號。我們不怕試錯,就怕沒人來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