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安靜了幾秒。
“那‘未來工場’呢?”小李問。
“這個必須做。”劉好仃語氣堅定,“咱們提了‘方案合夥人’,總得有個樣板讓人看。自己不做,誰信你能做?”
他拿起筆,在兩個項目上畫了圈:“就這兩個。‘藝術館’主攻品牌影響力,‘未來工場’主攻技術落地。其他項目,保持聯係,等咱們騰出手。”
決策落定,節奏立刻加快。
財務開始準備首期投資款,法務著手起草合作協議,技術團隊被抽調組成專項小組。
劉好仃親自給杭州藝術館項目負責人打了電話,約了三天後的視頻會議。對方是個戴眼鏡的女建築師,說話乾脆:“我們想要的,不是一塊玻璃,是一個會呼吸的立麵。”
“巧了。”劉好仃笑著說,“我們想做的,也不是賣材料,是參與一場建築實驗。”
掛了電話,他轉頭對小林說:“準備技術方案時,加一頁‘互動可能性’,比如根據天氣自動調節透光率,或者結合節氣做光影藝術。”
“會不會太超前?”小林猶豫。
“超前才值得做。”劉好仃眨眨眼,“咱們又不是在趕集賣貨,得有點讓人記住的東西。”
傍晚六點,廠區的燈一盞盞亮起。劉好仃站在車間外,看著工人們調試新到的智能玻璃生產線。機器嗡鳴,傳送帶緩緩移動,一塊塊玻璃在燈光下泛著淡藍的光澤,像被月光洗過。
手機響了。是老張。
“劉工,我剛跟‘綠能中心’的開發商通完話。”聲音有點緊,“他們說,願意讓我們派技術代表進項目組,但——”
“但什麼?”
“他們用的結構設計軟件,跟咱們的係統不兼容。數據傳不過去。”
劉好仃眉頭微皺:“什麼時候發現的?”
平台,咱們的老係統讀不了。”
他沉默幾秒,腦海裡閃過廠裡那台用了八年的服務器,還有技術部小王天天抱怨係統卡頓的樣子。
“這事不能拖。”他說,“你明天約他們,咱們三方開個技術協調會。另外——”
他頓了頓,像是下了什麼決心。
“讓小王準備一份係統升級方案。咱們的設備,不能總在彆人的遊戲規則裡跑。”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瞬,然後老張笑了:“明白。該換裝備了。”
劉好仃掛了電話,抬頭看天。暮色漸沉,廠房屋頂的光伏板還在吸收最後一點陽光,邊緣泛著金紅的光。
他轉身往回走,腳步不快,但很穩。
剛進辦公室,小李追進來,手裡拿著一份郵件打印件:“劉工,東南亞那邊回複了,商標注冊可以加急,但需要補充一份技術說明文件。”
“寫好了嗎?”
“寫了。但我加了一句——‘本公司致力於將綠色玻璃技術應用於未來建築生態’。”
劉好仃接過紙,看著那行字,笑了。
“挺好。”他說,“不是‘賣玻璃的’,是‘做生態的’。”
他把紙放在桌上,順手打開抽屜,取出一個新本子,封麵是深藍色的,乾淨平整。
翻開第一頁,他寫下:
項目投資推進記錄·第1天
下麵第一行字是:
“未來工場:技術方案初稿完成,等待內部評審。”
第二行:
“玻璃藝術館:視頻會議定於周三上午十點,議題:交互設計可能性。”
他寫完,合上本子,輕輕放在舊筆記本旁邊。
兩本並排而立,一本邊角磨損,一本嶄新如初。
窗外,夜風拂過玻璃幕牆,發出極輕的沙沙聲。
像春天的種子,正在破土。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