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光斑移動的軌跡太穩了!”
“原來仿品是‘光在跑’,真品是‘光在走’。”
“求出‘真品識彆指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好仃看著手機,嘴角微揚。他轉身走向火種牆,取下那張仿品照片,換上一張新打印的圖——是公司剛設計的“真品識彆碼”樣稿,二維碼旁邊印著一行小字:“tighthasanae.”
老陳路過時停下,盯著看了半天,忽然從工具包裡掏出一片玻璃碎屑,邊緣帶著細微鋸齒。“這是我昨天從報廢品裡挑的,”他說,“仿品磨邊太快,冷卻不足,會有這種裂紋。以後咱們的識彆碼,能不能加個微觀特征?”
劉好仃接過碎屑,對著光看了看,點點頭:“可以。就叫‘裂痕密碼’——真正的瑕疵,反而成了防偽標記。”
老陳咧嘴一笑:“咱們這行,越來越像偵探了。”
“不是偵探,是守燈人。”劉好仃把碎屑夾進筆記本,“燈亮著,得有人知道是誰點的。”
幾天後,第一批商標申請材料寄出。劉好仃特意去郵局看了眼快遞單,收件方是德國專利局,寄件人寫著“深圳玻璃廠品牌守護組”。他拍照發到內部群,配文:“第一封家書,寄給世界的門牌。”
小林在下麵回複:“等回執那天,咱們得喝一杯。”
“喝豆漿就行。”老陳冷不丁冒出來,“省下錢,多注冊幾個國家。”
小李則發了個新發現:某仿品店鋪突然下架所有商品,但同一商標在另一平台重新開店,換了包裝,名字改成“uzvida”。
“換皮不換骨,”劉好仃回,“繼續盯,彆讓他們喘氣。”
又過一周,公司官微發布《真品識彆指南》h5,用戶上傳照片就能比對光斑軌跡、刻字深淺、邊緣弧度。上線當天,訪問量破十萬。
有用戶留言:“原來我家那塊玻璃,光會拐彎。”
劉好仃把這條截了圖,釘在火種牆上,就在“光可以共享,名字不能被偷走”下麵。旁邊還貼了張便利貼,寫著:“光會拐彎,但路得認得回家。”
這天夜裡,他獨自留在車間,打開新做的產品數據庫。每一塊出廠玻璃都有獨立編碼,關聯訂單信息、打磨記錄、質檢報告。他輸入一串數字,屏幕跳出一段視頻——是山田先生那塊定製玻璃,光斑緩緩移動,像在呼吸。
他正要關閉頁麵,忽然發現編碼末尾多了一串字符:rht711。
“rht?”他念了聲。
小林不知何時站在門口,笑著說:“我們偷偷加的。rht,就是‘認真光’的拚音首字母。算是……咱們的暗號。”
劉好仃愣了兩秒,忽然笑出聲:“你們啊,比我還敢想。”
“不然呢?”小林聳聳肩,“咱們保護名字,不就是為了讓更多人認出這道光嗎?”
夜風從車間高窗吹進來,拂過火種牆,那片“門”字玻璃輕輕震了一下,光斑在牆上晃了晃,像在點頭。
劉好仃走到調度台,翻開新筆記本,在首頁寫下一行字:“從今天起,每一塊玻璃,都是有身份證的光。”
他合上本子,順手拿起一支筆。筆帽擰開時,發出清脆的哢噠聲。
筆尖落在紙上,正要寫下第二行字——
窗外,物流車的燈光掃過牆麵,照亮了那張“真品識彆碼”樣稿。
e”那行英文上。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