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好。”劉好仃站起身,拍了拍褲子,“我再問最後一個問題——你們團隊,最快什麼時候能進場?”
“合同簽了,下周就能派技術駐場。”男工程師說,“我們有個‘百日攻堅計劃’,保證在90天內完成係統部署、員工培訓和首輪優化。”
會議室裡,團隊成員交換著眼神。
小林小聲問:“他們真能按時?”
“不一定。”劉好仃說,“但願意承諾‘百日攻堅’的,比那些說‘視情況而定’的靠譜。”
當天下午,雙方進入最終談判。價格、服務周期、違約責任、數據歸屬……一條條過。小林拿著計算器,逐項核對,連“駐場工程師每日餐補是否含在合同內”都問了三遍。
傍晚六點,合同終於定稿。
劉好仃拿起筆,筆尖懸在簽名處,抬頭問對方負責人:“你們為什麼願意接我們這個單子?說實話。”
對方笑了笑:“因為你們是第一個,沒提‘數字孿生’‘元宇宙’,卻把問題說得最清楚的客戶。你們要的不是概念,是解決問題的工具。”
劉好仃笑了,落筆簽上名字。
合上合同,他轉頭對團隊說:“從明天起,咱們廠要來新人了。智鏈工科的技術小組,會跟咱們一起上班,一起吃飯,一起改bug。他們教我們用新係統,我們也得讓他們懂我們的活兒。”
小王點頭:“我打算把ar模塊的測試安排在下午三點,那時候產線剛做完一批貨,數據最新。”
“好。”劉好仃說,“記住,這不是他們在幫我們,是咱們在合夥乾一件事。技術是外來的,但轉型的根子,得紮在咱們自己人心裡。”
晚上七點,廠門口的路燈剛亮,智鏈工科的工程師們收拾設備準備離開。劉好仃叫住他們:“明天早上八點,我在車間等你們。咱們的第一課,不是代碼,是玻璃。”
對方點頭:“明白。先認材料,再談係統。”
人群散去,小王回到工位,發現桌上多了張紙條,字跡工整:
“輕量ar係統v2.1已支持劃痕模擬功能,明天演示可用。”
他抬頭看向車間方向,劉好仃還站在那盆綠蘿旁,手裡拿著新買的花剪,正小心翼翼地剪掉一片發黃的葉子。
燈光下,那盆綠蘿的影子被拉得很長,斜斜地鋪在牆上,像一株正在生長的代碼樹。
小王打開電腦,新建文檔,標題打上:“ar驗貨係統員工培訓手冊初稿)”。
剛敲下第一行字,手機震了一下。
是智鏈工科技術組長發來的消息:“我們帶了便攜式3d掃描儀,明天可以現場采集樣品數據。”
小王回了個“收到”,抬頭看了眼白板。
陽光早已褪去,但“讓客戶用手機‘摸’到玻璃”那行字,在頂燈的照射下,依然清晰可見。
他正要關機,忽然聽見小李在隔壁喊:“劉哥!剛問了,他們駐場工程師裡有個是玻璃工藝出身,乾過五年質檢!”
劉好仃的聲音從走廊傳來:“告訴他們,我們可能合作五年。”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