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點四十三分,整個車間沉浸在一片尚未完全褪去的暗色之中,四周靜謐得仿佛能聽見時間流動的聲音。車間內,僅有零星幾盞應急燈發出微弱的光,那光亮如同在黑暗中搖曳的燭火,勉強照亮一小片區域。大部分區域的燈都還沒全亮,像是還沉浸在夜的沉睡中,帶著一絲慵懶與疲憊。
然而,在這寂靜而昏暗的車間裡,卻有一道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劉好仃早已站在控製台前,他那身洗得有些發白的工作服,在昏暗的光線下顯得格外醒目,仿佛在訴說著他平日裡工作的辛勞。工作服上的褶皺,是無數個日夜堅守崗位的印記;微微泛黃的衣領,見證了他為公司拚搏的歲月。
他微微佝僂著背,仿佛身上肩負著沉重的責任。眼神專注而銳利,猶如夜空中閃爍的星辰,緊緊地盯著控製台的屏幕。手指在屏幕上靈活地滑動著,仿佛在與這冰冷的機器進行著一場無聲的對話。每一次滑動,都飽含著他對工作的熱愛與執著;每一個操作,都凝聚著他對技術細節的精準把控。
突然,後台係統“叮”的一聲跳出一條新記錄,這聲音在寂靜的車間裡顯得格外清脆。記錄顯示:濱海大廈,hh039,掃碼時間0518,溫度19.3c,壓力值穩定。劉好仃的目光瞬間被這條記錄吸引,仿佛黑暗中的獵人發現了獵物的蹤跡。他的眼睛緊緊盯著屏幕上的曲線圖,那是濱海大廈那塊監測玻璃的溫壓變化曲線。曲線如靈動的絲帶,隨著時間的推移緩緩起伏,每一個波動都牽動著他的心弦。
他的眉頭微微皺起,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緊張與關切,仿佛在擔心這塊玻璃是否會出現什麼異常情況。又緩緩舒展,似乎在自我安慰,相信自己的技術和判斷。他仔細地觀察著每一個數據點,每一個波動,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變化。看了足足三秒後,他的嘴角往上提了提,那是一個不易察覺的微笑,其中帶著一絲欣慰和滿足。仿佛在看到這條記錄後,他懸著的心終於落了地,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在這一刻得到了回報。
他沒有說話,轉身慢慢走向不遠處的飲水機。腳步略顯沉重,卻又帶著一種完成任務後的釋然。他拿起一個有些掉漆的茶杯,那茶杯上的漆已經掉了不少,露出裡麵的金屬原色,就像他這個人一樣,雖然曆經歲月的打磨,卻依然散發著堅韌的光芒。他輕輕擰開水龍頭,接了半杯水,然後從旁邊的茶葉罐裡抓了一小把茶葉放進杯子裡。熱水衝下去,茶葉在水中翻滾、舒展,茶香嫋嫋升起,彌漫在空氣中。然而,他的眼神卻還時不時地飄向控製台的方向,仿佛那控製台有著某種無形的魔力,緊緊地吸引著他的注意力。
六點整,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車間的寧靜。那腳步聲如同密集的鼓點,由遠及近,越來越響。小吳踩著打卡機最後一聲“滴”衝進控製室,他的頭發翹著一撮,像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抓亂了形狀,顯得格外滑稽。手裡還拎著半塊沒吃完的燒賣,燒賣的餡兒隨著他的跑動微微晃動,仿佛隨時都會掉下來。
他一進控製室,就大聲嚷嚷起來,聲音在車間裡回蕩:“劉師傅,我剛看了眼係統——濱海那邊真掃了!而且是淩晨!他們是不是瘋了,這個點上班?這也太敬業了吧,難道他們不睡覺的嗎?”他一邊說著,一邊把手裡的燒賣塞進嘴裡,腮幫子鼓鼓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充滿了驚訝和好奇。
劉好仃正端著茶杯,聽到小吳的話,他輕輕把茶杯放在控製台上,那動作輕柔而沉穩,仿佛生怕打擾到周圍的一切。然後,他從兜裡掏出手機遞過去,手機屏幕上正是濱海大廈那塊玻璃的溫壓變化曲線,那曲線平穩得像條拉直的線,沒有一絲的波動,就像他此刻平靜而又自信的內心。
他緩緩說道:“不是上班,是放心不下。他們拍了,也看了,還信了咱們的數據。這比簽十份合同都強。這說明咱們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們是真的認可咱們的技術。”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像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才說出來的,充滿了自信和自豪。
就在這時,老李也到了。他肩上搭著工作服,走路帶著一陣風,仿佛渾身都充滿了乾勁。那工作服上還沾著一些油汙和灰塵,那是他工作留下的痕跡。他剛走進控製室,就聽見小吳和劉好仃的對話,直接從兜裡掏出本子,那本子已經很舊了,紙頁都有些泛黃,邊緣還微微卷起,仿佛記錄著無數個日夜的點點滴滴。
他翻到一頁空白,拿起筆,工工整整地寫下:“客戶掃碼≠完成服務,=服務剛開始。”他的字跡剛勁有力,每一個筆畫都仿佛帶著他對工作的熱情和執著。寫完,他抬起頭,眼神堅定地看著劉好仃和小吳:“咱們是不是該整點動靜?不能光等他們拍,咱們也得回點啥。咱們不能隻被動地接受,得主動出擊,讓客戶感受到咱們的誠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已經在回了。”小吳邊嚼著燒賣邊說,他的腮幫子鼓鼓的,眼睛盯著後台係統,那眼神專注而認真,仿佛要把屏幕看穿。他熟練地操作著鼠標,調出自動回複模板,“每次掃碼,係統都會推一句:‘今天玻璃狀態良好,風速3級,適合曬太陽。’我覺得這樣挺親切的,讓客戶知道咱們時刻關注著玻璃的情況。”
劉好仃差點被剛入口的茶嗆著,他瞪大了眼睛,指著屏幕說:“誰寫的?”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驚訝和不滿,似乎對這樣的回複不太滿意。
“我。”小吳理直氣壯地說,他咽下嘴裡的燒賣,臉上露出一絲得意的神情,“客戶都願意管玻璃叫‘它’了,咱們不能還叫‘產品’吧?得有人味兒。這樣客戶會覺得咱們不是冷冰冰的機器,而是有溫度的人。”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仿佛在為自己的創意感到驕傲。
三人圍在控製台前,開始把最近一周的掃碼數據全調了出來。屏幕上密密麻麻地顯示著各種數據,如同繁星般閃爍。劉好仃的眉頭微微皺起,他眯起眼睛,認真地分析著每一個數據點,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變化。他的手指在屏幕上輕輕滑動,仿佛在觸摸著數據的脈絡。
他們看到宏遠二期的三塊監測樣片,每兩天掃一次,備注裡還多了句“今天陽光好,接縫沒影子”。小吳指著屏幕,興奮地說:“劉師傅,您看,這說明客戶對我們的玻璃還是很關注的,而且還能發現一些細節。”劉好仃點了點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欣慰。
另一個沒留名的項目,連續五天淩晨上傳數據,頻率高得不像隨手一拍。小吳眯著眼,手指在屏幕上輕輕滑動著,試圖從這些數據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那神情就像一個偵探在尋找線索。“會不會是哪個競爭對手,假裝客戶來摸底?他們想偷咱們的技術,了解咱們的工藝。”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擔憂,仿佛擔心公司的機密會被泄露。
劉好仃盯著那串匿名id看了會兒,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睿智和從容,仿佛在思考著什麼深奧的問題。他搖了搖頭:“管他誰看。數據公開,說明咱們沒藏著。誠意這東西,不怕人看,就怕沒人看。咱們隻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就不怕彆人模仿。”他的聲音沉穩而堅定,仿佛在給小吳和老李吃一顆定心丸。
說完,他走到打印機前,打開打印機,那打印機發出“嗡嗡”的聲音,仿佛在為即將開始的工作預熱。他把三組反饋數據做成一份《非標服務響應周報》。標題沒寫多fancy,就一句:“客戶開始記錄接縫狀態”。打印完,他順手把周報貼在車間公告欄最顯眼的位置,用兩塊磁鐵壓住四角,那動作熟練而自然,仿佛已經重複了無數次。
“以後每周貼一次。”他說,聲音沉穩而有力,仿佛在宣布一項重要的決策,“讓大夥兒都知道,咱們做的玻璃,有人在替咱們看著。咱們的努力不隻是為了公司,也是為了讓客戶滿意,讓市場認可。”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仿佛在描繪著公司的美好未來。
調度科長路過時停下腳步,他穿著一身整齊的工作服,衣服上的紐扣扣得整整齊齊,顯得格外精神。他眉頭微微皺起,眼神中帶著一絲疑慮,仿佛對這份周報的存在有些擔憂。他看了眼公告欄,又看了眼劉好仃:“貼片成本不高,可小吳天天盯著後台,這時間算誰的?白班排程已經緊了,再抽人看手機,產線誰盯?咱們的生產任務也很重,不能因為這些事情影響了正常的生產進度。”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責備,仿佛在提醒劉好仃要權衡好工作和服務的關係。
“我輪值。”小吳馬上接話,他站得筆直,眼神堅定,仿佛在向調度科長表達自己的決心,“每周半天,雷打不動。其他時間有提醒,我就看一眼,回一句。不耽誤事。我能合理安排好時間,不會讓這些事情影響到我的本職工作。”他的聲音洪亮而有力,仿佛在向所有人證明自己的能力。
老李也在旁邊點頭,他摸著自己下巴上稀疏的胡茬,語重心長地說:“以前是三塊樣片換一個信任,現在是十次掃碼換一次口碑。這點時間,值。咱們做這個行業,口碑就是生命。隻要能讓客戶滿意,讓咱們的玻璃在市場上站穩腳跟,付出這點時間算什麼。”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對公司的忠誠和對未來的期望。
調度科長沒再說什麼,隻在周報底下多看了兩眼,然後轉身走了。他的背影在車間的燈光下顯得有些模糊,劉好仃望著他的背影,眼神中帶著一絲思考,仿佛在考慮如何更好地平衡生產和服務的關係。
中午飯後,劉好仃把小吳和老李叫到實驗區。實驗區裡擺放著各種儀器和設備,燈光有些昏暗,仿佛被一層神秘的麵紗所籠罩。牆上多了行手寫標語,字跡歪歪扭扭但很用力:“客戶拍的每一幀,都是我們的參數。”那標語仿佛是一種信念,一種激勵,激勵著他們不斷努力,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咱們得把這事兒常態化。”劉好仃說,他的聲音在實驗區裡回蕩,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心,“不能每次等客戶問‘風大那天拍了沒’,咱們才想起要跟進。得反過來——他們沒拍,咱們先問。咱們要主動出擊,提前了解客戶的需求和關注點。”
“建個崗?”小吳眼睛一亮,他興奮地搓了搓手,仿佛發現了新的寶藏,“服務響應崗,我來當首任?我覺得這個崗位很有意義,我能做好。”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仿佛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開始新的工作。
“你當。”劉好仃點頭,他看著小吳,眼神中帶著信任和期待,“每周半天,專職看數據、回留言,把典型問題記下來,反哺工藝組。比如哪個接縫老被拍,說明客戶不放心,咱們就得查是不是邊緣處理還能再穩點。咱們要通過這些數據,不斷提升咱們的工藝水平。”他的聲音低沉而嚴肅,仿佛在布置一項重要的任務。
老李當場掏出筆,在本子上畫了個流程圖:掃碼→係統記錄→人工確認→問題歸類→反饋工藝。他一邊畫一邊解釋:“這不叫額外負擔,叫閉環。咱們現在不是做玻璃,是陪客戶一塊兒養玻璃。咱們要和客戶建立起一種長期的合作關係,共同見證玻璃的成長。”畫完,他拍了下桌子,那聲音在實驗區裡格外響亮,仿佛在為自己的創意喝彩。
小吳當場在電腦桌麵建了個新文件夾,名字就叫“客戶眼中的我們”。他一張張地翻著裡麵的照片,那些照片裡有濱海大廈發來的,也有宏遠二期的安裝實拍。他的眼神中充滿了興奮和好奇,仿佛打開了一個裝滿寶藏的盒子。忽然,他的手停住了——某張遠景圖的角落,另一棟樓的玻璃上貼著彆的品牌標簽,但安裝方式明顯照著他們的方案改的。
“劉師傅,您看這個。”小吳指著屏幕,聲音中帶著一絲驚喜和自豪,仿佛發現了一個重大的秘密。
劉好仃湊過去看了兩秒,他微微一愣,隨即笑了:“人家沒買咱們的玻璃,但買了咱們的思路。這比直接下單還厲害。這說明咱們的技術和理念已經得到了市場的認可,這是一種無形的影響力。”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喜悅的光芒,仿佛看到了公司未來的輝煌。
“那咱們是不是該……”小吳比劃著,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把貼片再多做點?現在編號都到hh039了,再往後,是不是得分場景?比如hh040a是高層曲麵,hh040b是日照區?這樣可以讓客戶更清楚地了解咱們的產品,也能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期待,仿佛在為公司的未來發展出謀劃策。
劉好仃沒答,他回到工位,拉開抽屜,把剩下的感應貼片倒出來,一堆小方片堆在桌上,發出清脆的聲響。小吳立刻會意,他快步走來,拿來標簽紙,開始分類標注。他的動作熟練而迅速,眼神中充滿了專注和認真,仿佛在完成一項神聖的使命。
下午三點,銷售部來電。劉好仃接起來,他的表情瞬間變得嚴肅起來,仿佛預感到有重要的事情要發生。他聽了幾句,然後把電話免提打開。
“宏遠那邊剛追加訂單,”銷售的聲音從電話裡傳來,帶著一絲興奮,“特彆注明:請沿用hh039方案,不要調整。”
控製室裡安靜了幾秒,仿佛時間都凝固了。小吳第一個笑出聲,他的笑聲清脆而響亮,仿佛在宣告一場勝利:“他們認編號了!不是認參數,不是認厚度,是認編號!這說明咱們的編號已經成為了一種品牌,一種信任的象征。”他的眼神中充滿了自豪和喜悅,仿佛看到自己努力得到了回報。
老李也咧嘴笑了,他的臉上布滿了皺紋,但此刻卻顯得格外親切:“以前是咱們求著他們定標準,現在是他們拿著咱們的編號當標準。這是咱們技術實力的體現,也是咱們努力的回報。”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感慨,仿佛回想起公司曾經艱難的歲月。
劉好仃沒笑,但眼神鬆了下來。他打開班組群,把訂單截圖發進去,附了一句話:“以前是咱們求標準,現在是客戶認編號。編號不是代碼,是信任的刻度。咱們要繼續努力,不辜負客戶的信任。”他的聲音低沉而堅定,仿佛在激勵著每一個人。
下班前,小吳把重新分類的貼片放回抽屜,每盒都貼了新標簽:hh040起,分場景編碼。他的動作小心翼翼,仿佛在嗬護著一件珍貴的寶貝。劉好仃路過時看了一眼,沒說話,隻是輕輕合上了抽屜。他的眼神中帶著一絲欣慰,仿佛看到了公司的未來在一片光明之中。
夕陽斜照進車間,金色的陽光灑在傳送帶上,傳送帶上的玻璃正緩緩前行,表麵映著流動的光,像一條被寫入數據的長河。每一塊玻璃都承載著他們的努力和汗水,也承載著客戶的信任和期待。那光芒仿佛是希望的燈塔,指引著他們前進的方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小吳坐在工位上,正給下周的服務響應排班表加備注。他的手指在鍵盤上快速敲擊著,眼神專注而認真,仿佛每一個字符都關係著公司的未來。老李在清理模具,他的動作嫻熟而沉穩,嘴裡哼著走調的歌,那歌聲雖然有些跑調,但卻充滿了生活的氣息,仿佛在訴說著他對工作的熱愛。劉好仃站在控製台前,看著後台係統——濱海大廈的hh039剛剛又被掃了一次,時間是1728,備注欄多了三個字:“風大了。”
他點開回複框,手指在鍵盤上猶豫了一下,敲了兩行字:“今天風大,玻璃扛得住。您拍得真及時。”他看著這兩行字,沉思了片刻,覺得後一句有些多餘,便刪掉後一句,隻留下:“今天風大,玻璃扛得住。”他覺得這句話更簡潔,更能表達出他們的信心和專業,就像他們的工作風格一樣,乾脆利落。
點擊發送後,他長舒了一口氣,仿佛完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屏幕右下角彈出一條新通知:匿名項目,第6次掃碼,時間1731,數據正常。
小吳抬起頭,他的眼神中帶著一絲好奇:“劉師傅,那個神秘客戶又來了。你說他到底是誰呢?為什麼要這麼頻繁地掃碼?”他的眼神中充滿了疑惑,仿佛對這個神秘客戶充滿了好奇。
劉好仃看著那條記錄,輕聲說:“下一次,咱們不等客戶拍,先給他們準備好問題。咱們要主動與客戶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想法。也許這個神秘客戶能給咱們帶來一些新的啟發和機遇。”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仿佛在等待著一個新的挑戰。
接下來的幾天,車間裡依舊忙碌而有序。小吳按照排班表,每周半天專心處理服務響應工作。他坐在控製台前,眼睛緊緊盯著屏幕,不放過任何一個新的掃碼記錄。每當有新記錄出現,他都會認真分析數據,查看備注,然後迅速給出回複。他的回複越來越得心應手,語氣也越來越親切,仿佛與客戶在麵對麵交流。他的眼神中充滿了熱情和專注,仿佛在與客戶建立一種深厚的友誼。
有一次,一個客戶在掃碼備注裡提到玻璃表麵出現了一些小汙漬,小吳立刻記錄下來,並及時反饋給工藝組。他的動作迅速而果斷,仿佛害怕錯過任何一個解決問題的時機。工藝組迅速展開調查,發現是運輸過程中包裝不嚴密導致的。他們立即采取措施,改進了包裝方式,並主動聯係客戶,向客戶說明了情況,並承諾會免費為客戶更換一塊新的玻璃。客戶對他們的處理方式非常滿意,還在係統裡給了好評。小吳看到好評後,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仿佛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認可。
老李也沒有閒著,他根據掃碼記錄中的典型問題,不斷優化工藝。他帶著工藝組的成員們反複試驗,調整各種參數,力求讓玻璃的質量更加穩定。他們甚至研發出了一種新的邊緣處理技術,大大提高了玻璃的抗風壓能力。這一成果得到了公司高層的高度認可,也進一步提升了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老李看著新的工藝成果,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仿佛看到了自己多年努力的成果。
劉好仃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市場調研和客戶溝通上。他親自走訪了一些重要客戶,了解他們對玻璃的使用體驗和需求。他的腳步遍布城市的各個角落,每一次走訪都帶著滿滿的誠意和期待。他發現,客戶不僅關注玻璃的質量,還非常注重售後服務。於是,他決定在公司內部推行更加完善的售後服務體係,建立客戶反饋快速響應機製,確保客戶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解決。他就像一個救火隊員,哪裡有客戶的問題,他就出現在哪裡。
隨著時間的推移,那個匿名項目的掃碼頻率依然很高。劉好仃開始對這個項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決定深入調查一下這個神秘客戶。他通過係統後台的數據分析,發現這個神秘客戶的掃碼時間非常規律,而且每次都選擇在特定的時間段內進行。他還注意到,這個客戶上傳的數據雖然看似隨意,但卻隱藏著一些規律。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好奇的光芒,仿佛在解開一個神秘的謎團。
劉好仃召集了小吳和老李,一起分析這個神秘客戶的數據。他們坐在會議桌前,麵前攤開著各種資料和報表。劉好仃指著屏幕上的數據說:“你們看,這個客戶每次掃碼的時間都集中在淩晨和傍晚,這兩個時間段風速變化比較大。而且他們上傳的數據中,對玻璃的變形情況關注得比較多。我懷疑這個客戶可能是一個對玻璃性能要求非常高的項目。”他的聲音低沉而嚴肅,仿佛在揭示一個重要的秘密。
小吳點了點頭,他順著劉好仃的思路說:“而且他們連續這麼多次掃碼,說明他們對我們的數據非常信任。說不定他們正在進行一個重要的項目,需要時刻監控玻璃的狀態。”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仿佛在等待著一個重大的發現。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李摸了摸下巴,思考了片刻後說:“那咱們是不是可以主動聯係一下這個客戶,了解一下他們的具體需求?也許我們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定製化的服務。”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試探,仿佛在征求大家的意見。
劉好仃覺得老李的建議很有道理,他決定試一試。他讓小吳通過係統後台給這個匿名客戶發送了一條消息,表達了想要了解他們項目情況的意願,並承諾會為他們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他的手指在鍵盤上輕輕敲擊著,每一個字符都飽含著他的誠意和期待。
消息發送出去後,他們焦急地等待著回複。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依然沒有收到任何回複。小吳有些沮喪地說:“劉師傅,會不會是我們想多了,人家根本就不想理我們。”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失落,仿佛期待落空了一樣。
劉好仃卻很有耐心,他說:“再等等,也許他們有自己的考慮。我們不能因為一時沒有回複就放棄。”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仿佛在給小吳打氣。
就在他們幾乎要失去信心的時候,突然收到了一條回複。回複的內容很簡短,但卻讓他們興奮不已:“感謝你們的關注,我們正在進行一個大型建築項目的玻璃幕牆安裝,對玻璃的性能要求非常高。我們一直在關注你們的數據,覺得非常可靠。如果你們能夠提供更詳細的技術支持和安裝指導,我們願意與你們進一步合作。”
劉好仃立刻召集團隊,針對這個項目製定了詳細的服務方案。他們安排了專業的技術人員前往項目現場,進行實地勘察和技術指導。技術人員們帶著專業的設備和工具,踏上了前往項目現場的征程。在現場,技術人員發現這個項目的建築結構非常複雜,對玻璃的安裝要求極高。他們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了安裝方案,並親自指導工人進行安裝。他們的身影在工地上忙碌地穿梭著,汗水濕透了他們的衣衫,但他們卻毫無怨言。
在安裝過程中,他們遇到了一個難題。由於建築的一側靠近海邊,風力較大,玻璃在安裝過程中出現了輕微的晃動。工人們看著晃動的玻璃,臉上露出了擔憂的神情。劉好仃得知情況後,立刻趕到現場。他的眼神堅定而冷靜,仿佛在告訴大家不要慌張。他仔細觀察了現場環境,然後與技術人員一起研究解決方案。他們決定在玻璃的邊緣增加一些緩衝裝置,以減少風力對玻璃的影響。他們迅速行動起來,從附近找來了材料,開始製作緩衝裝置。經過多次試驗和調整,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玻璃穩穩地安裝在幕牆上,工人們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隨著項目的推進,神秘客戶對他們的服務越來越滿意。他們不僅按時完成了玻璃的安裝工作,還為項目提供了全方位的技術支持。項目完成後,神秘客戶專門給他們發來了一封感謝信,信中說:“感謝你們的專業服務和無私幫助,讓我們能夠順利完成這個項目。你們的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都讓我們非常滿意,以後我們一定會繼續與你們合作。”
這個項目的成功,讓公司在市場上名聲大噪。越來越多的客戶開始關注他們的產品和服務,訂單量也大幅增加。劉好仃和他的團隊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他們知道,這隻是他們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小小裡程碑。他們繼續努力,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在一次公司內部的總結會議上,劉好仃站在講台上,看著台下的員工們,他的眼神中充滿了自豪和信心。他說:“從最初濱海大廈的那一聲掃碼,到現在我們成功完成多個重要項目,這一路走來,我們經曆了許多困難和挑戰,但我們始終沒有放棄。我們用真誠的服務和過硬的技術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和認可。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要繼續保持這種精神,不斷創新,不斷進步,讓我們的公司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每一個員工都眼神堅定,充滿了鬥誌。他們知道,在公司領導的帶領下,他們一定能夠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