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回就算了。”小陳笑,“但回了,就是橋搭上了。”
劉好仃沉吟片刻:“先不提合作,發個視頻鏈接過去,標題就叫《他們第一天沒說話,但走齊了》。附一句話:‘聽說你們在找無聲的默契,我們有個小故事。’”
“高。”小陳豎起大拇指,“不求人,先給人看價值。”
阿強也笑了:“這比直接推銷強多了。”
方案逐漸成形,但小阮還是皺著眉:“我擔心的是,咱們說得再好聽,人家一看視頻裡是綁腿走路,第一反應還是‘這啥玩意兒’。”
“所以得改。”劉好仃早有準備,“把‘綁腿’改成‘同步帶’——工業風設計,黑色尼龍,帶刻度調節扣,印上編號。”
“像工具,不像玩具。”小阮點頭。
“再拍一組對比畫麵。”小陳補充,“左邊是兩人步伐錯亂,零件掉地;右邊是同步帶一扣,步子齊了,活也順了。”
“對。”劉好仃在方案末尾加了一句:“視覺上,不求酷,但求真。”
討論到最後,阿強提出顧慮:“萬一墨西哥那邊試了,效果不好呢?比如走兩步就摔,人家以後更不信這套了。”
劉好仃早有預案:“所以咱們的資料包裡,得附一份《常見問題應對指南》。”
他翻開一頁手寫筆記:
問題1:有人拒絕參與?→回應:自願報名,不強製,但參與組優先安排搭檔。
問題2:走不好,被笑話?→回應:安排老員工帶頭,先走一遍,示範“摔了也正常”。
問題3:管理層質疑浪費時間?→回應:提供測算——每減少一次交接失誤,節省xx分鐘,相當於xx元成本。
“最壞的情況,”劉好仃說,“是沒人理。那咱們就再遞一次資料包,附上一句話:‘上次的同步帶,你們試了嗎?’”
小陳笑出聲:“這跟追債似的。”
“不是追。”劉好仃收起筆,“是提醒。有時候,人不是不信,是忘了問題還在。”
方案定稿時,已是下午三點。劉好仃把文件夾命名為“拓展方案v1.0”,拖進“市場拓展籌備”文件夾。子目錄自動展開:
1文化符號提煉→已完成
2傳播場景設想→已完成
3風險預判→新增“應對指南”文檔
小阮合上電腦:“接下來,就等反饋了?”
“不。”劉好仃搖頭,“接下來,是等他們問‘這同步帶,哪兒能買?’”
阿強站起身,伸了個懶腰:“我這就給老李回信,把資料包發過去。”
小陳打開手機,開始剪輯視頻:“我做個三分鐘短版,配中文字幕,但留出空白,方便翻譯。”
小阮忽然想起什麼:“對了,那個新興市場——非洲剛果的裝配線,調研報告裡提到他們工人輪班全靠鼓點指揮。”
劉好仃立刻翻出那份報告。在頁腳,一行小字被熒光筆標出:“工人說,聽不懂話,但聽得懂節奏。”
他默默記下。
“節奏……”他輕聲說,“也許比語言更通用。”
小阮看著他:“要不要也給他們發一份?”
“先不急。”劉好仃合上報告,“等墨西哥和新加坡有了回音,咱們再帶著‘成功故事’去敲門。”
他站起身,把白板上的關鍵詞擦掉,重新寫下一行:
“讓他們自己問,繩子在哪兒?”
小陳正調試手機支架,這次他沒用鐵片,而是從抽屜裡翻出一塊小橡皮,墊在底部,畫麵立刻穩了。
劉好仃看了眼,沒說話,隻是笑了笑。
小阮突然說:“我剛剛查了,剛果那家廠,最近在招技術顧問。”
劉好仃正要回應,手機震動起來。
他低頭一看,是老李的微信:
“墨西哥那邊回話了,班長說——‘這繩子,真能防摔?’”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