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的手機在下午三點十七分終於接通了深技大就業辦的座機。電話那頭是個聲音清亮的女老師,語速快得像在趕早高峰地鐵:“您好,這裡是就業指導中心,現在正在處理畢業生檔案,請簡要說明來意。”
小李清了清嗓子,把準備好的開場白一字不落地倒出來:“老師您好,我是深圳玻璃廠人力資源部的,我們想申請下周的校園宣講會檔期,主題是‘從一塊玻璃出發的世界’。”
電話那頭頓了一下,像是翻頁的聲音,接著傳來一句:“你們……是做玻璃的?”
“對,但不止是玻璃。”小李趕緊補充,“我們有跨國生產線,產品出口三十多個國家,去年還參與了迪拜機場航站樓的幕牆項目。”
“哦——”那聲音拖了個尾音,明顯有了興趣,“你們要招什麼崗位?”
“技術崗為主,比如材料工藝、質檢管理,還有跨境項目協調。”小李翻了下手邊的崗位jd,“我們也特彆歡迎懂外語的技術類學生,比如會西語、葡語的機械專業。”
“等等啊。”女老師忽然笑了一聲,“你們是不是上周在群裡發過那個‘七語布’的照片?就是員工用不同語言寫‘團結’的那塊布?”
小李一愣,隨即反應過來:“對對對!就是我們廠!”
“哎喲,那幫孩子可感興趣了!”女老師語氣一下子熱絡起來,“好幾個社團都在討論你們這個文化融合的事兒。有個科技創新社還專門做了ppt分析你們的海外項目流程。”
小李眼睛亮了:“那……咱們能安排在周三下午嗎?我們負責人想親自來講。”
“周三行,但得早點,四點前結束,不然學生趕晚自習。”女老師利落地敲定,“你們準備點實物展示嗎?現在學生喜歡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有!”小李脫口而出,“我們帶一塊出口級鍍膜玻璃樣品,還能現場演示透光率測試。”
“好家夥,這比放ppt強多了。”女老師笑了,“我這就給你們排上。順便說一句,科技創新社那群人,你們要是能單獨聊幾句,估計能挖到寶。”
電話掛斷後,小李轉頭看向辦公室角落的劉好仃。老劉正蹲在紙箱前,小心翼翼地往泡沫槽裡放玻璃樣本,動作輕得像在給嬰兒蓋被子。
“劉哥,成了!周三下午四點前,深技大報告廳。”
劉好仃抬起頭,眉梢一揚:“帶布了嗎?”
“布?”
“那塊七語‘團結’布。”他拍拍手站起來,“學生愛看故事,咱們就講個活的。”
小陳從電腦前探出頭:“我剛改完海報,要不要加個二維碼,掃碼能看布上所有簽名的語音留言?張莉她們錄了一堆,有說‘歡迎加入’的,還有用阿拉伯語唱廠歌的。”
“加。”劉好仃點頭,“再寫一行小字:‘這裡不培養螺絲釘,隻孵化能走出國門的技術人’。”
小李噗地笑出聲:“這句太狠了,學生肯定記一輩子。”
“那就對了。”劉好仃拎起裝玻璃的箱子,“讓人記住的,才叫招聘。”
宣傳冊是小陳熬到淩晨兩點改完的。初稿被劉好仃否了三次——第一次說太像政府報告,第二次說照片太正經,第三次直接把封麵撕了:“你放個廠房全景乾啥?學生又不想應聘‘最佳工業景觀獎’。”
最終定稿的封麵是一張抓拍:質檢組的小王正舉著偏光鏡檢查玻璃應力紋,陽光穿過鍍膜層,在他安全帽上折射出彩虹光斑。內頁則貼滿了項目實拍圖:巴西工地的日落、德國客戶的簽字瞬間、還有那塊被風鼓起的七語布。
“這才是真實。”劉好仃在打印店取貨時說,“彆整那些‘廣闊平台’‘無限發展’的空話,學生聰明得很,一眼就看出你在畫餅。”
海報貼出去第二天,深技大bbs就冒了個熱帖:《那個說“來了就是七語布上下一個簽名”的廠子,周三見不見?》
底下跟帖炸了鍋。
“聽說他們廠連保潔阿姨都會兩句葡萄牙語?”
“重點是!他們做的是機場玻璃!不是小區窗戶!”
“有人去看過樣品嗎?據說那塊玻璃能防十級台風。”
小陳刷到這條時,正往招聘展台貼海報。她抬頭看了眼天空——陰天,雲層壓得低,像一塊未切割的毛坯玻璃。
“天氣預報說下午有雨。”老趙從後麵走來,手裡抱著幾根鋁合金展架,“咱們得趕在學生下課前搭完。”
兩人剛把背景板立穩,豆大的雨點就砸了下來。小陳手忙腳亂去護海報,卻被老趙一把拉住:“彆動!”
隻見他從工具包裡掏出一卷透明防水膜,三下五除二裹在展板外層,動作利落得像給玻璃鍍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