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區炸了。
“真實!我們工地也用這牌子,確實扛造。”
“建議拍個‘客戶吐槽大會’,看看還有啥要改的。”
“你們廠領導是不是叫劉好仃?這名字太適合當ip了。”
劉好仃看到這條,笑得差點把茶噴出來。
他回:“本人,id就是名字。有意見,直接拍視頻我。”
第三周,團隊開始討論下一步。小王提議:“咱們能不能試試直播?就直播一次生產線全程,邊播邊講,還能實時回答問題。”
會議室裡安靜了一下。
直播?沒人做過。
“風險不小。”小陳皺眉,“萬一設備出問題,或者講解卡殼,直播翻車,影響品牌形象。”
“但機會也大。”劉好仃卻點頭,“直播最真實,客戶能親眼看到咱們怎麼做事。咱們不怕看,就怕沒人看。”
他看向小王:“你敢不敢當主播?”
小王一愣:“我?我連年會發言都緊張。”
“緊張才真實。”劉好仃笑,“你不用背稿,就講你知道的。講錯了,咱們當場糾正,反而顯得誠懇。”
老李也點頭:“要不先試一次?內部直播,不公開,練練手。”
“行。”劉好仃拍板,“下周三,下午兩點,試播一場。內容:從原料進廠到成品出庫,全程不剪輯。誰有問題,當場答。”
計劃定下,團隊開始準備。小王熬夜寫提綱,小陳調試直播設備,老李和質檢組商量講解要點。
試播當天,劉好仃提前半小時到車間。攝像頭架好了,燈光調好了,小王穿著工裝站在鏡頭前,臉色有點發白。
“深呼吸。”劉好仃遞給他一瓶水,“就當跟朋友聊天。說錯了,咱們一起改。”
兩點整,直播開啟。
標題:《帶你逛玻璃廠,全程無濾鏡》。
小王清了清嗓子,對著鏡頭:“大家好,我是小王,廠裡一名普通員工。今天帶大家看看,一塊玻璃是怎麼從沙子變成產品的。”
他帶著鏡頭走過原料區、熔爐、成型線、質檢台。每到一處,都有同事配合講解。
“這塊玻璃要經過三次檢測。”質檢員指著儀器,“光學、厚度、應力,一個都不能少。”
彈幕開始滾動。
“這設備看著挺高級。”
“工人師傅挺認真。”
“你們廠招人嗎?我覺得這工作有技術含量。”
小王漸漸放鬆,開始加點小幽默:“看到這個退火窯沒?它的工作就是讓玻璃‘冷靜下來’——比某些人情緒管理做得好多了。”
彈幕笑倒一片。
“哈哈哈,這比喻絕了!”
“建議出個‘職場冷靜指南’。”
直播進行了四十五分鐘,最高同時在線人數突破八千,後台收到二十多條合作谘詢。
結束時,小王長舒一口氣,脫下耳機,手心全是汗。
劉好仃走過去,拍了拍他肩膀:“講得不錯,就是下次彆把退火窯比作情緒管理,咱們還得賣貨。”
小王咧嘴一笑:“那下次比作‘人生需要慢下來’?”
“也行。”劉好仃笑,“隻要彆把客戶比成前任。”
直播回放上傳後,品牌搜索量明顯上升。有經銷商主動打電話來:“你們那個直播我看了,挺實在。新護角能不能先發一批試試?”
劉好仃掛掉電話,站在窗前,看著廠區路燈一盞盞亮起。
他打開手機,翻到客戶反饋表裡那條建議:“如果這是彆人家的產品,你願意多付錢買嗎?”
現在,答案正在路上。
他回到辦公桌前,打開新文檔,寫下標題:《營銷月報:從“看不見”到“刷得到”》。
剛敲完第一段,小王衝進來,手裡舉著平板:“劉師傅!您快看——咱們那條‘搬運工老張’的視頻,被一個百萬粉的建材博主轉發了!”
劉好仃接過平板,視頻播放量正在跳動,從八萬,到八萬零三百,再到八萬零七百。
他沒說話,隻輕輕點了下讚。
窗外,夜風拂過廠區的旗杆,那麵印著廠徽的旗幟,微微揚起一角。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