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掛斷後不到十分鐘,原本寂靜無聲的會議室裡,那扇沉重且散發著古樸氣息的木門,被緩緩推開了。門軸摩擦所發出的“吱呀”聲,在安靜的辦公環境中顯得格外刺耳,就像是一把尖銳的錐子,刺破了原本的寧靜。小吳抱著筆記本,腳步匆匆地走在最前頭,他的額頭上還掛著幾滴汗珠,在燈光的映照下閃爍著微弱的光芒,顯然是一路小跑過來的。他的眼神專注而急切,仿佛燃燒著兩團熾熱的火焰,筆記本屏幕還亮著,似乎剛剛還在瀏覽一些關鍵數據,那些數據在他眼中,或許就是解決當下難題的希望之光。
老李則不緊不慢地跟在後麵,手裡捏著半杯涼茶,那杯茶隨著他的步伐輕輕晃動,杯中泛起一圈圈細微的漣漪,像是歲月在他心中留下的輕輕波瀾。他的臉上帶著一絲淡淡的倦意,那是連日來忙碌工作留下的痕跡,但那雙眼睛裡卻透著沉穩和思索,猶如深邃的湖水,藏著無儘的智慧和經驗。小周緊隨其後,他的筆記本已經翻開在第一頁,上麵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各種標注和筆記,那工整的字跡背後,是他提前做了不少功課的用心。每一筆每一劃,都承載著他對這次任務的重視和期待。
劉好仃正坐在會議桌的一頭,把昨天下班前精心整理好的三份數據表整齊地攤在會議桌上。那些數據表上的每一個數字,都像是一個個神秘的密碼,等待著他去解開。他戴著一副黑框眼鏡,鏡片後的雙眼專注地盯著數據表,雙手在桌麵上輕輕摩挲著紙張,那輕柔的動作,仿佛在從那些數字中探尋著解決當下困境的線索。每一個數字的跳動,都牽動著他的神經,讓他心中不斷思索著應對之策。聽見腳步聲,他也沒有抬頭,隻是簡潔而乾脆地說了句:“坐吧,水自己倒,彆等我發。”那聲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讓走進會議室的三人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腳步,各自找了個位置坐下。
小吳迅速將電腦在會議桌上支起來,動作略顯急切,電腦在桌麵上發出一聲輕微的撞擊聲。他打開電腦的瞬間,屏幕的亮光映在他興奮又略帶緊張的臉上,像是給他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他剛想開口,把自己的方案一股腦兒地倒出來,仿佛積攢了許久的話語迫不及待地要噴湧而出。然而,劉好仃卻抬手輕輕攔了一下。那隻手寬厚而有力,仿佛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像一座沉穩的大山,擋住了小吳即將傾瀉而出的話語。劉好仃緩緩說道:“先不急著說方案,咱們先把底牌亮明白。”他的聲音沉穩而低沉,就像深夜裡的鐘聲,在會議室裡回蕩,讓原本有些躁動的氣氛瞬間安靜了下來。
他拿起投影筆,輕輕點擊,文件在投影儀的投射下,《三線合規缺口報告》八個清清楚楚的大字打在白板上。那八個字仿佛重錘一般,敲在每個人的心上,讓所有人的心跳都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幾分。劉好仃開始一條條念下去,語氣平淡得像在報天氣,可每一句話都如同重磅炸彈:“氮氧化物最高420,新標200;能耗峰值912,限值880;監測係統現在連小時數據都湊不齊,更彆說自動上傳。”他的手指隨著他的話語,在白板上輕輕劃動,仿佛在勾勒出一幅讓人揪心的畫麵,那畫麵中,企業就像一艘在狂風暴雨中飄搖的小船,隨時可能被洶湧的波濤吞噬。
“九月一號開始執行,咱們沒緩衝期,隻有整改期。”他加重了語氣,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裡擠出來的,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說完,他停頓了一下,目光在每個人的臉上掃過,那目光銳利而深沉,似乎在等待大家的反應,又像是在審視每個人內心的決心。
老李坐在椅子上,身子微微前傾,他嘬了口涼茶,茶水的苦澀在口中散開,他的眉頭微微皺起,仿佛那苦澀的茶水讓他感受到了當前困境的艱難。他緩緩說道:“那還等啥,脫硝設備換新的,濾袋全換一遍,先把排放壓下去。”他的聲音帶著一種決然,仿佛下了很大的決心,那是他多年工作經驗積累下的判斷和勇氣。他的手不自覺地握緊了茶杯,指關節因為用力而泛白,顯示出他內心的緊張和堅定。
小吳立刻接話,他的聲音帶著一絲急切:“可監測係統不搞定,數據傳不出去,人家照樣認定你違規。咱們得先把‘嘴巴’接上,讓係統能說話。”他的眼睛緊緊盯著劉好仃,眼神裡充滿了期待,希望自己的觀點能得到認可,那眼神中閃爍的光芒,仿佛是黑暗中的求救信號,渴望得到回應。
小周坐在一旁,皺著眉頭,手裡不停地翻著成本測算表。那表上的數字像一群亂飛的小鳥,讓他頭暈目眩。他深吸一口氣,試圖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說道:“問題是,你們倆說的加一塊,光設備投入就得兩百萬起步,還得停窯至少十天。訂單怎麼辦?客戶那邊能答應延期?”他的聲音帶著一絲無奈和焦慮,腦海中浮現出客戶憤怒的臉和堆積如山的訂單,那些畫麵讓他心急如焚,仿佛能看到企業因為停窯而遭受的巨大損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三人你一句我一句,聲音漸漸高起來,會議室裡的氣氛變得緊張起來,仿佛一根繃緊的弦,隨時可能斷裂。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焦急和擔憂,他們就像一群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人,急於找到一條出路,卻不斷爭吵和爭論,讓氣氛變得更加壓抑。劉好仃靜靜地坐在那裡,沒有打斷他們,隻是默默地從夾板裡抽出一張紙,貼在白板角落。他的動作很慢,很沉穩,每一個動作都帶著一種從容不迫的氣質,然後拿起筆,在上麵寫了三個問題:
“改了能不能達標?”
“花多少?”
“停不停產?”
會議室一下子安靜了,仿佛被一隻無形的手按下了暫停鍵。大家都陷入了沉思,原本高昂的聲音戛然而止,隻剩下中央空調輕微的嗡嗡聲,那聲音在寂靜的會議室裡顯得格外清晰,仿佛是時間在慢慢流逝的腳步聲。
劉好仃把筆放下,雙手交叉放在身前,目光平靜地掃視著大家,說道:“彆爭誰先誰後。咱們現在不是選英雄,是拆炸彈。每個建議,先回答這三個問題,答不上來的,先放一邊。”他的聲音不大,卻有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力量,就像一座燈塔,在黑暗中為眾人指引著方向。
小吳低下頭,迅速翻起技術文檔,他的手指在頁麵上快速滑動,眼神在字裡行間尋找著答案,那專注的神情,仿佛時間都停止了,整個世界隻剩下他和那些文字。老李則緊緊盯著排放數據,眼神專注而執著,仿佛要把那些數字看穿,挖掘出其中的奧秘。小周重新拿起成本測算表,開始逐行核算,手指在數字上輕輕點著,嘴裡念念有詞,每算一行數字,他的眉頭就皺得更緊一分,似乎在經曆一場艱難的戰鬥。五分鐘過去了,會議室裡沒有人說話,隻有筆尖劃過紙麵的沙沙聲,像一首緊張的旋律,敲打著每個人的心弦。
劉好仃站起身,走到排產表前,他的腳步很輕,卻仿佛踏在每個人的心上。他拿起紅筆,在9月前的所有訂單上圈出一個大大的圓圈,那圓圈就像一個無形的枷鎖,套在每個人的身上,讓大家感受到了任務的緊迫性和艱巨性。“這段時間,熔窯不能停超過三天。誰的方案要停太久,現在就可以收起來了。”他的聲音冷峻而堅決,像一把鋒利的寶劍,斬斷了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
小周突然抬起頭,他的眼睛裡閃爍著一絲希望的光芒,像是黑暗中突然亮起的一盞明燈,說道:“能不能先不上新設備,試試加點助燃劑?我查了資料,有些添加劑能臨時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雖然不能根治,但能爭取時間。”他的雙手不自覺地攥緊,掌心全是汗水,那是緊張和期待交織的汗水。他的腦海裡不斷浮現出停窯帶來的損失,工人的抱怨,客戶的流失,每一個畫麵都像一把刀,刺痛著他的心,讓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找到一個解決辦法。
老李搖搖頭,他的臉上寫滿了不讚同:“臨時的能頂幾天?人家查起來,數據波動大,照樣有問題。”他的聲音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篤定,仿佛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將,在指揮著一場戰役,深知每一個決策都關係到戰爭的勝負。
“但它能讓我們不停窯。”小周堅持著,他的聲音微微顫抖,帶著一絲懇求。他的腦海裡不斷想象著企業因為停窯而陷入困境的場景,工人們失業的痛苦,企業聲譽受損的後果,這些都讓他無法輕易放棄這個想法。
劉好仃點點頭,他在白板上畫了個新分區,標上“輕重緩急四象限”。他的動作流暢而自然,仿佛在創作一幅精美的畫卷,每一個筆畫都蘊含著他的智慧和決策。他把“排放超標”放進“緊急且重要”格子裡,動作乾脆利落,沒有絲毫猶豫。接著,他把“能耗控製”放進“重要不緊急”,又把“台賬電子化”歸到“緊急不重要”,最後把“廠區綠化”輕輕劃掉,就像拂去一片無關緊要的落葉。
“咱們資源有限,就得這麼分。”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仿佛在給所有人指明方向。“先治標,再治本。能不花錢的,先不花;能少停的,絕不多停。”他的話語如同明燈,照亮了眾人迷茫的內心,讓大家在複雜的困境中找到了一絲清晰的思路。
小吳眼睛一亮,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他說道:“那監測係統這塊,能不能先搞個‘模擬上傳’?咱們手動錄小時數據,按標準格式存著,萬一檢查,至少能證明我們有記錄能力。”他的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神情,仿佛已經看到了問題的解決之道,那是他經過深思熟慮後想出的一個辦法,雖然有些冒險,但也值得一試。
“可以。”劉好仃在“緊急不重要”那一欄寫下“台賬數字化”,又加了一句,“外包做,三天內上線。”他的語氣果斷而堅定,沒有絲毫猶豫,展現出他強大的決策能力和行動力。他知道,在這個關鍵時刻,每一分每一秒都至關重要,必須儘快采取行動。
老李還是不放心,他的眉頭緊緊皺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深深的“川”字:“可排放這塊,臨時手段頂多撐一個月,之後呢?”他的眼神裡充滿了擔憂,就像一個擔心孩子未來的家長,深知企業麵臨著巨大的挑戰,不能隻著眼於眼前的短暫解決辦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之後就上真家夥。”劉好仃翻開夾板,取出一份手寫的時間軸,他的手指輕輕滑過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跡,仿佛在撫摸著企業未來的發展軌跡,“我昨晚列了個階段計劃:第一階段,9月前,用最小代價解決排放硬傷,哪怕先加藥、調風量、優化清灰流程,也要把數據壓到標線內;第二階段,同步設計脫硝升級和能耗控製係統,等訂單間隙再動工;第三階段,重建監測網絡,實現自動上傳。”
他在白板上寫下三個階段,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優先級。紅色是“必須做”,那紅色鮮豔得像燃燒的火焰,象征著緊迫性和重要性;黃色是“準備做”,仿佛在積蓄力量的黎明前的曙光,代表著計劃中的下一步行動;綠色是“往後排”,給人一種暫時安心的感覺,但也不是可以完全忽視的部分。
“所以現在不比誰的主意多,”他看著三人,目光堅定而銳利,“比誰的方案能落地。”他的聲音堅定有力,讓三人意識到,隻有切實可行的方案才能真正解決問題,空洞的想法隻是紙上談兵。
小周迅速調整思路,他的大腦飛速運轉,仿佛一台高速運轉的計算機,不斷分析和計算著各種可能性:“我重新算一下燃料配比,看看能不能通過調整風煤比,把氮氧化物壓到300以下。如果再配合臨時增效劑,或許能再降50。”他的手指在鍵盤上快速敲擊著,眼睛緊緊盯著屏幕上的數據,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變化,每一個數據的變化都可能影響到最終的結果。
小吳也改了方向,他拿起筆,在紙上迅速寫著什麼:“監測係統這塊,我先做個‘數據準備清單’,列出咱們缺什麼、要補什麼,等第二階段再上硬件。”他的臉上帶著一絲自信,仿佛已經找到了問題的突破口,那自信源於他對工作的熟悉和對問題的深入思考。
老李想了想,點頭,他的聲音帶著一種沉穩的篤定:“那我先調設備運行記錄,看看哪些時段排放波動最大,能不能通過調整清灰時間,避開高峰檢測。”他的手指在鍵盤上操作著,眼神專注而執著,他知道,每一個數據的背後都隱藏著問題的線索,隻有仔細分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劉好仃把三人的新思路一一寫在白板上,他的筆跡剛勁有力,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一種力量,那是他對團隊的信任和對未來的期望。最後,他總結道:“咱們的目標不是一次到位,而是步步為營。方案不求完美,但求可行。”
他合上夾板,從包裡拿出一張打印好的紙,標題是《環保整改初步方案草案)》,下麵寫著十二個字:分階段、控成本、保生產。他的眼神裡透著一種決心和智慧,那十二個字不僅是對方案的概括,更是他對整個整改工作的指導思想。
“第一階段,聚焦排放,確保九月前達標;第二階段,啟動能耗優化與監測係統設計;所有項目,必須附帶‘成本效益風險’評估表。”他把文件分發下去,文件在每個人手中傳遞,仿佛傳遞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那責任重如泰山,讓每個人都感受到了肩上的壓力,但也激發了他們的鬥誌。
老李看完,抬起頭,他的眼神裡帶著一絲疑慮:“廠裡批不了這麼多錢,怎麼辦?”他的眉頭微微皺起,仿佛在為資金的缺口發愁,他知道,資金是實施整改方案的關鍵因素,沒有足夠的資金,再好的方案也無法落地。
“方案不是給領導看的。”劉好仃翻開《動態日誌》,指著一頁記錄,他的聲音沉穩而自信,“昨天我約了環保局的政策解讀,提前到今天上午十點。咱們主動說明情況,爭取整改窗口期,說不定能換點時間。”他的手指輕輕敲打著日誌,仿佛在敲響希望的鐘聲,那敲擊聲在會議室裡回蕩,讓大家看到了一絲曙光。
小周輕聲說:“那咱們現在就是在給自己爭取活路。”他的聲音帶著一絲感慨,仿佛經曆了一場艱難的戰鬥,深知爭取時間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對。”劉好仃點頭,他的眼神堅定而明亮,“不是等上麵發話,是我們先動起來。”他的話語激勵著每一個人,讓大家明白,隻有主動出擊,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會議結束前,他把新方案打印了三份。一份放進夾板,壓在那張寫著“環保新規解讀中”的黃貼紙下麵,仿佛把希望藏在了心底,等待著環保局政策解讀的結果。一份交給小吳,叮囑他牽頭監測模塊準備,眼神裡帶著信任和期待,他知道小吳有能力承擔這個重要的任務。最後一份,他帶回辦公室,夾進“環保應對”文件夾的最上層,就像給文件夾賦予了一份新的使命,那使命承載著企業的未來和希望。
下午兩點,陽光斜照進辦公室,暖黃色的光線灑在公告欄上。公告欄上的綠色貼紙依然醒目,“成本波動影響初步控製”幾個字清晰可見,仿佛是過去努力的見證,記錄著企業在成本控製方麵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旁邊那張空白的黃色貼紙,已經被替換成了新的:“環保整改方案製定中”。那幾個字仿佛帶著一種魔力,讓人充滿了期待,仿佛看到了企業在環保整改方麵的新希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小王路過時停下腳步,他的眼神裡帶著一絲好奇:“劉師傅,這次寫‘製定中’,是不是意味著有譜了?”他的聲音裡帶著一絲試探,想要從劉好仃那裡得到一些確切的消息。
“有譜不敢說。”劉好仃站在公告欄前,手裡拿著一支新紅筆,他的眼神望著遠方,仿佛在思考著未來的路,那眼神中既有對未來的擔憂,也有對成功的渴望,“但路算是看清了。”他知道,前方還有許多困難和挑戰,但至少他們已經找到了一個大致的方向,就像在茫茫大海中看到了一座燈塔。
他轉身回辦公室,順手把用完的藍筆扔進垃圾桶,又從筆筒裡抽出一支黑筆,放在夾板旁邊。夾板翻開的那頁,寫著“階段一:穩排”,下麵是一行小字:“先降,再改,不求快,但求穩。”那行小字仿佛是他心中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著他要腳踏實地,穩步前進。
小吳敲門進來,手裡拿著一份剛整理好的數據表,他的臉上帶著一絲興奮:“劉師傅,我算了下,如果先用助燃劑配合風量調節,初期投入不到五萬,能把氮氧化物壓到280左右,至少能撐到十月份。”他的聲音裡帶著一絲期待,仿佛看到了曙光,那是他在經過詳細計算和分析後得出的結論,希望能得到劉好仃的認可。
劉好仃接過表格,他的目光在表格上仔細地掃視著,仿佛在審視一件珍貴的藝術品,每一個數據都要反複核對,確保準確無誤。看了一會兒,他點頭:“行,先按這個方向準備。”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給人一種安心的感覺,讓小吳知道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
“那……要不要先跟采購那邊打個招呼,訂點試劑?”小吳的眼神裡帶著一絲急切,仿佛迫不及待地想要把事情辦好,他知道時間緊迫,每耽誤一天,企業就多一分風險。
“不急。”劉好仃把表格夾進文件夾,他的動作很輕,仿佛怕弄壞了那張珍貴的表格,“先做小試,確認效果。咱們現在每一步,都得踩實了再走。”他的眼神裡透著一種謹慎和穩重,在麵對這樣重大的決策時,他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必須確保每一個環節都萬無一失。
小吳應了一聲,轉身要走,又回頭問:“萬一試了沒用呢?”他的聲音裡帶著一絲擔憂,仿佛害怕自己的努力付諸東流,畢竟這是一個新的嘗試,結果充滿了不確定性。
劉好仃抬頭,目光平靜,他的眼神仿佛一汪深潭,讓人看不到底,卻又充滿了信心:“那就換下一條路。”他的聲音平淡而堅定,仿佛在告訴小吳,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他們都有應對的辦法,這種堅定的信念讓小吳心中的擔憂減輕了許多。
他合上文件夾,手指在封麵輕輕敲了兩下。窗外,玻璃廠的熔窯依舊在運轉,煙囪口飄出的白煙在陽光下幾乎透明,仿佛是一條白色的絲帶,飄向遠方。遠處,一輛物流車正緩緩駛入廠區,車身上印著“深玻專運”四個字,那四個字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象征著企業的生產和運營仍在繼續,但他們也必須麵對環保整改這一重大挑戰。
劉好仃站起身,走到窗邊,看了幾秒,然後轉身打開抽屜,取出一張廠區平麵圖鋪在桌上。他的眼神專注而認真,仿佛在繪製一幅未來的藍圖,那藍圖上承載著企業的綠色發展夢想。他拿起紅筆,在廢氣處理區畫了個圈,那圈鮮豔奪目,仿佛是一個重要的標記,代表著廢氣處理將是整改工作的重點區域。又在監測房和控製室之間連了一條線,那線筆直而堅定,仿佛是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連接著各個關鍵環節。
“小吳,”他說,聲音低沉而有力,“你下午把it的人叫來一趟,咱們先看看數據通道能不能打通。”他的眼神裡帶著一絲期待,仿佛在期待著一個新的開始,打通數據通道是實現監測係統自動上傳的關鍵一步,對於整個整改工作至關重要。
小吳點頭:“我這就去。”他的聲音乾脆利落,仿佛接到了一個重要的使命,他深知這個任務的重要性,必須儘快完成。
劉好仃沒動,手指還在圖上那條線上輕輕劃著。筆尖停在監測房的位置,微微一頓,仿佛在思考著什麼重要的問題,那停頓中蘊含著他對數據通道問題的深入思考和對可能遇到困難的預判。
在會議結束後的幾個小時裡,小吳按照劉好仃的吩咐,立刻開始聯係it部門的人。他在公司的通訊錄裡翻找著相關人員的聯係方式,手指在屏幕上快速點擊著,眼睛緊緊盯著屏幕,生怕錯過任何一個關鍵信息。電話撥通後,他詳細地向對方說明了情況,語氣急切而誠懇:“我們監測係統的數據通道需要打通,現在情況很緊急,能不能下午就過來一趟,我們一起研究一下解決方案。”對方似乎也意識到了事情的重要性,很快便答應了下來。
小吳掛斷電話後,長舒了一口氣,他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他轉身回到自己的工位,開始整理一些與監測係統相關的資料,準備下午的討論。他的動作很快,眼神專注而認真,仿佛要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到最好,他知道,隻有充分準備,才能在下午的討論中提出有價值的建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與此同時,老李也在忙碌地調取設備運行記錄。他坐在電腦前,眼睛緊緊盯著屏幕,手指在鍵盤上快速敲擊著,仿佛在彈奏一首緊張的樂章。屏幕上不斷跳出的數據讓他眼花繚亂,但他卻絲毫不敢懈怠,他知道,這些數據是找到排放波動原因的關鍵線索。他仔細地分析著每一個數據,試圖從中找出排放波動最大的時段。
“這組數據有點奇怪,排放突然升高了這麼多。”老李皺著眉頭,嘴裡喃喃自語道。他仔細地查看時間節點,發現是在設備進行清灰操作之後。他心想:“難道清灰操作對排放有影響?得好好研究一下。”於是,他開始查閱設備的操作手冊,了解清灰的原理和流程,希望能從中找到問題的答案。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專注和執著,就像一個偵探在尋找案件的真相。
小周則坐在會議室裡,繼續優化燃料配比的方案。他拿著計算器,不斷地進行各種計算,手指在按鍵上快速跳動著。他的眼神裡透著一種執著,仿佛一定要找到一個最完美的方案,哪怕付出再多的時間和精力也在所不惜。
“如果再增加一點風量,氮氧化物的排放會不會降低更多呢?”小周自言自語道。他立刻調整參數,重新進行計算。經過一番努力,他終於找到了一個比較理想的配比方案,能夠將氮氧化物的排放壓到300以下。他興奮地站起身,拿著計算結果,準備去找劉好仃彙報。他的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那是他經過不懈努力後取得的成果。
劉好仃回到辦公室後,並沒有閒著。他打開電腦,開始查閱環保局的相關政策文件,希望能夠從中找到一些對整改工作有利的條款。他的眼睛在屏幕上快速掃視著,手指在鼠標上輕輕點擊著,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那專注的神情,仿佛在尋找寶藏一般,每一個可能的條款都可能成為他們解決問題的關鍵。
“這裡說對於積極整改的企業,可以適當給予一定的整改期限。”劉好仃眼前一亮,仿佛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他仔細地閱讀著相關內容,思考著如何利用這個政策來為企業的整改爭取更多的時間。他的大腦飛速運轉,分析著政策的可行性和操作空間,仿佛在進行一場高難度的思維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