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8集:文化建設初步成效_深圳玻璃廠打工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深圳玻璃廠打工記 > 第1058集:文化建設初步成效

第1058集:文化建設初步成效(1 / 2)

光角:工廠裡的溫暖與希望

午後熾熱的陽光毫不留情地炙烤著大地,工廠的鐵皮屋頂被曬得滾燙,像是即將融化的鐵板。小吳一路狂奔,豆大的汗珠從他的額頭不斷滾落,打濕了他的衣衫。當他衝進車間時,刺鼻的機油味與金屬切割的強烈氣味撲麵而來,那聲音猶如一頭咆哮的巨獸,震得他耳膜生疼。

車間裡,巨大的機器如同一頭頭鋼鐵巨獸,瘋狂地運轉著,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工人們戴著厚重的耳罩,在機器旁忙碌地操作著,汗水濕透了他們的後背。小吳的手緊緊地攥著那張皺巴巴的紙條,邊角已經被汗水浸得軟塌塌的,紙麵還帶著手指因為緊張而攥出的褶皺。

他的呼吸急促而沉重,胸膛劇烈地起伏著,仿佛剛從一場激烈的戰鬥中逃生出來。那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不停地滾落,滴在他滿是油汙的工作服上,形成一片片深色的汙漬。他瞪大了眼睛,眼神中滿是慌張與焦急,喘著粗氣,腳步匆匆地徑直朝著劉好仃所在的位置奔去。

劉好仃此刻正低頭專注地看著手中的圖紙,那圖紙上密密麻麻地標注著各種尺寸和參數,他的眉頭微皺,眼神中透著專注與思索。突然,小吳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他的專注,他抬起頭,看到小吳那慌張又焦急的神情,心中不禁“咯噔”一下。

小吳一到劉好仃跟前,二話不說,就把紙條使勁兒往劉好仃手裡一塞,聲音帶著明顯的顫抖和焦急:“剛從箱子裡取出來的,寫著‘媽媽住院,不敢請假’——和昨晚那張一模一樣!”劉好仃接過紙條,手指微微顫抖,他能感覺到紙條上那被汗水浸濕的黏膩感。

他看著小吳那滿是汗水和焦急的臉,輕聲說道:“彆急,慢慢說。”小吳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情緒平複一些,說道:“這是心聲箱裡取出來的,肯定是真的。現在廠裡活兒這麼多,大家都不敢請假,就怕影響工作,可他媽媽住院了啊,這得多著急。”

劉好仃皺著眉頭,迅速地掃了一眼紙條上的內容。那簡單的幾個字,卻像一塊沉甸甸的石頭,壓在了他的心頭。他想起自己剛來廠裡的時候,也曾因為家裡的困難而不知所措,那種無助的感覺至今仍曆曆在目。

他深吸一口氣,眼神瞬間變得堅定起來,說道:“這事兒不能拖,我馬上去處理。”說完,轉身就朝著人事科的方向快步走去。一路上,他的腳步急促而有力,每一步都帶著不容置疑的決心。

陽光透過車間的窗戶,灑在他的身上,在地上拖出一道長長的影子。他從褲兜裡掏出手機,手指在屏幕上快速地撥通了財務老陳的號碼。電話剛一接通,他便開門見山地說道:“老陳,我先墊兩千,走緊急預付流程,明早必須批下來。”

電話那頭的老陳顯然被他的這番話弄得愣了一下,疑惑地問道:“是誰啊?這麼著急。”劉好仃頓了頓,聲音低沉而堅定:“一個不想讓全廠都知道自己難處的人。”說完,不等老陳再問什麼,便掛斷了電話。

他的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對那位工人的同情,也有對工廠現狀的思考。他知道,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工廠要想發展,就必須關心每一個工人的生活和需求。隻有這樣,大家才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那天夜裡,車間裡的機器聲漸漸停歇,整個工廠陷入了寂靜之中。隻有遠處偶爾傳來幾聲狗吠,打破這寂靜的夜。劉好仃獨自坐在辦公桌前,燈光灑在他的身上,拉出一道長長的影子。

他從抽屜裡拿出那一遝從心聲箱裡收集來的紙條,這些紙條五顏六色,有紅色的、黃色的、綠色的,就像車間裡那些雜亂卻又充滿故事的零件。他把紙條按照顏色分類擺放整齊,嘴裡還念念有詞:“紅色是緊急事項,黃色是建議,綠色是情感傾訴。”

他拿起一張紅色的紙條,上麵寫著:“生產線上的螺絲釘總是不夠,耽誤了好幾次生產進度。”他眉頭緊鎖,仔細思考著解決辦法。螺絲釘雖然小,但卻關乎著整個生產線的運轉,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很可能會影響整個生產計劃。

他站起身,在辦公室裡來回踱步,腦海中不斷地思索著各種方案。他想起之前和其他工廠交流時,聽說有工廠采用了自動化螺絲供應係統,效率很高。也許可以借鑒一下這個經驗,在廠裡也安裝一套這樣的係統。

又拿起一張黃色的紙條:“車間裡空氣太悶,能不能多裝幾個通風扇?”他微微點頭,心裡默默記下。車間裡的空氣質量確實是個問題,長時間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對工人們的身體健康不利。他打算第二天就去和後勤部門商量一下,儘快落實這個建議。

當他翻到一張綠色的紙條時,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對家人的思念和在工作中的無奈,還有幾處被淚水洇濕的痕跡,又匆匆塗掉的字跡。他輕輕地歎了口氣,眼神中滿是同情。他知道,工人們背井離鄉來到這裡打工,為的就是能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可工作的壓力和生活的艱辛常常讓他們感到疲憊和無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這樣,他一張一張地翻看著,四十七張紙條,每一張都承載著工人們的心聲。其中十二條已經被他悄悄改成了生產安排:夜班熱飲從周三起供應,工具架重新編號,連洗手間的燈也換了亮的。

當他翻到一張寫滿又塗掉的便條時,上麵隻留下一句:“我想當班組長,但我沒文化。”他的手微微一頓,目光停留在這句話上,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他想起自己剛來廠裡的時候,也是一個普通的工人,靠著不斷地學習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他理解這位工人的渴望,也看到了他內心深處的自卑。

他輕輕折了角,把這張紙條放進了抽屜最底層,仿佛是把它小心地收藏起來,等待著合適的時機去回應。他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工廠應該為工人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台,讓他們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

第二天一早,晨會準時開始。工人們陸陸續續地集合在小平台上,有的還打著哈欠,有的則一臉疲憊。陽光灑在他們身上,卻無法驅散他們心中的倦意。劉好仃站上小平台,他的眼神掃過每一個人,聲音不大,但卻充滿了力量,每個人都聽清了:“有同事家裡出了事,需要請假照顧母親,已經批準了。廠裡接下來會開個綠色通道,遇到急事,不用怕張嘴。”

他頓了頓,目光變得更加溫和而堅定,“我們流汗是為了生活,不是為了憋著眼淚過日子。工廠是一個大家庭,大家有困難就應該說出來,我們會一起想辦法解決。”

工人們聽到這話,原本有些散漫的眼神中漸漸有了一絲觸動。他們互相看了看,似乎在從彼此的眼神中尋找著答案。沒人鼓掌,可好幾個人低頭看了看自己的工牌,手指不自覺地摩挲著上麵刻著的名字,好像第一次覺得上麵的名字有點分量。仿佛那小小的工牌上,承載的不僅僅是一個代號,更是他們在工廠裡的一份尊嚴和價值。

一位年輕的工人小聲說道:“沒想到廠裡會這麼重視我們的困難。”旁邊的一位老師傅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這就是好領導,跟著這樣的領導乾,有奔頭。”

當天晚上,北側休息角的牆上,貼出了一張新公告。那是劉好仃親手寫的,標題是手寫的:“你說的,我們聽了。”下麵列著三條改進措施,其中一條寫著:“緊急事假申請可在班後兩小時內提交,由三人組審核,七日內必須答複。”

公告旁邊,還附了一張打印的兒童畫——戴安全帽的小人手拉手圍成圈,陽光從頭頂灑下來,畫麵簡單卻充滿了溫暖和希望。這幅畫是劉好仃專門找人畫的,他希望用這幅畫來傳遞一種團結和溫暖的力量。

第三天中午,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休息角的地上。有人在公告下方放了一小碗涼茶。那碗涼茶看上去十分樸素,茶葉沉在底,像凝固的鐘擺,散發著淡淡的清香。沒人說是誰放的,也沒人動它,它就像一個無聲的見證者,見證著這個小小的角落裡正在發生的變化。

老李路過休息角時,看到了那碗涼茶,他微微一笑,說道:“看來咱們廠裡的風氣是越來越好了。”旁邊的一位工人附和道:“是啊,以前大家有苦都往肚子裡咽,現在敢說了,廠裡也願意聽,感覺這心裡舒坦多了。”

周五下午三點,心聲箱準時開啟。這次不隻是劉好仃、小吳和老李,還有兩個年輕工人站在旁邊,他們手裡拿著筆和本子,臉上帶著興奮和好奇的神情,說想學怎麼整理反饋。老李戴著一副老花鏡,拿起一張紙條,清了清嗓子,開始念:“能不能在車間裡多放幾個垃圾桶?現在垃圾都沒地方扔。”

他念完一條,就認真地記錄在本子上。念到第四條建議——“能不能在生日那天發個熱水瓶?”——他忽然停下來,扶了扶眼鏡,看著箱底一張反複折疊的紙條。他緩緩地拿出來展開,聲音低了些:“我想當班組長,但我沒文化。”

小吳聽到這話,一下子抬起頭來,眼中滿是驚訝,問道:“這誰寫的?”老李沒答,隻是默默地把紙條夾進自己安全帽的內襯裡,動作輕柔而又鄭重,說:“這條,我來跟。”

他的心中已經有了初步的想法,他打算利用業餘時間,為這位工人進行一些簡單的文化培訓和技能提升輔導。他相信,隻要有決心,就沒有學不會的東西。

劉好仃在一旁看著,輕輕地點點頭,在本子上記下:“成長類,責任人:老李,響應時限:七日。”他合上本子時,不經意間看見小吳偷偷在“責任人”後麵畫了個笑臉,那笑臉就像一道陽光,照亮了這個略顯沉悶的時刻。

劉好仃看著那個笑臉,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知道,這個笑臉代表著大家對未來的希望和信心。他希望“光角”能夠成為一個傳遞正能量、激發大家鬥誌的地方。

廠務科的人是在下周一來的。他們穿著一身整齊的製服,邁著整齊的步伐走進車間,徑直朝著休息角走去。他們站在休息角門口,看著六把椅子圍成的半圓,表情嚴肅地說這地方屬於生產輔助區,長期占用要報備。領頭的翻著單子,一條一條地念著:“椅子、桌子、公告欄,還有那個玻璃箱子——都得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好仃並沒有爭辯,他隻是默默地從口袋裡掏出一份文件,遞了過去,標題是《非生產空間文化價值說明》。他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廠務科的人翻看著文件。裡麵列著三周來的數據:員工主動提建議的數量比上月同期多了三倍;夜班返工率下降百分之十二;有兩名工人因為“心聲箱”裡的建議被采納,主動優化了切割流程,省下了三百多米包邊條。

“說話,也能出效益。”他輕聲說道,眼神中透著堅定和自信。他知道,這份文件不僅僅是一堆數據,更是“光角”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的體現。

廠務科的人起初並不以為然,他們皺著眉頭,繼續翻看著文件。然而,當他們翻到最後一頁,看到那張照片時,他們的眼神中閃過一絲驚訝。那幅兒童畫被放大貼在牆上,底下密密麻麻貼滿了便簽。有一張寫著:“我昨天說了想喝綠豆湯,今天午間真的有了。”還有一張畫了個笑臉,寫著:“原來我不是空氣。”

這些簡單而又樸實的話語,就像一把把鑰匙,打開了他們心中的某扇門。他們想起自己剛參加工作時,也曾渴望得到彆人的關注和認可,也曾有過無數的心聲想要傾訴。

那人合上文件,沉默了片刻,然後說道:“椅子可以留,但彆影響通道。”說完,便帶著其他人離開了。劉好仃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心中鬆了一口氣。他知道,這一關算是過了,但未來的路還很長,他需要更加努力地去維護和發展“光角”。

當天傍晚,夕陽的餘暉灑在車間裡。劉好仃帶著七八個工人,拿著刷子和塗料桶,來到了休息角。他們開始重新刷牆,乳白色的漆蓋住了舊油汙,也蓋住了以前貼過的報廢清單。空氣中彌漫著油漆的味道,但大家的臉上卻洋溢著興奮和期待的神情。

小吳從工具間翻出一塊廢棄的玻璃板,眼睛亮晶晶的,他拿著玻璃板,跑到切割組,請他們幫忙蝕刻了兩個字:“光角”。切割組的師傅們看著小吳那認真的模樣,笑著答應了。背麵還刻上了那幅畫裡的小人輪廓,五個戴安全帽的身影手拉著手,就像一家人一樣。

掛牌那天,爐火正旺,玻璃在高溫下泛著橙紅的光,仿佛燃燒著希望。劉好仃站在椅子上,把銘牌釘在牆上時,小吳忽然走到他身邊,說道:“要不要寫個說明?比如‘本區域於某年某月設立’之類的?”

劉好仃搖搖頭,目光堅定地看著“光角”這兩個字,說:“不用。它不是從哪天開始的,是從第一句真話說出來的時候,就算開始了。”他的心中充滿了感慨,他知道,“光角”的意義不僅僅在於一個名字,更在於它所承載的工人們的希望和夢想。

話音剛落,老李走了過來,他的手裡拿著一小塊邊角料玻璃,上麵用極細的筆刻了一行小字:“爸爸的廠,真的有光了。”他的眼神中滿是溫柔和欣慰,他沒說是誰刻的,隻是默默把它嵌在銘牌下方的縫隙裡,就像把一顆希望的種子種在了這片土地上。

那天晚上,劉好仃最後一個離開車間。他站在“光角”門口,月光灑在那行小字上,微微反光,像一道細小的裂痕,又像一道縫進來的光,照亮了他心中最柔軟的角落。他想起這些日子以來的點點滴滴,那些工人們的笑容、淚水、希望和夢想,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

他沒拍照,也沒記錄。隻是順手把一杯喝剩的涼茶倒進盆栽裡,看著那濕潤的泥土,仿佛看到了希望的種子在悄然發芽。又把歪了的椅子扶正,動作輕柔而又充滿愛意。他知道,“光角”已經成為了工廠的一部分,它將會見證工廠的發展,見證工人們的成長。

小吳第二天來上班時,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他的工位上。他剛走到工位前,就發現自己的工位對麵牆上,不知誰用便利貼貼了五個新字:“我也想說話。”那五個字歪歪扭扭的,但卻充滿了力量。他站在那裡,愣了好一會兒,沒有揭下來,也沒有問是誰貼的。

下午,他自己也寫了一張紙條,上麵寫著:“我覺得車間裡可以有個圖書角,讓大家在工作之餘能看看書。”然後,他小心翼翼地把紙條投進了心聲箱。他覺得,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閱讀,大家可以開闊視野,提升自己的能力。

又過了兩天,廠裡流傳起一句話:“有事去光角說,說了有人聽。”這句話就像一陣風,迅速在廠裡的每一個角落傳播開來。工人們走在路上,都會忍不住互相交流幾句,眼神中多了幾分期待和信任。

劉好仃聽見時,正在檢查新到的模具。他低著頭,仔細地查看模具的每一個細節,沒有抬頭,隻是應了一句:“不是去說事的,是去說‘我還在’的地方。”他的心中明白,“光角”不僅僅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地方,更是一個讓大家感受到自己存在價值的地方。

周三的晨會上,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小平台上,工人們整齊地站著。班組長老周突然舉手,他的臉上帶著一絲猶豫,但眼神中卻透著堅定:“我想提個建議——能不能讓提建議的人,也在改進通知上署個名?哪怕用代號也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好仃看了他一眼,目光中帶著審視和鼓勵:“你覺得大家現在敢署名了嗎?”老周沒馬上答,他低頭搓了搓手上的機油,那些機油已經深深地嵌進了他的指紋裡。他沉默了片刻,然後抬起頭,說道:“我想試試。”

他知道,署名對於一些工人來說可能是一個心理障礙,但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工人們更加自信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他也相信,隨著“光角”的發展,大家會逐漸放下心中的顧慮。

會後,劉好仃把這句話認真地記進本子,在“反饋閉環”那一欄畫了個星號。他翻到前幾頁,找到那張空白紙,上麵寫著“誰來記錄我們說的話”。他拿起筆,在下麵補了一句:“現在,是我們在記錄自己。”他的字跡剛勁有力,仿佛在訴說著他對這個工廠未來的堅定信念。

周五下午三點,心聲箱再次開啟。這次老李主動站出來念紙條。他清了清嗓子,聲音洪亮而清晰:“車間裡的設備需要定期維護了,不然容易出故障。”他念著一張又一張紙條,工人們在一旁認真地聽著,眼神中充滿了期待。

念到“希望有人在我生日說聲恭喜”時,他忽然停下,抬頭看著大家,眼中帶著笑意,問:“這算文化活動嗎?”小吳笑著說:“算。人想被記住,就是文化。”

劉好仃把這句話認真地抄進本子,翻到末頁,看到自己之前寫下的那句手記:“文化不是建出來的,是活出來的。每一天,都是方案的一部分。”他輕輕摸了摸紙麵,仿佛在感受著那些話語中所蘊含的力量。


最新小说: 宋同誌,餘生請多關照 高武:這BOSS不削能玩? 喋血盛唐 我在戰錘召喚第四天災 穿書七零,錯嫁反派被嬌寵 我隻練三劍,劍出即無敵 霍格沃茲:開局我在蛇院當首席! 活佛濟公第四部 仙門的擺爛日常 開局掠奪機緣,我成了天命大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