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支架上的紅燈還頑強地亮著,在這略顯昏暗的車間裡,那微弱而持續的光,恰似一顆固執的星星,倔強地不肯熄滅。小王微微皺了皺眉,伸出手來,動作輕柔卻帶著一絲專注,小心地調整了下焦距。隨著鏡頭的緩緩移動,畫麵裡繼電器的指示燈一明一滅,那有節奏的閃爍,好似在孤獨地打著某種神秘的摩斯密碼。在這嘈雜又安靜的車間裡,嘈雜的是機器運轉的轟鳴聲,安靜的是眾人內心的那份焦慮與期待,這閃爍的燈光散發著獨特的韻律,像是在訴說著車間曾經的輝煌與如今麵臨的困境。
劉好仃沒有看鏡頭,他的目光緊緊地盯著控製櫃側麵那道醒目的鏽痕。那鏽痕就像歲月在這裡刻下的一道傷疤,粗糲而滄桑,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設備經曆的風風雨雨和歲月侵蝕的痕跡。他的手指輕輕敲了兩下控製櫃,那聲音比昨天更悶了些,像是被什麼東西堵塞了聲音的通道,沉悶得讓人心裡有些發堵。這聲音如同一塊巨石,重重地壓在他的心頭。他下意識地摩挲著自己的下巴,思索著這聲音背後可能隱藏的問題,是設備的老化,還是零部件的鬆動?每一個可能的因素都在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
他緩緩轉身,步伐有些沉重地走回操作台。那步伐仿佛帶著他這些年的疲憊與不甘,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歲月的年輪上。他從工裝口袋裡掏出一張折了四折的紙,紙張在口袋裡被揉搓得有些皺巴巴的,展開時,發出細微的沙沙聲,仿佛在輕聲訴說著它被翻閱的曆程。這正是小張昨天打印的那份行業報告,紙邊已經有點毛,像是被歲月或者反複翻閱啃噬過的模樣,顯然是被翻過好幾遍,每一道折痕都記錄著閱讀的痕跡,每一處褶皺都藏著他們對車間未來的思考。
“今天開始,咱們乾點新活。”他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仿佛一聲戰鼓,在車間裡敲響。說著,他把紙攤在台麵上,紙張鋪開的瞬間,仿佛也展開了一片未知的新領域,那是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世界。他用一個扳手壓住一角,防止被穿堂風卷走,那扳手帶著機油的味道,金屬的質感在台麵上顯得格外穩實,就像他對車間未來的期望,堅實而可靠。
小張正坐在工位上,麵前放著一杯已經涼掉的豆漿。那豆漿表麵的奶皮已經結了一層,透著一股涼意。他一邊喝著,一邊心不在焉地看著手機,突然聽見這話,差點被豆漿嗆住。他劇烈地咳嗽了幾聲,眼睛瞪得大大的,一臉的驚愕,那表情仿佛看見了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劉師傅,啥新活?又要拍視頻?最近拍得我都快沒詞兒了,感覺肚子裡的墨水都要被掏空了。”
“不拍了。”劉好仃搖頭,眼神裡透著一絲決絕,那眼神如同夜空中閃爍的星辰,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今天不拍,也不播。咱們得先搞明白一件事——彆人到底是怎麼做到的。”他的目光掃過周圍,仿佛要把整個車間的現狀都看穿,那目光中有不甘,有期待,更有對車間未來的渴望。
老周剛好路過,手裡抱著一疊日誌本,那些日誌本因為頻繁翻閱,邊角都卷了起來,像是歲月留下的痕跡。他聽見這話,停下腳步,疑惑地問道:“你是說……那ai溫控?我聽說那玩意兒可神了,咱車間啥時候能有?要是有了,咱們的工作可就輕鬆多了。”
“對。”劉好仃指著報告上的一行數據,眼神專注而銳利,那目光仿佛能穿透紙張,看到數據的背後,“他們調一次溫度,0.3秒。我們呢?三分鐘。差了六百倍。這不是機器慢,是腦子沒跟上。我們不能老是這麼落後下去,得想想辦法。”他的手指輕輕敲打著那行數據,像是敲打著一麵警示的鼓,那鼓聲在每個人心中回蕩。
小張撓撓頭,臉上露出不解的神情,眉頭緊緊皺在一起:“可咱們又不是技術部,查這些乾啥?咱就管好自己這一畝三分地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就行了。”
“因為客戶已經開始問了。”劉好仃從白板下抽出一張便簽,那是前幾天貼在休息區的,紙張已經有些泛黃,像是被時間染上了歲月的色彩。他指著上麵的字跡,“‘直播換模時,請同步顯示溫度曲線’——這話是誰寫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家已經不滿足看畫麵了,人家要看數據。這說明客戶的需求在提高,我們要是跟不上,遲早會被淘汰。”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焦急,仿佛在和時間賽跑。
他拿起筆,在白板上寫下三行字:自動化控製、智能預測係統、全周期數據追蹤。每一筆都寫得用力而堅定,仿佛要把這些目標刻進白板的深處,也刻進每個人的心裡。“就查這三樣。”他說,語氣中帶著不容反駁的決心,“小張,你負責找公開資料,展會信息、廠家宣傳冊、技術論壇帖子,能扒的都扒一遍。要是有啥新消息,第一時間告訴我。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我們需要儘快了解其中的奧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小張皺著眉頭,苦著臉說:“劉師傅,這任務可不輕啊,那些資料亂七八糟的,我上哪兒找去?感覺就像大海撈針一樣。”
“慢慢找,總會有的。現在網絡這麼發達,多動動腦子。”劉好仃鼓勵道,那鼓勵的話語如同春風,吹進了小張的心裡,“就像在迷宮裡找出口,隻要堅持,總會找到的。”
“老周,你把咱們廠近三個月的溫控、換模、啟停這些人工乾預的時間節點全理出來,做成對比表。要詳細,每個環節都不能落下。這是我們找出問題的關鍵。”劉好仃轉頭看向老周,眼神裡滿是信任,那信任如同陽光,溫暖著老周的心。
老周點點頭,拍了拍手中的日誌本:“行,我儘力。不過,這工作量可不小,得費不少時間。就像在織一張大網,每一個節點都不能漏掉。”
“我知道,辛苦你了。但這是必須做的,隻有對比才能看出差距。我們隻有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劉好仃拍了拍老周的肩膀,那動作中充滿了力量和支持。
“小王,你繼續盯著客戶反饋,哪怕是一句閒聊,隻要提到‘要是能……’‘如果能看到……’這種話,全記下來。客戶的每一句話都可能藏著對我們改進的線索,就像拚圖的碎片,隻有收集齊了,才能拚出完整的畫麵。”劉好仃最後看向小王。
小王舉手,有些不確定地問:“那……要錄屏嗎?有時候客戶的話一閃而過,不錄下來怕忘了。萬一錯過了重要的信息,可就麻煩了。”
“錄。”劉好仃點頭,目光中透著一絲睿智,那目光仿佛能看穿未來,“但不是為了發,是為了看。咱們得先學會看懂彆人的‘直播’,看看人家是怎麼操作的,是怎麼滿足客戶需求的。這就像學習彆人的武功秘籍,隻有掌握了其中的精髓,才能提升自己的實力。”
晨會散得比平時快,大家都沒說話,但沒人抱怨任務重,反倒有種說不清的輕快勁兒。像是迷路的人終於拿到了地圖,哪怕還不知道路怎麼走,至少知道該往哪看了。每個人的眼神裡都閃爍著一種渴望改變的光芒,那光芒如同燃燒的火焰,照亮了車間未來的道路。
小張一回工位就打開電腦,瀏覽器開了七八個標簽頁。什麼“pc控製係統原理”“玻璃鍍膜智能調控案例”“工業數據可視化平台”,那些專業的術語和複雜的圖表讓他看得眼花繚亂。他一會兒摸摸下巴,一會兒撓撓頭,嘴裡還嘟囔著:“這都是啥呀,看得我腦袋都大了。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小白,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索性一條條抄到筆記本上,再用大白話給自己解釋一遍,試圖把那些高深的知識變成自己能理解的東西。那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跡,記錄著他探索新知識的足跡。
“pc,就是電腦代替按鈕。”他念叨著,眼睛盯著筆記本上的字,“以前得按一下,燈亮一下,現在是程序自己走,燈跟著亮。這也太神奇了吧,不過,咱們車間什麼時候能有這玩意兒啊。要是有了,我們的工作效率肯定會大大提高。”
老周翻著日誌本,一頁頁摘錄時間點,手寫表格密密麻麻,像一張複雜的蜘蛛網。他特意把“人工乾預”那一欄加粗,每標一個,就抬頭看一眼隔壁車間的方向,仿佛能從那堵牆裡看到更先進的設備和技術。他嘴裡念念有詞:“這個點乾預,這個點又乾預,這麼多人工乾預,效率能高才怪。我們就像在逆水行舟,不進步就是退步。”
小王則翻出手機裡的聊天記錄,一條條篩。他的手指在手機屏幕上快速滑動,眼睛緊緊盯著屏幕,生怕錯過任何一條有用的信息。那專注的神情,仿佛在尋找寶藏一樣。有個客戶隨口問過:“你們換模的時候,溫度是不是得手動調?”他把這句話截了圖,發到內部群裡,配文:“這算不算技術期待?說不定客戶很在意這個呢。我們一定要重視客戶的每一個需求。”
劉好仃看見後回了個“算”,順手把截圖打印出來,貼在白板旁邊。他站在白板前,靜靜地看著那張截圖,仿佛在透過它看到客戶的需求和期待。那眼神中充滿了對客戶的尊重和對車間未來的思考。
中午飯點,三人湊在休息區小桌前吃飯。小張咬了口飯團,嘴裡還含著飯,突然抬頭:“劉師傅,我查到個事兒。”他的眼睛亮晶晶的,滿是興奮,仿佛發現了新大陸一樣。
“說。”劉好仃放下手中的筷子,看著小張,那目光中充滿了期待。
“南粵玻塑那個ai係統,不隻是調溫度。它還能根據前一批玻璃的膜層數據,預判下一批要怎麼調,自動出方案。這簡直就是神了,就像有個超級大腦在指揮。要是我們的車間也有這樣的係統,那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肯定會提升一大截。”小張說得眉飛色舞,仿佛看到了車間美好的未來。
老周筷子頓了下,驚訝地說:“意思是,機器自己會總結經驗?這也太厲害了吧,那以後人工不就沒啥用了?我們豈不是要失業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對。”小張點頭,“而且它所有的數據都能生成二維碼,客戶掃碼就能看這塊玻璃從進廠到出廠的所有參數。這服務也太到位了,客戶肯定喜歡。我們的服務要是也能做到這樣,客戶的滿意度肯定會大大提高。”
劉好仃夾菜的動作沒停,但眼神沉了半秒,仿佛陷入了沉思。他慢慢放下筷子,擦了擦嘴,緩緩說:“也就是說,人家不光做得快,還能證明自己做得好。咱們要是不改變,遲早會被市場淘汰。我們不能再坐以待斃了,必須行動起來。”
老周低頭扒飯,忽然說:“咱們的交接本,還是手寫的。人家都數字化了,咱們還在用這麼原始的方式,這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啊。我們就像在古代,而彆人已經在現代社會了。”
沒人接話,但這句話像顆小石子,咕咚一聲沉進水裡,在每個人的心裡激起層層漣漪。大家都默默地想著,要怎樣才能追趕上彆人的步伐。那沉默中,蘊含著對未來的擔憂和對改變的渴望。
下午兩點,劉好仃帶著小王和老周去了鍍膜車間。那邊的控製係統早就升級過,櫃子裡是清一色的pc模塊,排列得整整齊齊,像等待檢閱的士兵。屏幕上數據流滾動,像一條不停歇的小河,各種參數在不斷地跳動、變化,卻又保持著一種奇妙的平衡。那先進的設備和有序的運轉,讓他們羨慕不已。
“你看這兒。”劉好仃指著屏幕,眼神裡滿是羨慕,“溫度、氣壓、流量,全在動,但沒人管。這才是自動化的魅力啊,不像咱們車間,還得人時刻盯著。我們就像保姆,時刻得照顧著設備,而人家已經是自動化運行了。”
小王舉起手機,錄了一段。畫麵裡,曲線平穩上升,到設定值後微微波動,立刻被自動修正,整個過程流暢而精準。他一邊錄一邊感歎:“這係統也太牛了,要是我能學會這技術就好了。學會了這項技術,我們的車間肯定也能變得這麼先進。”
“我們車間呢?”劉好仃問,目光裡帶著一絲期待,希望從他們口中聽到一些改變的可能性。那期待的眼神,如同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我們得等巡檢發現偏差,再手動調。有時候還得來回試幾次,就像在黑暗中摸索,效率太低了。”小王有些無奈地說,那無奈中充滿了對現狀的不滿。
“他們是一條線在走,我們是一盞燈在跳。”劉好仃重複了早上的話,這回聲音低了些,像是說給自己聽,又像是在反思車間現有的問題。那聲音中帶著一絲失落,但更多的是對改變的決心。
老周蹲下身,看了眼控製櫃底部的標簽,上麵貼著個二維碼。他伸手摸了摸,紙麵光滑,印得挺新,在燈光的照耀下泛著微微的光。
“掃了能看啥?”他好奇地問,眼睛裡閃爍著探索的光芒,那光芒如同夜空中的流星,照亮了他對未知的好奇。
“維護記錄、運行日誌、故障曆史。”車間技術員順口答,臉上帶著一種自豪的神情,“還能看能耗曲線呢,我們這兒的數據可全了。這些都是我們車間進步的見證。”
老周站起身,默默記下了櫃體編號,心裡盤算著回去後怎麼對比這些數據。那盤算中,蘊含著對改進車間的渴望和決心。
回自己車間的路上,三人都沒說話。路過工具間時,劉好仃忽然停下,回頭看了眼鍍膜車間的控製櫃,那二維碼在陽光下反著光,像個小鏡子,刺痛了他的眼睛。他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讓車間也擁有這樣的技術。那發誓的聲音,在他的心中回蕩,成為了他前進的動力。
“小張!”他喊了一聲,聲音在空曠的車間裡回蕩。
小張從辦公室探出頭,手裡還拿著半塊麵包:“劉師傅,啥事兒?”他的臉上帶著一絲疑惑,不知道劉好仃又有什麼新的任務。
“把你查到的pc係統響應速度,再核一遍。特彆是從信號發出到執行完成,中間延遲多少。不能光看表麵數據,得了解實際情況。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更好地改進車間。”劉好仃嚴肅地說。
“啊?不是說0.3秒嗎?”小張嘴裡還嚼著麵包,含糊不清地問,那含糊的聲音中帶著一絲不解。
“我要毫秒數。彆光看宣傳稿,找找實際案例的測試數據。宣傳稿往往會把最好的一麵展示出來,我們要看到真實的情況。隻有了解了真實的情況,我們才能製定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方案。”劉好仃耐心地解釋道。
小張愣了下,把麵包咽下去,點頭鑽回去查。他坐在電腦前,眼睛緊緊盯著屏幕,手指在鍵盤上快速敲擊,仿佛在與時間賽跑。那專注的神情,仿佛他正在進行一場重要的戰役。
老周翻開自己的本子,在“單位能耗↓22”下麵又加了一行:“響應延遲?需實測。”還畫了個小箭頭指向前麵的對比表,那箭頭就像一把利劍,指向了問題的關鍵。那箭頭中,蘊含著他對解決問題的決心和智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小王則把剛錄的視頻傳到內部群,標題就寫:“彆人的數據流,我們的燈閃。”視頻剛傳上去,就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有人在群裡評論:“這差距也太大了,咱們得趕緊想辦法啊。再這樣下去,我們肯定會被市場淘汰的。”
劉好仃站在白板前,重新看了一遍早上寫的三行調研方向。他在“自動化控製”旁邊,用紅筆補了個問號,那問號像一個大大的疑惑,壓在他的心頭。那問號中,蘊含著他對未來改進方向的思考和探索。
“不是不信。”他自言自語,聲音很低,隻有他自己能聽見,“是得知道,到底差在哪一環。隻有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對症下藥。我們就像醫生,要找到病因,才能治好病。”
傍晚交接班前,小張終於彙總出一份初稿。他興奮地跑到投影儀前,打開文件。投影上,三欄並列,左邊是南粵玻塑的ai係統:毫秒級響應,能耗降低22,數據全程可追溯。那些數據和描述,就像閃閃發光的寶藏,吸引著眾人的目光。中間是行業主流pc方案:響應在0.1到0.5秒之間,支持遠程監控,部分廠家提供開放接口。這欄數據雖然沒有左邊那麼耀眼,但也展現了一定的技術實力。右邊是他們車間的現狀:繼電器控製,人工乾預平均延遲2.8分鐘,數據記錄靠日誌本和交接紙。鮮明的對比,讓每個人心裡都沉甸甸的。那沉甸甸的感覺,是對現狀的不滿和對未來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