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把保溫杯放在會議桌中央,蓋子朝上,像在擺一件儀式用品。水已經涼透,杯壁凝了一層薄水珠,他拿袖口擦了擦,沒說話,隻點了下筆記本的電源鍵。
屏幕亮起,文件夾“003b數據采集首周歸檔”靜靜躺在桌麵,圖標右下角有個小小的修改時間:0658。小王進來時正好看見這一幕,順口說:“您比清潔工還早。”
“數據醒得更早。”劉好仃把文件拖進投影,五項指標的原始記錄鋪滿白板,“今天不記新數據,咱們翻舊賬。”
小李抱著筆記本坐下,翻到b2307批次那頁。差評、返修單、濾網照片、配電房裸線——雜七雜八堆在一起,像一筐沒分揀的零件。小王盯著看了兩分鐘,撓頭:“這些真能拚出個理兒來?”
“拚不出理,就等著出事。”劉好仃抽出一支紅筆,在白板上畫了三條橫線,“咱們不查誰犯了錯,查係統能不能扛住壓力。人、設備、流程,哪一環先軟了腳?”
他圈住“邊角發白”四個字,又連到“曼穀”“高濕季”“冷卻塔報警三次”。筆尖一頓:“同一時間,同一問題,不是巧合,是信號。”
小李眼睛一亮:“要不先串時間線?”
“對,從出廠開始。”劉好仃調出小陳重拍的維修視頻,畫麵停在驗電筆接觸線路的瞬間,“這動作以前沒人拍,現在看,是數據。規範執行,就是係統的底氣。”
小王點頭:“那差評沒寫批次,怎麼對得上?”
“用地理和症狀反推。”劉好仃指著一條差評,“說‘像長黴’,又在東南亞,和返修描述一致。發貨記錄一比,同期隻發過b2307。”
“那環境呢?”
“冷卻塔濾網,上周清過一次,堵了六成。”劉好仃翻出巡檢照片,“高濕天氣,散熱不良,鍍膜車間溫度波動。老周的維修檔案裡,七月有一次斷電,備用電源切得慢,液溫偏了兩度。”
小李飛快在表格裡加了一列“環境壓力指數”,把b2307對應時段標成黃色。“這麼一拉,問題像被串起來了。”
“不是串,是浮上來。”劉好仃說,“咱們以前靠人記,記著記著就忘了。現在數據把記憶拉長了。”
老周端著搪瓷缸路過培訓室,聽見聲音停下。他探頭一看,自己手寫的維修記錄正被投影在牆上,2023年7月那條“備用電源切換41分鐘”被圈得老大。
“你們翻我本子?”他嗓門不小。
“是您寫得好。”劉好仃沒回頭,“我們把那次斷電和b2307生產時間對上了。那幾天,冷卻係統報了三次警。”
老周皺眉:“可那會兒活兒照常出,質檢也沒攔。”
“問題不在廠裡。”小李接話,“在客戶用了三個月後,邊角開始發白。像是慢慢壞的。”
老周沉默兩秒,咕噥一句:“我們修機器,看的是當下症狀,哪有算幾個月後賬的?”
“可客戶不看當下。”劉好仃在白板上畫了條時間軸:斷電→冷卻中斷→液溫偏差→鍍膜附著不均→出廠合格→使用三個月後脫膜。
“它不是一下子塌的,是一步步鬆的。”他說,“咱們的係統,得能看見這種慢崩。”
老周沒說話,低頭喝了口茶,燙得直哈氣。他轉身走了,五分鐘後又回來,把筆記本往桌上一放。
“我在‘備用電源’那條下麵加了一句。”他指著屏幕,“下次高濕天,提前檢查切換流程。”
小王笑了:“您這是被數據策反了。”
“不是策反。”老周瞪他一眼,“是它說得有鼻子有眼,我沒法不信。”
劉好仃把時間軸拍下來,存進“003c分析初探”文件夾。他抬頭看小李:“還能挖什麼?”
“物流那邊說,b2307走的是普通海運,沒做特殊溫控。”小李調出運輸記錄,“七天航程,艙內濕度平均85。”
“出廠時沒問題,路上悶壞了?”小王一拍桌子,“那包裝也得背鍋。”
“先不急著定責。”劉好仃在白板角落寫下一行小字:“溫濕度波動與鍍膜附著力相關性待驗。”他圈了圈,沒多解釋。
小李忽然想起什麼:“配電房老鼠那條匿名報告,也發生在高濕季。絕緣皮被咬,電工說是潮氣引的老鼠。”
“三個問題,一個季節。”劉好仃把“高濕季”圈起來,連向濾網、運輸、配電隱患,“不是偶然,是係統的弱點被同一把鑰匙打開了。”
小王搓了搓臉:“所以咱們得找所有能開鎖的鑰匙?”
“不。”劉好仃搖頭,“咱們得讓鎖變得更難開。”
他打開“複合環境耐受性”指標文檔,把原先的“38°c90rh存放72小時”加了一條補充:測試前模擬運輸振動+濕度循環。
“以前是靜態測,現在得像真實世界一樣折騰它。”他說,“客戶不會輕拿輕放,咱們也不能假裝太平。”
小李快速錄入新參數,忽然抬頭:“那之前的標準……是不是太鬆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