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點零三分,陽光斜斜地切過17號爐控製台的玻璃邊緣,在金屬地麵上投出一道細長的光刃。劉好仃站在設備間門口,手裡攥著老張那本邊角卷了毛的筆記本,封麵上“時序標注數據集”幾個字被油漬暈開了一點,像是誰不小心打翻了茶水。
他沒急著進門,而是低頭看了眼腳邊——一個銀灰色的機箱正安靜地躺在泡沫墊上,側麵貼著“邊緣計算節點樣機)”的標簽,還帶著物流箱的冷氣。小林蹲在旁邊,正用萬用表測電壓,眉頭擰成個“川”字。
“電壓不匹配。”他抬頭,聲音裡有點乾澀,“老係統是24v直流,這玩意兒要36v,硬接,傳感器可能會抽風。”
劉好仃蹲下來,膝蓋發出一聲輕微的“哢”。他沒在意,翻開筆記本,手指順著一行行紅藍標記滑下去,停在三個月前某次夜班記錄上:“淩晨217,電壓波動至23.8v,17號爐控溫曲線輕微漂移。”
他盯著那串數字看了兩秒,忽然笑了:“這不是問題,是提醒。”
小林一愣:“提醒?”
“提醒咱們,”劉好仃把筆記本合上,輕輕拍了拍封麵,“彆指望新機器自己扛住老路的坑。”他站起身,拍了拍小林的肩,“聯係科技公司,讓他們把電源模塊換成寬壓輸入的。再加個穩壓器,48小時內,我要看到它亮綠燈。”
小林點頭,掏出手機開始撥號。劉好仃沒走,站在機箱旁,看著那標簽在陽光下微微反光。他知道,這台機器一旦通電,就意味著“雙軌並行”不再是白板上的箭頭,而是真刀真槍的推進。
上午九點十八分,會議室的投影儀嗡嗡作響,屏幕被切成三塊:左邊是ai質檢係統的架構圖,右邊是模擬數據流,中間是視頻窗口裡科技公司代表的臉,背景是他們公司那句醒目的標語:“智能,從感知開始。”
阿芳坐在桌邊,手指在平板上劃動,眉頭越皺越緊。她突然抬手,點了點投影:“你們建議每0.1秒同步一次數據?”
對方代表點頭:“高頻采集,才能捕捉微小異常。”
“那你們知道咱們中台現在qps多少嗎?”阿芳聲音不高,但字字清晰,“87峰值負載。再加這個頻率,不是采集數據,是往火藥桶裡扔火柴。”
空氣一下子靜了。劉好仃坐在主位,沒說話,隻是把手指輕輕敲了敲桌麵——一下,兩下,像在數心跳。
他開口時,語氣平靜得像在聊天氣:“我們上回說,‘先修路,再通車’。現在路還沒拓寬,你們就想開卡車。”
代表笑了笑:“可以考慮用我們的‘數據緩衝池’方案,先暫存再上傳,減輕中台壓力。”
話音未落,劉好仃已經抬手:“方案文檔發來,我們自己評估。”
對方一愣:“這……通常是由我們團隊協助部署的。”
“我知道。”劉好仃點頭,“但我們廠的路,得自己修。”
會議最後定下“分時采集”策略:ai係統在非生產高峰時段每0.1秒采集,日常運行改為每0.5秒抽樣,阿芳團隊實時監控負載,隨時調整。科技代表點頭同意,語氣裡多了點謹慎。
散會前,劉好仃看著屏幕,忽然問:“你們上一家客戶,用了多久才讓係統不誤報?”
對方頓了頓:“大概……六個月。”
劉好仃笑了笑,沒接話。他關掉投影,會議室一下子暗下來,隻有窗外的光還在慢慢爬高。
下午三點四十六分,17號爐南側操作間,熱浪像一層薄紗貼在皮膚上。小林蹲在新裝的ai攝像頭下,手裡舉著一張測試卡,上麵印著不同灰度的方塊。鏡頭緩緩轉動,發出輕微的“嗡”聲,畫麵實時傳到臨時終端上。
老張站在三步外,雙手插在工裝褲兜裡,眼睛盯著屏幕,像在看一場陌生的戲。他沒說話,但站姿微微前傾,腳尖朝內——這是他緊張時的習慣。
“開始識彆測試。”小林按下回車。
屏幕上的畫麵開始分析,爐口火焰被分割成無數網格,溫度分布圖迅速生成。幾秒後,係統彈出提示框:“檢測到異常結晶前兆,建議停爐檢查。”
老張猛地抬頭:“什麼?”
小林也愣了,迅速調出原始畫麵——火焰穩定,溫度曲線平滑,根本沒有結晶跡象。他再看係統標注的“異常區域”,發現那是一片反光強烈的高溫區。
“是反光。”劉好仃走過來,手裡還拿著老張的筆記本,“上次高溫段反光峰值,你們記過吧?”
老張點頭:“那會兒爐壁有點氧化,反光特彆亮,像鏡子。”
劉好仃把筆記本遞給小林:“把這個數據段標為‘乾擾樣本’,加進黑名單。再安排夜班老師傅,下一輪標注時重點看反光時段。”
小林記下,低聲問:“要不要加個開關,讓老師傅能手動複核?”
劉好仃看了他一眼,笑了:“你終於問到點子上了。”
測試重新開始。這一次,係統在反光區停頓了一下,但沒有報警。老張盯著屏幕,肩膀慢慢鬆了下來。
“它學得還挺快。”他嘀咕了一句。
劉好仃沒接話,隻是看著終端右下角的時間戳——155823。他知道,這隻是第一步,誤報可能還會出現,係統可能還會“抽風”,但至少,這條路已經踩出了第一個腳印。
他轉身走向控製台,準備調出下一組測試參數。小林在身後打開設備日誌,在末尾敲下一行字:“建議增加‘人工複核’開關。”
老張站在原地,忽然伸手摸了摸攝像頭外殼,像是在確認它是不是真的。
終端屏幕突然閃了一下,畫麵短暫卡頓,隨即恢複正常。小林皺眉,湊近看日誌,發現p1端口有0.3s的響應延遲,旁邊自動標注了一句:“心跳包間隔異常。”
他圈出這行數據,寫下備注:“需確認是否與中台衝突。”
劉好仃聽見動靜,回頭看了眼屏幕,沒說話,隻是輕輕點了點頭。
小林合上筆記本,抬頭望向17號爐的火焰。那火光在玻璃牆上跳動,像一條活過來的河,正緩緩流向未知的下遊。
終端屏幕再次閃爍,畫麵定格在爐口的一瞬——火焰邊緣,一道反光劃過,像橋麵初成時的第一道焊縫。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