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機吐出那張紙的時候,劉好仃正盯著手機屏幕。消息已經發出去了,回音落在寂靜的辦公室裡,像一顆石子沉進井底。他沒起身,也沒關燈,隻是把那張剛出爐的進度看板記錄輕輕翻了個麵。
背麵是空白的。他從筆筒裡抽出一支紅筆,寫下三個字:用戶在哪?
寫完,他把紙貼在桌角正對眼睛的位置,不高不低,剛好擋住顯示器右下角跳動的時鐘。
第二天早上七點十五分,辦公室還空著。他泡了杯茶,茶葉浮在水麵打轉,沒急著攪。打開內網,調出過去三個月所有海外客戶的售後工單。關鍵詞自動聚類功能跑了一遍,“說明書不清”“安裝困難”“界麵語言不適配”排在前五。有個南美客戶的投訴寫著:“機器沒壞,但我不會用,隻好退了。”
他把數據導出來,存進一個新文件夾,命名“ux000”,設為加密狀態。沒點保存前,猶豫了一秒,又刪掉名字,隻留編號。文件看不見,但存在。
八點整,會議室門被推開。小王抱著筆記本先進來,老李跟在後麵,手裡捏著一疊打印紙。
“劉師傅,星曜那邊說鹽霧實驗準備好了,就等我們確認參數調整。”小王坐下,打開投影,“他們還問,能不能讓我們派個人過去現場記錄數據?”
老李把紙放在桌上:“我剛核對完恒溫架庫存,ht880003這批樣片沒問題。不過……咱們現在的精力,真能分出去?”
劉好仃沒接話,走到投影前,點開一段視頻。畫麵裡,玻璃樣片在零下四十度的冷櫃中持續通電,指示燈穩定閃爍,旁邊儀表顯示電壓波動極小。
“這是他們昨天傳來的測試實錄。”他說,“f1基材扛住了極端環境,控製係統也沒失靈。技術鏈,跑通了。”
會議室安靜下來。小王嘴角微微揚起,老李也鬆了半口氣。
劉好仃突然按了暫停鍵。畫麵定格在玻璃表麵微微凝霜的瞬間。
“可你們有沒有想過,”他轉過身,“這塊玻璃裝進設備後,用戶打開包裝,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
沒人回答。
“不是數據曲線,不是耐溫報告。”他點開另一份文件,“是說明書。是開機界麵。是那個‘長按三秒啟動’的圖標,到底畫得像電源鍵,還是像垃圾桶。”
小王愣了:“這……這不歸我們管吧?”
“現在不管,以後就得管。”劉好仃調出售後數據圖表,“上個月,巴西退了七台整機,理由是‘操作指引看不懂’。德國兩個代理商反饋,本地服務團隊不敢上門,因為故障排查流程全是英文嵌套術語。我們解決了係統兼容,可用戶連開機都不敢。”
老李皺眉:“可我們現在還在第一階段,標準都還沒共建完,談用戶體驗是不是太早?”
“不早。”劉好仃聲音沒高,但很穩,“技術是腿,走得快。用戶體驗是眼睛,看得遠。腿跑得再遠,眼睛閉著,遲早撞牆。”
他頓了頓,走到白板前,寫下兩行字:
我們解決了係統能不能跑的問題。
現在要解決用戶願不願意用的問題。
“星曜做係統,我們做零件。”他說,“可最終用這整套東西的,是人。不是機器。”
小王低頭翻筆記本,筆尖在紙上劃了道長線。老李沒再說話,但手指輕輕敲了敲桌麵,節奏慢了下來。
劉好仃回到座位,打開那個貼了雙層標簽的檔案盒——“f1工藝合作推進·880”。他翻到協議附錄第十二條,用紅筆圈出一句話:“雙方應建立用戶反饋聯合響應機製。”
“這不是客套話。”他說,“是義務。也是機會。”
他抽出一張a4紙,寫下幾行字,推到桌中央:
成立“全球用戶體驗聯動小組”;
成員來自質檢、售後、外聯三部門;
每周五上午九點例會,議題聚焦海外用戶痛點;
首階段任務:梳理近半年所有用戶反饋,分類歸因,形成問題清單。
小王看完,抬頭問:“這組歸哪個口管?行政、技術,還是市場?”
劉好仃喝了口茶,茶已經涼了。
“先掛在‘跨界合作’下麵。”他說,“等它長出自己的根。”
老李拿起那張紙,仔細看了一遍,沒提意見,隻是默默翻出自己的記錄本,在空白頁上畫了個圈。外麵套一個大圈,裡麵寫了個“人”,外麵寫了個“技術”。中間畫了個問號。
劉好仃看見了,沒說話,隻點了點頭。
會後,他回到辦公室,把“ux000”文件夾改名為“用戶反饋原始池”,仍保持加密。順手在日曆上標記了下周五的會議時間,標題寫的是:“ux聯動組首次籌備會”。
下午三點,外聯部的小周送來一份文件。
“劉師傅,這是上季度海外客戶滿意度調查的彙總,之前沒歸檔,剛從舊u盤裡翻出來。”她把打印件遞過去,“您看看要不要補進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