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把手機從褲兜裡掏出來的時候,屏幕還亮著,是it同事發來的消息:“係統測試環境已跑通,曆史訂單導入完成。”他站在車間門口,沒急著進去,而是把這條消息又看了一遍,然後回了個“好”字。
晨會提前十分鐘開始。人到齊後,他直接打開投影,調出係統界麵截圖:“試用階段結束了,現在咱們得動真格的。流程怎麼改,得按係統的脾氣來,不是係統遷就咱們,是咱們得學會跟係統搭夥過日子。”
底下有人笑,也有人皺眉。老李坐在後排,手裡捏著筆,盯著那張圖看了半天,小聲嘀咕:“我這幾十年都是先填單再走貨,現在倒好,貨還沒出庫,單子已經在係統裡轉三圈了。”
劉好仃聽見了,沒點名,隻說:“老李說得對,以前是人追著貨跑,現在是係統推著人走。可你想想,上回東莞那單,咱們七個人盯八小時,現在係統三分鐘走完,錯不了,還留痕。你要選哪個?”
老李沒吭聲,但筆放下了。
小張接著彙報:“我們梳理了係統核心功能,發現有三個關鍵節點能直接優化流程——訂單自動分發、庫存動態預警、物流任務推送。接下來,我們建議從倉儲和物流這兩個環節先改。”
“先試點。”劉好仃點頭,“改得順,再推全廠。改得磕絆,咱們就停下來修。”
當天下午,改造方案初稿貼上了公告欄。倉儲組最先響應,組長老周主動找上門:“我們願意試。但有個條件——舊係統還得掛著,新老並行一個月,讓我們慢慢轉。”
“行。”劉好仃答應得乾脆,“雙軌運行,出了問題有退路,大家心裡踏實。”
試點啟動第三天,問題來了。物流派車環節,係統生成的任務單明明已經推送,可叉車司機老陳愣是沒收到。等他手動查單時,貨已經堆在裝車口,堵了半小時。
劉好仃趕到現場時,老陳正蹲在叉車邊抽煙:“這玩意兒不認人,我名字輸進去是‘陳建國’,它推的是‘陳國建’,差一個字,任務就卡住。”
“人名匹配規則得調。”小張翻著後台記錄,“係統是按字麵完全匹配的,得改成模糊識彆。”
“那趕緊改。”劉好仃拍板,“今天之內上線補丁。”
可還沒等補丁上線,更大的問題冒了出來——原料倉的老掃碼槍,掃不出新係統生成的二維碼。一試,延遲高達十幾秒,數據傳一半就卡住。
“設備太老了。”it同事皺眉,“信號弱,緩存小,根本扛不住新係統的數據流。”
劉好仃蹲在掃碼槍旁邊,拿起它翻來覆去地看。這槍是他五年前親手買的,外殼都磨出包漿了。他歎了口氣:“老夥計,不是你不中用,是咱進步太快了。”
當晚,他約了係統工程師視頻會議。對方聽完問題,直接問:“你們的設備接口協議還是rs232?”
“是。”
“那得升級。要麼換新槍,要麼加個轉接模塊,把串口轉成usb。”
“成本多少?”
“模塊便宜,三百一個。但要穩定,建議換槍,一千五一把。”
劉好仃摸了摸下巴:“模塊先上兩個,裝在關鍵點位試試。要是還卡,再換槍。”
工程師點頭:“行。順便說一句,我們後台可以加個‘離線緩存’功能,設備斷連時先把數據存本地,等信號恢複再上傳。這樣哪怕掃碼槍卡一下,也不至於丟數據。”
劉好仃眼睛一亮:“這功能能做?”
“能,下周就能推更新。”
他掛了電話,順手在本子上記下一行字:“離線緩存——待開發”。然後劃了個圈,寫上“優先”。
試點運行到第十天,雙軌並行的數據對比出來了。倉儲組的出庫效率提升了40,錯誤率降為零。物流組雖然前兩天被掃碼問題拖了後腿,但從第五天起,派車響應速度也快了近一倍。
財務經理老方拿著報表來找他:“效率上去了,人力成本下來了。照這個勢頭,三個月就能省出兩把新掃碼槍的錢。”
“不止。”劉好仃把工程師提的離線緩存功能說了一遍,“等這功能上線,設備兼容問題基本就解了。”
老方點頭:“那預算的事,我可以去跟上麵爭取。但你得保證,彆一口氣全鋪開,先穩住幾個關鍵環節。”
“當然。”劉好仃笑了,“咱們不是蓋樓,是修橋。橋墩不牢,橋麵鋪得再寬也沒用。”
全廠流程改造正式啟動那天,劉好仃在晨會上宣布:“從今天起,新係統不再是‘試點’,是‘主力’。所有訂單,一律走線上流程。紙質單據隻做備份,不作依據。”
話音剛落,銷售部的小林舉手:“劉師傅,客戶那邊要是非要紙質確認單呢?”
“係統能打印。”劉好仃說,“但源頭必須在係統裡。誰要是繞開係統手寫單子,出了問題自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