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斜斜地掃過控製室的金屬窗框,在地板上拉出一道亮得發白的線,像誰用粉筆隨手畫下的起跑線。小林正蹲在主機櫃前,手裡攥著半截剝了皮的網線,嘴裡還叼著個水晶頭,聽見門響也沒抬頭:“劉師傅,接口又飄了,得手動打一遍補丁。”
劉好仃應了一聲,把搪瓷杯擱在桌角,杯底磕出清脆一響。他沒看屏幕,先走到白板前,手指在“碳核算係統聯調”那行字上輕輕敲了兩下,像在點名。
“那就打。”他說,“補丁打得熟了,也能成標準。”
三天前,17號爐剛接上gpuse的臨時數據橋。係統不認新傳感器,小林乾脆搬了張折疊椅住進控製室,白天調參數,夜裡錄數據,活兒乾得像修自行車——哪兒漏氣補哪兒。劉好仃也沒閒著,帶著老張和兩個年輕技工輪班蹲守爐台,每兩小時抄一次燃料比、溫度曲線和廢氣回收量,手寫記錄本摞起來快趕上保溫杯高了。
“你說這數據,”老張有天半夜嘀咕,“咱們記這麼細,係統要是又抽風,不白忙?”
劉好仃當時正盯著爐口火焰的顏色,頭也不回:“忙沒白忙的。人記一遍,腦子就過一遍。哪天機器真懂了,也是咱們教的。”
今天是第6月18日,離越南項目核查還有78天。係統必須在20號前完成首輪聯調,否則連申報材料都湊不齊。小林一邊重新壓線,一邊嘟囔:“es和gpuse像兩個說不同方言的老頭,非得找個翻譯,還得是方言十級。”
劉好仃笑了:“那你就是翻譯。不會就學,學不會就改。”
話音剛落,主屏突然跳出一串綠色提示:【17號爐能耗數據同步成功,延遲<3秒】。小林愣了兩秒,差點把壓線鉗摔了。
“成了?”
“暫時。”劉好仃眯眼看著曲線平穩爬升,“先跑兩小時,彆慶祝太早。”
可這口氣,到底是鬆下來了。
中午,劉好仃拎著飯盒去了原料倉。環保石英砂剛到一批,灰白色顆粒在陽光下泛著微藍的光,像是摻了星屑。采購老李愁眉苦臉地跟在後麵:“一噸貴18,財務那邊快炸了。”
“炸了也得用。”劉好仃抓了把砂在手裡搓了搓,“以後更貴的不是材料,是碳。”政策摘要,指著其中一行:“2026年起,碳密集材料征稅。咱們現在省這點錢,到時候交的罰款能買三座爐子。”
老李咂咂嘴:“可質檢那邊……”
“那就小步走。”劉好仃一錘定音,“明天早班第一爐,混30環保砂,單獨標記,全程追蹤。三日後開會,數據說話。”
老李還想說什麼,劉好仃已經轉身走了,飯盒在手裡晃了晃,像在打節拍。
第二天茶話會定在傍晚,地點就在17號爐旁邊的休息區。老張提前半天去夜班組轉了一圈,回來時筆記本上記了七八條意見,最上麵一條是:“彆光說要綠色,先說清楚會不會裁員。”
開會時,工人們坐得稀稀拉拉,有人低頭剝橘子,有人盯著手機刷短視頻。氣氛像梅雨天的車間,悶得發潮。
老張清了清嗓子,掏出手機:“我錄了段話,大夥聽聽。”
音響裡傳出一個沙啞的嗓音:“我是夜班王建國。我就一句話——隻要不裁人,讓我學新流程,我願意。”
現場靜了兩秒,有人笑了,有人點頭。氣氛像被戳了個洞,風一下子鑽了進來。
劉好仃接過話筒:“今天起,所有因綠色改造省下的能耗費用,30直接獎勵到班組。錢不多,但咱們說到做到。”
底下開始有人說話。一個戴藍帽子的年輕技工舉手:“劉師傅,我有個想法——碎玻璃能不能磨成粉,摻回新料裡?我在技校學過,建材再生裡這叫‘閉環利用’。”
劉好仃眼睛一亮:“你叫什麼名字?”
“小陳,二班的。”
“小陳這建議好。”他轉向老張,“回頭你帶他去試驗線試配比,數據記清楚。”
小陳臉一下子紅了,低頭笑了。
散會後,劉好仃站在爐口前,看著新一批混料緩緩倒入熔爐。火焰在爐膛裡翻騰,顏色比往常更亮一些,像是被什麼新的東西點燃了。
阿芳走過來,手裡拿著會議記錄本。她翻到背麵,用鉛筆輕輕寫了一行字:“建議設立‘綠色材料成本分攤基金’,出口溢價反哺投入。”寫完,她合上本子,沒讓人看見。
第三天評審會上,小林放出了三天的數據對比圖。環保砂混料的玻璃透光率波動在0.3以內,完全達標。能耗方麵,因燃料比優化,反而比純料批次低了1.2。
“這說明什麼?”劉好仃指著圖表,“不是環保拖後腿,是咱們以前沒算細賬。”
小林咧嘴一笑:“下次財務再來鬨,我就把這圖貼他辦公室門上。”
老張在記錄本上畫了條曲線,標注著“燃料峰值出現在夜班交接後15分鐘”。他盯著那點,若有所思。
“習慣問題。”他說,“新班組上來手生,多燒了十五分鐘。”
劉好仃點點頭:“那就把操作規範再細化,交班前半小時,老帶新實操演練。”
小林突然抬頭:“咱們這不光是改爐子,是改人。”
“對。”劉好仃笑了,“爐子冷了能重點,人要是涼了,廠就真廢了。”
17號爐的數據終於穩定上傳gpuse,係統自動標記為“綠色試點產線”。劉好仃站在主屏前,看著那行綠色小字,沒說話。
阿芳走過來,輕聲問:“下一步呢?”
劉好仃正要開口,老張突然從控製台傳來一聲低呼:“等等,曲線不對——夜班剛接班,燃料消耗衝上去了,比昨天高18。”
劉好仃快步走過去,盯著屏幕。小陳也湊了過來,指著數據流:“師傅,這波動……是不是因為新砂預熱時間不夠?”
劉好仃沒答,隻伸手點了點屏幕,調出交接時段的操作日誌。他的手指停在一條記錄上:【0432,進料速率提升至120】。
“太快了。”他說,“火候沒跟上。”
他轉身抓起對講機:“通知夜班小李,下次進料降速,先穩溫再增量。另外——”
他頓了頓,聲音沉下來。
“明天茶話會,加個議題:怎麼把老師傅的手感,變成新班組的說明書。”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