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盤還溫著,劉好仃把它插進新電腦的接口,屏幕一閃,文件夾自動展開。他沒看標題,手指直接點開“ecan_v1”,拉到“環保措施”那一欄,鼠標停在“廢熱回收可行性研究”上,點了右鍵,選了“轉為執行項”。
采購單模板彈出來的時候,小周正端著泡麵路過。“這麼快就動真格了?”他把麵碗放在打印機邊上,探頭看了一眼,“我還以為至少得再開三次會。”
“會開多了,爐子都涼了。”劉好仃敲下日期,填上項目編號,“咱們不是說好了?從綠的開始。”
財務老張聽說要走加急流程,拎著保溫杯就衝了過來。“國產爐子報價低,但技術參數像謎語,進口的倒是清清楚楚,可賬上一眼望不到頭。”他把兩張對比表拍在桌上,“你選哪個?”
劉好仃沒急著答,而是調出補貼政策清單,一行行核對申報條件。深綠03號、粵節20225、大灣區技改專項……他一邊勾選,一邊在表格裡加備注。老張湊近一看,愣了:“你這是要把政策當零件用啊?”
“零件得配得上機器。”劉好仃頭也不抬,“咱們不是買最貴的,也不是撿最便宜的,是找‘能報銷的’。”
小周噗地笑出聲,泡麵熱氣直往上冒。“那咱們這是‘政策套利型環保’?”
“是‘精打細算型活命’。”劉好仃把符合條件的三家廠商標綠,又調出上一章會議裡定下的三色評分表,“來,不比嘴,打分。”
五個人圍在一台顯示器前,給每家供應商貼標簽。環保綠分看減排數據,經濟金分算五年總成本,藍分則評估安裝期間對工人的影響。有一家雖然便宜,但需要停爐十天,老李直接打了個“藍3”:“誰家過年不讓吃飯,還非得拆灶台?”
最終中標的是a廠。價格適中,補貼能覆蓋七成,唯一備注是那句:“需調整現有熔煉曲線以匹配熱回收模塊。”
劉好仃盯著這行小字看了兩秒,打印了審批單,簽下名字。筆尖劃過紙麵時,他順手在備注欄補了一句:“請技術組提前介入工藝適配。”
第二天一早,1號熔爐車間門口貼了張新告示:溫度控製試點啟動,今日起執行新曲線。
陳師傅站在告示前抽完半支煙,把煙頭踩滅,沒說話,轉身進了操作間。劉好仃隔著玻璃看他調參數,手指在舊版曲線上多停了兩秒,才緩緩往下壓。
半小時後,警報響了。
不是熔爐過熱,也不是壓力異常,是監控係統彈窗提示:“檢測到非常規操作,是否記錄變更日誌?”
陳師傅一巴掌拍在確認鍵上,罵了句:“我又不是在改祖宗牌位!”
劉好仃聽見動靜,換上工裝就往車間走。他沒進控製台,而是站到出料口,盯著每一塊流出來的玻璃板,拿尺子量厚度,用測溫槍掃表麵溫度,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上。
夜班開始前,他把數據攤在陳師傅麵前:過去六小時,平均能耗降了4.1,良品率沒變,返工數反而少了兩塊。
“你盯了一晚上?”陳師傅抬頭。
“我信數據,也信你。”劉好仃合上本子,“但數據得你來校準。”
陳師傅沉默片刻,伸手點了點圖表上一個波動點:“這裡,溫度降得太急,玻璃心部還沒化透。再平緩點,出料會更穩。”
“記下了。”劉好仃掏出筆,在本子上畫了個波浪線,“下次調,咱們一起。”
小周第二天帶來了優化後的係統界麵。彈窗改成了每班次首次操作提醒,還加了個小按鈕:“建議反饋”。點開後,可以直接錄音上傳,附帶當前參數截圖。
“這下陳師傅能當‘語音質檢員’了。”小周得意地演示。
陳師傅瞥了一眼,哼了聲:“等我不用教你們怎麼燒玻璃那天,才算真進步。”
係統上線第三天,三地數據監測平台首次跑通24小時完整記錄。
劉好仃坐在工位上,盯著屏幕裡的三根曲線:深圳能耗降了6.3,聖保羅因空調升級疊加新監控,出勤率升了2,青島則因為模板優化減少了殘次品,廢料回收量漲了8。
他正想截圖存檔,係統突然跳出提示:單位格式不一致,數據已自動轉換。
他點開詳情,發現是青島那邊的日誌時間戳用了12小時製,而深圳用的是24小時。係統後台已經按預設規則自動修正,並在文檔裡留了條記錄:“格式衝突已處理,建議統一標準。”
劉好仃笑了笑,順手在共享文檔裡加了個新章節:“三地數據規範1.0”,第一條寫著:“時間統一用24小時,免得誰半夜以為是中午。”
聖保羅那邊很快回了個笑臉表情,附言:“現在我們知道,你們開會不是在做夢。”
青島王工則傳了個文件夾,裡麵是他們本地係統導出的日誌樣本,備注寫著:“按新格式整理好了,順便加了能耗波動預警閾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好仃把文件歸類進“e”,刷新頁麵時,發現小周在群裡發了張圖:三地控製台並排畫麵,每塊屏幕上都顯示著實時能耗數字,底下一行小字——“今天省下的電,夠誰家多開一盞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