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製室的燈光如往常一樣明亮,毫無保留地將每一寸空間都照得清清楚楚。那柔和卻明亮的光線,如同母親溫柔的手,輕柔地灑落在大理石地麵上,反射出點點銀光,宛如夜空中閃爍的繁星,映照在四周排列整齊的儀器設備上,為這個充滿科技感的房間增添了幾分莊嚴肅穆。這裡的每一台儀器都像是一個忠誠的衛士,靜靜地佇立在自己的崗位上,隨時準備為生產貢獻自己的力量。
那台剛通上電沒多久就斷開連接的設備,靜靜地矗立在原地,仿佛一個被世界遺忘的孤獨者。它的麵板漆黑一片,如同被濃重的夜色所籠罩,仿佛陷入了一場深沉的沉睡,安靜得有些孤寂。它就像一個被遺棄的孩子,無助地站在明亮的空間裡,與周圍那些閃爍著光芒的儀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顯得格外突兀。
劉好仃沒有離開,也沒有發出任何聲響。他就那樣靜靜地站在設備旁,仿佛在等待設備重新蘇醒,又仿佛在思考著什麼深奧的問題。他隻是默默地翻開昨天那個記滿問題的筆記本。這個筆記本,就像是他的一個老朋友,陪著他度過了無數個忙碌而又充滿挑戰的日子。筆記本的封麵已經有些磨損,邊角微微卷起,那是歲月留下的痕跡。上麵還殘留著一些咖啡漬,那是他熬夜工作時留下的獨特印記,每一滴咖啡漬都仿佛記錄著他曾經的疲憊與堅持。
他的動作很輕,仿佛生怕吵醒了這安靜的空氣,仿佛這空氣裡也隱藏著解決問題的關鍵線索。他輕輕地翻動著紙張,發出細微的沙沙聲,在這寂靜的控製室裡顯得格外清晰。筆尖緩緩壓在嶄新的紙麵上,留下一道小小的凹痕,像是在這片空白處留下了探索的起點,也像是他內心對解決問題的渴望的一種寄托。他的眼神專注而深邃,透過那副有些老舊的眼鏡,仿佛能看穿一切難題的本質,透露出對問題的執著與渴望。那眼神,就像一盞明燈,在黑暗中為他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天色漸漸泛白。當第一縷曙光透過控製室的窗戶灑進來時,那道微弱的光線如同一把利劍,劃破了房間內的沉寂,給這個有些壓抑的空間帶來了一絲生機。劉好仃已經在控製台前忙碌起來。他熟練地調出昨晚最後十秒的數據流,眼睛緊緊盯著屏幕,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變化。他的眼睛就像兩個精準的探測器,捕捉著屏幕上跳動的每一個數據。
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數據如同一條條靈動的溪流,在光影中閃爍著,那是設備運行的密碼,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他的眼神隨著數據的流動而快速移動,仿佛在捕捉每一個細微的變化,就像一個敏銳的獵人,不放過任何一個獵物的蹤跡。溫度、壓力、通訊信號——所有指標在畫麵上快速跳動著,從他的眼前一一掠過,一切看起來都在正常範圍之內。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放鬆警惕,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他,平靜的表麵下往往隱藏著巨大的危機。
就在那看似平靜的數據海洋中,一個紅色的“通訊超時”提示彈了出來,像是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泛起了層層漣漪。劉好仃的瞳孔瞬間收縮了一下,眉頭緊緊皺起,形成了一個深深的“川”字。這個異常的提示,就像一個警鐘,在他心中敲響。他暫停了畫麵,眼睛眯成一條縫,緊緊盯著轉換器輸出端的信號波形。那波形猶如一條蜿蜒的山脈,有高峰也有低穀,每一個起伏都似乎隱藏著未知的秘密。他的手指在控製台上輕輕敲打著,節奏時快時慢,那是他思考的節奏,腦海裡不斷浮現出各種可能的情況。
每一種假設都像一顆種子,在他的腦海中生根發芽,然後又被他一一否定。他的大腦就像一個高速運轉的機器,不斷地分析、推理、判斷。幾秒鐘後,他確認了心中的判斷:設備並沒有損壞,隻是沒有成功“握手”,問題並不出在廠裡,而是廠家還沒提供的那串密鑰。這個想法在他腦海中不斷盤旋,仿佛一顆定心丸,讓他原本有些緊張的情緒稍微舒緩了一些。他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但很快又恢複了嚴肅的神情,因為這隻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後麵還有更多的挑戰等待著他。
六點十七分,控製室的門被輕輕推開,小吳的身影出現在門口。他穿著一件有些褪色的工作服,上麵還沾著一些灰塵,那是他在工作中留下的痕跡。頭發也有些淩亂,顯然是剛從宿舍趕來,還來不及好好整理。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走進控製室,看到劉好仃正專注地用紅筆在一張a4紙上畫燃燒係統的氣流走向圖。紙上密密麻麻地布滿了線條和標注,每一筆都傾注了劉好仃的心血。那些線條有的筆直如劍,代表著空氣的流動方向;有的彎曲如蛇,表示著氣流的複雜變化。標注的數字和文字如同螞蟻般爬滿了紙張,那是劉好仃對每一個細節的精準把控。
“密鑰還沒回。”小吳的聲音帶著一絲疲憊,他的眼睛望著劉好仃,似乎在等待著一個肯定的答複。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焦慮,仿佛密鑰就是打開所有難題大門的鑰匙,沒有密鑰,所有的努力都可能白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知道。”劉好仃頭也沒抬,他的目光依然停留在紙上的線條上,手中的筆不停地移動著,“但他們不給,咱們也不能乾坐著。今天先動工藝。”他的語氣堅定而果斷,仿佛在這個困難麵前,他已經找到了應對的辦法。那堅定的聲音如同鐘聲一般在控製室內回蕩,給小吳帶來了一絲安心,也讓他感受到了劉好仃的擔當和決心。
說著,他把那張畫滿線條的紙推了過去:“空燃比調低,風量減五,試試看。”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期待,似乎希望小吳能夠理解他的想法。他的手指輕輕點著紙上的關鍵部位,眼神專注而熱情,仿佛在向小吳展示一幅精美的畫卷,這幅畫卷裡蘊含著他對工藝優化的獨特見解和無限希望。
小吳愣了一下,他接過紙,眼神中滿是疑惑:“現在?設備還連不上呢。”他的眉頭微微皺起,雙手不自覺地握緊了紙張,顯然對劉好仃的決定有些不解。他的眼神在劉好仃和紙張之間來回遊移,試圖從劉好仃的表情中找到答案,但他看到的隻有劉好仃堅定的神情。
“正因為連不上,才更要動。”劉好仃合上筆記本,他的身體微微前傾,雙手撐在控製台上,像是一座即將爆發的火山,充滿了力量和決心,“硬件卡住了,咱們就先從軟的下手。燃燒效率提上去,排放自然下來。等密鑰到了,咱們已經省了一半力氣。”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未來的成果。那光芒如同夜空中的流星,照亮了他堅定的信念,也讓小吳漸漸明白了他的意圖。
七點整,一場簡短但意義重大的會議在控製室角落的小桌邊拉開了帷幕。老李端著搪瓷杯,腳步有些蹣跚地走了進來。他的頭發已經花白,臉上的皺紋如同歲月的溝壑,記錄著他在這工廠裡度過的無數個日夜。他的眼睛在屋子裡掃視了一圈,然後坐在了椅子上。他的搪瓷杯上有著一些掉漆的地方,那是時間的痕跡,見證了他在工廠裡的辛勤付出。他剛一坐下,就聽見劉好仃的聲音:“從今天起,搞‘工藝優化先行計劃’。不換設備,不動大結構,就調參數,控排放。”
老李輕輕地吹了口熱氣,搪瓷杯裡的水汽瞬間彌漫開來,模糊了他的視線。他望著水汽中的劉好仃,眼神中帶著一絲擔憂:“調參數?熔窯這玩意兒,差一度都可能出泡,你敢動?”他的聲音有些沙啞,帶著歲月的滄桑,仿佛每一個字都承載著他對工廠的深厚情感。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對工藝穩定的擔憂,畢竟熔窯的工藝參數一旦調整不當,就可能導致產品質量下降,給工廠帶來巨大的損失。
“不是亂動。”劉好仃掏出昨晚手繪的曲線圖,他將圖紙鋪開在桌子上,手指著圖上的線條說道,“我看了三天的溫度記錄,後段火焰溫度偏高,空燃比一直卡在1.2以上。燒得太‘富’,氮氧化物能不高嗎?”他的眼神中充滿了自信,仿佛已經對這個情況了如指掌。那自信的神情如同一位指揮若定的將軍,掌控著全局。他的手指在圖紙上移動著,向大家詳細地解釋著他的分析和判斷。
小周站在一旁,翻著排產表,眉頭緊鎖:“夜班可以試,白天訂單趕得緊,不敢大調。”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無奈,畢竟生產任務是擺在麵前的現實問題。他的手指在排產表上快速滑動,眼神專注地尋找著任何可能的調整空間,試圖在生產和工藝優化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那就夜班試。”劉好仃拍板決定,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先在二號線,小步走,穩一點。”他的眼神掃視著在場的每一個人,仿佛在向大家傳遞著一種信念。那信念如同明亮的燈塔,在黑暗中為眾人指引著方向。他知道,這次工藝優化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但也充滿了風險,所以必須小心謹慎。
會散後,劉好仃沒有絲毫停留,他拎起工具包,腳步匆匆地去了窯頭。窯頭處溫度極高,熱浪撲麵而來,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火爐之中。他的臉上滿是汗水,順著臉頰滑落,浸濕了他的衣領。他顧不上擦去汗水,手持測溫儀,小心翼翼地貼在觀測口,眼睛緊緊盯著測溫儀上的數字。那數字在高溫的影響下微微閃爍,仿佛在和他捉迷藏。他一連測了六個點,每一個數字都被他仔細地記在本子上,邊角還畫了一個小表格,用來記錄不同點的溫度差異。他的眼神專注而執著,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數據變化,因為他知道,這些數據就是工藝優化的關鍵依據。
小周跟在後麵,看著那些不斷跳動的數字,突然開口說道:“一號線的波動比二號大,昨天夜班就發現了。”他的眼神中帶著一絲警惕,似乎在提醒劉好仃這個潛在的問題。他的腳步跟得很緊,眼神時刻關注著劉好仃的動作和表情,希望能從劉好仃那裡得到更多的信息。
劉好仃停下手中的筆,他的眼神變得嚴肅起來:“記下來,紅筆圈上。兩條線可能得分開調。”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在下達一個重要的命令。他的手指在筆記本上輕輕敲打著,似乎在思考著如何應對這個新的問題。他知道,工藝優化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每一個細節都可能影響到最終的結果,所以必須認真對待每一個出現的問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取樣安排在當晚十一點半,這個時段是非高峰時段,相對比較安全。老李戴著安全帽,早早地守在排煙口,他的眼神緊緊盯著排煙口,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他的身體微微前傾,雙手緊緊抓住欄杆,仿佛在和那看不見的汙染物進行一場激烈的戰鬥。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和執著,那是對工廠環境質量的責任感。小周則配合著工人進行短時停風取樣,他的動作迅速而熟練,將煙氣樣本小心翼翼地裝進密封罐,然後送往化驗室加急檢測。他的眼神專注而堅定,仿佛在執行一項神聖的使命,因為他知道,這次取樣結果將直接影響到工藝優化的方向。
劉好仃站在窯側,靜靜地聽著火焰在爐膛裡呼呼地響,那聲音就像老朋友喘著粗氣,充滿了力量和活力。他的腦海中不斷思考著工藝優化的問題,仿佛與這熊熊燃燒的火焰融為一體。他的眼神深邃而遙遠,仿佛穿透了那熾熱的火焰,看到了未來工藝優化的美好景象。他想象著經過優化後的工藝,生產效率大幅提高,產品質量更加穩定,工廠的環境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幾十年都這麼燒,調啥?”一個老師傅路過,嘴裡嘟囔了一句。他的眼神中帶著一絲不屑,似乎對劉好仃的做法並不理解。他的腳步有些緩慢,雙手背在身後,臉上露出一種固執的神情。在他看來,多年的經驗已經證明現有的工藝是可行的,沒有必要進行改變。
劉好仃聽見了,但他沒有回頭,隻是輕輕地把測溫儀遞了過去:“您摸摸這口子,燙手不?溫度高了,玻璃液容易過熔,氣泡藏都藏不住。咱們調,不是為了應付檢查,是為了少出廢品。”他的聲音平和而堅定,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誠懇。他的眼神如同清澈的湖水,真誠而透明,希望能打動老師傅的心。他知道,工藝優化需要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和理解,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老師傅沒接話,但也沒走,他站在那兒,靜靜地看著數據屏上的數字不斷跳動。他的眼神中漸漸流露出一絲認可,似乎開始理解劉好仃的良苦用心。他的嘴唇微微動了動,似乎想要說些什麼,但最終還是沒有開口。也許他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接受這個新的變化。
淩晨兩點,化驗結果終於出來了。劉好仃迅速地接過化驗單,他的眼睛緊緊盯著上麵的數字:當前氮氧化物濃度312g3,超標112點;空燃比1.23,氧含量偏高,燃燒不充分。他的眉頭微微皺起,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慮。他知道,這些數據表明目前的工藝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優化。他的手指在化驗單上輕輕滑動,仿佛在尋找解決問題的線索,大腦開始快速運轉,思考著下一步的調整方案。
他走到控製台前,迅速調出曆史曲線,開始仔細對比模擬調整後的理想值。他用紅筆在紙上畫了兩條線,一條是現在的燃燒曲線,那線條高陡、後燃明顯,仿佛在訴說著當前工藝的不足之處;另一條是優化後的設想,那線條平緩、集中、收尾利落,充滿了希望和潛力。他的眼神專注而執著,筆尖在紙上快速移動,仿佛在書寫著工藝優化的未來篇章。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各種可能的調整參數,試圖找到一個最佳的解決方案。
“就像燒柴火。”他對小吳說,他的眼神中帶著一絲輕鬆,“火苗躥得老高,看著熱鬨,其實浪費。咱們要的是穩穩地燒透。”他的聲音仿佛帶著一種魔力,讓小吳漸漸明白了他的意圖。小吳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恍然大悟的光芒,他的嘴角微微上揚,似乎看到了工藝優化帶來的希望。他開始理解劉好仃所追求的工藝優化目標,那就是提高燃燒效率,減少浪費,提高產品質量。
第二天夜班,二號線調整正式開始。劉好仃提前一小時到崗,他的腳步堅定而有力,站在控製台前,眼神中充滿了專注。他親自操作風閥調節,每一個動作都精準而熟練。他的手指在控製按鈕上輕輕滑動,仿佛在彈奏著一首美妙的樂曲。他讓小周盯著窯壓,眼神中帶著一絲叮囑;老李則守在出料口,他的眼神緊緊盯著出料的情況,隨時準備叫停。每個人都各司其職,緊張而又有序地進行著調整工作。
“風量降5,開閥速度慢一點。”他的聲音在控製室裡回蕩,清晰而有力。他的眼神始終盯著屏幕,不放過任何一個數據的變化。他的身體微微前傾,仿佛想要鑽進屏幕裡,更清楚地觀察那些細微的變化。他知道,這次調整是對工藝優化設想的一次實踐檢驗,每一個參數的變化都可能影響到最終的結果。
閥門緩緩閉合,窯內火焰顏色從亮黃轉為淡藍。那淡藍色的火焰在爐膛中跳躍著,仿佛在訴說著工藝的變化。溫度曲線開始發生變化,後段峰值回落,整體趨於平穩。劉好仃的眼睛緊緊盯著屏幕,眼神中沒有絲毫放鬆。他的手指在桌麵上輕輕敲打著,似乎在思考著下一步的調整。他知道,工藝優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進行調整和優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十分鐘,第一次記錄:排煙nox濃度287。劉好仃的眼睛緊緊盯著屏幕,他的眼神中沒有絲毫放鬆。他的手指在桌麵上輕輕敲打著,似乎在思考著下一步的調整。他在腦海中回憶著之前的模擬數據,對比著實際數據的變化,判斷著這次調整的效果是否符合預期。
二十分鐘,第二次:279。他的手指在控製台上輕輕敲打著,似乎在思考著下一步的調整。他的眼神變得更加深邃,仿佛在透過這些數據看到了更深層次的問題。他開始思考是否還有其他因素影響了工藝效果,是否需要進一步調整其他參數。
三十分鐘,第三次:268。他的手依然搭在調節杆上,隨時準備回調,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舵手,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掌控著船隻的方向。他的眼神堅定而冷靜,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能保持鎮定。他知道,在這個關鍵時刻,任何一個小小的失誤都可能導致前功儘棄,所以他必須時刻保持警惕。
一小時後,成品抽檢送回。質檢員的聲音帶著一絲驚喜:“氣泡率沒變,透光度還好了點。”
劉好仃鬆了口氣,嘴角往上提了提,露出一絲淡淡的微笑:“看來火候對了。”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欣慰,仿佛看到了工藝優化帶來的初步成果。那微笑如同春日裡的陽光,溫暖而明亮。他知道,這次調整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這隻是一個開始,後麵還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做。g3,雖未完全達標,但下降18.3,且生產穩定,無異常。小吳看著數據表,眼睛裡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忍不住說:“照這勢頭,再調幾輪,九月前能壓到200以下。”
劉好仃沒接話,隻是默默地在控製麵板側麵貼了張黃色便簽,上麵寫著:“明日早班複測,若穩,推一號線。”他的動作很輕,但每一個字都充滿了決心。那便簽在燈光下微微閃爍,仿佛是他對未來的承諾。他知道,工藝優化不能急於求成,必須一步一步地穩紮穩打,確保每一個環節都萬無一失。
第三天清晨,他照例五點到廠。二號線夜班組長遞來交接記錄,他的眼神中帶著一絲自豪:“風閥保持5,窯壓穩定,沒報警。”他的聲音洪亮而有力,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他為自己在夜班中的工作成果感到驕傲,也相信在劉好仃的帶領下,工藝優化一定會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