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班的老周走後,維修間的門輕輕晃了一下,劉好仃順手把門把手上的防爆膜往裡推了推,免得被風吹落。他坐回工作台前,打開記錄本,正準備把“本周服務戶數”那頁歸檔,手機忽然震動起來。
是一封郵件,發件人帶一串他看不懂的字母編號,但後綴是公司海外合作係統的認證域名。他點開,附件是一份加密簡報,標題隻有五個字:“品牌輿情預警”。
小王正蹲在角落整理工具箱,抬頭看見劉好仃眉頭一動,像玻璃邊緣被劃了一道淺痕,不深,但清晰。
“怎麼了?是不是菲律賓那邊出問題了?”
劉好仃沒答,把手機轉過去。小王湊近看了兩眼,念出聲:“某國市場出現我方產品‘自爆’視頻?還上了本地熱搜?”他笑出聲,“這誰拍的?拿塊玻璃砸地上就說是我們家的?”
老李從茶杯裡抬起頭:“現在拍個貓打翻花瓶都能說是工廠質量不行,你信不信?”
“可這回說的是出口批次。”劉好仃把簡報下拉,視頻截圖模糊,但能看見一塊鋼化玻璃碎成顆粒狀躺在地上,旁邊擺著一個印有廠標的產品銘牌。他手指在屏幕上停了兩秒,“銘牌是真的,但拍攝角度——太正了,像擺拍。”
小王哼了聲:“咱們出廠前全檢三遍,運輸還有防撞架,真要自爆,早就在廠裡炸了。”
“問題是,”老李擰緊杯蓋,“有人信。”
劉好仃合上手機,把記錄本翻到空白頁,寫下一行字:“危機不是故障,是信任的裂痕。”寫完,他把那塊“f13”的玻璃樣品輕輕翻了個麵,原本朝上的光斑消失了。
“從今天起,咱們不隻修窗。”他說,“還得修名聲。”
小王一愣:“我們?我們連公司郵箱都沒有。”
“可我們有記錄本。”劉好仃把本子往前一推,“上周兩戶窗修好了,三個人開始查自家玻璃,一個人自發去幫鄰居——這叫什麼?”
“好事傳得快?”小王試探。
“這叫信任鏈。”他拿起筆,在本子上畫了條線,“一個動作,帶出三個反應,再引發一次行動。和生產線一樣,一環扣一環。”
老李慢慢點頭:“你是說,咱們乾的這些小事,也能變成……公關?”
“不是公關,是回應。”劉好仃把便簽本從口袋裡掏出來,展開,貼在白板上。那張紙已經折過好多次,邊角毛糙,字卻還清楚:“本地服務可複製”。
他拿紅筆在白板上寫下三行字:
問題是否真實存在?
傳播是否成規模?
我們能否回應?
小王盯著看了會兒,忽然笑:“這不跟咱們查玻璃裂紋一樣嗎?先看有沒有縫,再看縫多大,最後決定補不補。”
“對。”劉好仃點頭,“謠言也是玻璃,也有縫。光能照進去,就能看清楚。”
老李摸出老花鏡:“那現在,哪條縫最大?”
“傳播。”劉好仃調出郵件裡的數據,“視頻發布才四十八小時,轉發量卻破了五萬,評論區全是恐慌。但賬號是新的,粉絲清一色零互動,像刷出來的。”
小王湊過去:“會不會是競爭對手搞的?”
“有可能。”劉好仃說,“但我們現在不追人,隻追事。事要是站不住,風再大也吹不長遠。”
他翻開記錄本,在“本周服務戶數”那頁旁邊,重新寫了一行:“影響鏈:2→3→1”。然後在下麵加了一句:“信任可傳導。”
老李看著那行字,忽然問:“那我們要不要也傳點什麼?比如拍個視頻,說我們這兒怎麼質檢的?”
“拍了也沒人發。”小王攤手,“咱們連抖音號都沒有。”
劉好仃沉默片刻,從工具包裡取出那枚舊廠牌。它還沾著前兩天的血跡,編號有些模糊,但“深玻0874”四個字仍能看清。他把廠牌放在記錄本上,壓住那頁“信任可傳導”。
“我們不用發視頻。”他說,“我們本身就是證據。”
小王不解:“啥意思?”
“品牌不是貼在牆上的口號。”劉好仃指著廠牌,“是每一個編號背後的人,乾的每一件實在事。咱們修窗,不是為了讓人誇,可彆人看見窗修好了,自然就信了做事的人。”
老李緩緩點頭:“你是說,咱們做的這些‘小事’,其實早就在幫品牌說話了?”
“一直都在。”劉好仃說,“隻是沒人聽見。現在外麵吵起來了,我們更得讓自己聽得清。”
小王撓頭:“可我們能做什麼?總不能給外國人也寄一卷防爆膜吧?”
“不用寄。”劉好仃翻開記錄本,找到“f13”的記錄頁,“咱們先搞清楚,這視頻裡的玻璃,到底有沒有問題。如果真有問題,咱們得說話;如果沒,那就讓事實說話。”
他拿起筆,在白板上畫了個簡單的流程圖:查源頭→驗證據→定回應。
“第一步,聯係海外同事,要視頻原始文件和銘牌編號。”他說,“第二步,調我們自己的出貨記錄,看有沒有匹配批次。第三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三步是不是該上報了?”小王插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