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緩緩放下手中的電話聽筒,那電話聽筒本就因歲月侵蝕而有些泛黃,此刻被他輕輕擱置,發出一聲微弱的“哢噠”聲。電話那頭的嘈雜聲仿佛還回蕩在耳邊,那些喧鬨、爭論,還有偶爾傳來的競爭對手的譏諷,都像尖銳的針一般,紮著他的耳膜,可他卻已無暇顧及。
他的目光落在了茶幾上那隻掉了漆的搪瓷杯上。這搪瓷杯,杯身的花紋早已模糊不清,杯口還有幾處小小的缺口,那是無數個日夜陪伴他的見證。他順手拿起這隻搪瓷杯,觸感帶著歲月的粗糙與溫暖。杯底壓著一張略顯褶皺的草圖,紙張因為反複翻閱而變得有些發軟,上麵畫著奇異的線條和符號,那些線條蜿蜒曲折,像是未來建築能源的神秘脈絡;符號則似隱似現,仿佛藏著無儘的奧秘。旁邊工工整整地標注著“光明之牆”四個字,字跡遒勁有力,每一個筆畫都傾注著他的心血與期望。
這張草圖凝聚著他無數個日夜的思考與心血,是他心底關於未來建築能源的一場綺夢。多少個夜晚,他獨自坐在書桌前,燈光昏黃,周圍堆滿了各種資料和圖紙,他時而眉頭緊鎖,時而眼神放光,在草圖上不斷地塗抹、修改,隻為勾勒出心中那個完美的未來建築能源藍圖。然而此刻,他連再看一眼的興趣都沒有。他輕輕一捏草圖的邊緣,紙張發出輕微的“沙沙”聲,轉身將它塞進了帆布包裡。拉鏈“嘩啦”一聲拉上,嚴嚴實實,仿佛也拉上了過往與當下的界限,將那些曾經的煩惱與壓力暫時隔絕在外。
夜色已深,窗外城市的燈火如繁星般閃爍,霓虹燈閃爍著五彩的光芒,車輛穿梭如流,可劉好仃卻感覺不到絲毫溫暖。他坐在狹小的公寓裡,四周是堆滿資料的書桌和雜亂擺放的儀器。書桌上的資料堆積如山,有關於新型材料的實驗報告,有關於能源傳輸的研究論文,還有各種複雜的數據圖表。儀器則散落在地上和桌上,有的閃爍著微弱的光芒,有的發出輕微的嗡嗡聲,仿佛在訴說著它們的故事。
他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搪瓷杯上的紋路,那是歲月的痕跡,一道道細小的劃痕,就像他人生的起伏與波折;那是他多年來堅持的見證,每一個劃痕都代表著他在建築能源領域的一次探索、一次努力。曾經的奮鬥、挫折、迷茫都隨著這杯茶的溫度一點點蔓延在心頭。他想起曾經為了攻克一個技術難題,連續幾天幾夜不眠不休,最終雖然找到了解決方案,但也累得病倒了;想起曾經參加項目投標,卻因為競爭對手的惡意壓價而失利,那種失落和不甘至今仍縈繞在心頭。
明天一早的會議,是他吹響衝鋒號的時刻,但他心裡清楚,這場戰役遠比想象中艱難。他閉上眼睛,腦海裡浮現出競爭對手的嘲笑與輕蔑。那些家夥,為了節省成本不惜抄襲,隻追求短期利益,就像一群在陰影中窺視的餓狼,時刻準備著撲上來搶奪他的成果。他們會在行業聚會上陰陽怪氣地說:“劉工啊,彆搞那些花裡胡哨的創新了,踏踏實實做點簡單的東西多好。”會在背後聯合其他公司排擠他,試圖將他擠出市場。
然而,他絕不能退縮,他相信,隻有走創新之路,才能引領建築能源的未來。他要讓那些隻看眼前利益的人知道,真正的創新是有價值的,是能夠改變世界的。他深吸一口氣,仿佛在汲取力量,然後睜開眼睛,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第二天一早,陽光透過會議室的窗戶灑在地板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像是大自然給予的鼓勵。會議室的門剛開一條縫,小吳就如同一隻敏銳的小獵犬,迅速探進頭來。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絲疑惑和擔憂,額頭上還帶著細密的汗珠,顯然是一路小跑過來的。他問道:“劉工,您真要開那個會?那可是和粵西的人正麵交鋒啊,他們一直盯著咱們的項目,這次肯定沒安好心。聽說他們還雇了專業的商業間諜,想從咱們這兒偷方案呢。”
劉好仃沒有立刻回答,他邁著沉穩的步伐走進會議室,每一步都堅定有力,仿佛在向大家傳遞著信心。他將帆布包輕輕放在桌上,動作乾脆而利落。然後,他從包裡掏出那隻搪瓷杯,輕輕擱在會議桌的中央,那杯子在光線的照耀下,仿佛帶著一種特殊的氣場。它既穩定又堅定,就像劉好仃自己,無論麵對多大的困難,都能保持冷靜和從容。他看著小吳,眼神中透著不容置疑的決心:“不開會,想法怎麼落地?我們憋了這麼久,總得有個機會展示我們的實力。粵西的人想搞鬼,咱們就讓他們看看,真本事是偷不走的。”
陸陸續續,其他人也走進了會議室。老李進來時,手裡緊緊抱著一個厚重的文件夾,文件夾的邊角都有些磨損了,上麵還貼著各種標簽,記錄著不同項目的信息,仿佛承載著無數的重要資料。他的臉上帶著一貫的沉穩,目光卻時不時掃過劉好仃,似乎在等待著一場重要的戰鬥指令。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疲憊,但更多的是堅定,他已經在建築能源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經曆過無數次的挫折和挑戰,但依然堅守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老周提著保溫杯,慢悠悠地走進來,他身上的工裝沾著一些不知名的汙漬,那是他長期在實驗室忙碌的痕跡。他的臉上帶著憨厚的笑容,但眼神中卻透著一種對專業的執著。他走到桌前,將保溫杯放下,然後拉過一把椅子坐下,翹起了二郎腿,仿佛在以一種輕鬆的姿態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
財務小張最後一個到,他手裡緊緊捏著計算器,眉頭始終沒有鬆開過,眼神中透著緊張和焦慮。他不停地按著計算器上的按鈕,嘴裡念念有詞,仿佛每一個數字都關係著整個項目的生死存亡。他穿著一件整潔的襯衫,領帶也係得端端正正,但此刻卻顯得有些局促不安。
“人都齊了。”劉好仃站起身,雙手撐在桌上,目光掃視了一圈在場的每一個人。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仿佛帶著一種無形的力量,將大家的心都凝聚在一起。他的眼神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整個會議室。他伸手把白板翻到空白麵,拿起一支筆,轉身在白板上隨意地畫了幾筆,像是在整理自己的思路。然後,他開口說道:“昨天我跟粵西的人說了,我們有更先進的方案。今天,咱們得把‘有’變成‘真有’,不能再讓他們看扁了。大家都清楚,這次會議的重要性,關係到我們項目的生死存亡,也關係到我們未來的發展。”
小吳立刻像被點燃的火藥桶一樣接話:“是不是再出個新版本?把互動屏做進去,趕在他們前麵推出去,讓他們看看我們的速度。我們可以把互動屏設計得更加智能化,能夠實時顯示能源的產生和消耗情況,還能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個性化的設置。這樣一來,我們的產品就比他們的更有競爭力了。”他的眼神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戰勝對手的那一刻。他的雙手在空中揮舞著,似乎在描繪著未來的美好藍圖。
老李卻緩緩搖頭,他的聲音低沉而嚴肅:“快沒用,他們七天就能抄一遍,咱們就算跑斷腿也追不上節奏。我們的方案要是就這麼推出去,很快就會被他們抄襲,最後變成一場無意義的追逐戰。我們不能隻追求速度,更要注重質量和技術含量。我們要做出讓他們無法抄襲的東西,才能真正在市場上立足。”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種沉穩和睿智,仿佛看透了對手的本質。
劉好仃沒說話,他的手指輕輕敲了敲搪瓷杯沿,發出清脆的一聲“當”。這聲音在安靜的會議室裡格外清晰,仿佛敲在了每個人的心上。他的眼神變得深邃起來,仿佛在思考著更深層次的問題。他緩緩抬起頭,眼神中透著一種深邃的洞察力:“他們連這張草圖的折痕都照搬,這說明他們根本沒有什麼創新能力,隻會抄襲。可我們不能比誰畫得快,得比誰看得遠。我們要做的是引領潮流,而不是跟在彆人後麵跑。”
說著,他從包裡抽出那張被壓得有些皺的“光明之牆”草圖,小心翼翼地展開,動作輕柔得就像在對待一件珍貴的藝術品。然後平鋪在桌上,他的手指輕輕撫摸著草圖上的線條,仿佛在撫摸自己的孩子。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溫柔和期待,這張草圖是他夢想的起點,也是他為之奮鬥的目標。他抬起頭,看著大家,認真地說:“這是我們的夢想,我們不能讓它被彆人輕易踐踏。我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將這個夢想變成現實。”
他打開手寫記錄本,翻到“光啟1”的測試頁,開始詳細地講解起來:“上個月在川東,連續暴雨十四天,玻璃發電效率掉了三成。這可不是玻璃壞了,而是我們的材料對濕度太敏感。咱們現在的‘智能’,說白了就是能看數,不能調數。就像一個隻會告訴你溫度的空調,卻不能根據溫度自動調節開關。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的產品能夠適應各種惡劣的環境。”
老周在一旁點頭,他的眼神中透著對專業問題的敏銳:“對,這就好比我們有一輛好車,但卻隻能按照固定的路線行駛,不能根據路況自動調整。我們要讓我們的產品具有自適應能力,能夠根據不同的環境自動調整自己的性能。比如在暴雨天氣,能夠自動調節玻璃的透光率,減少濕氣的進入,提高發電效率。”
“對。”劉好仃在白板上寫下“建築能源神經網絡”七個字,他的筆跡剛勁有力,仿佛帶著一種對未來的堅定信念。“下一代不是發電玻璃,是會呼吸的牆。它能感知環境,能自我調節,還能把多餘的電,變成錢。這才是我們真正要追求的目標。我們要讓每一麵牆都成為一個智能的能源單元,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和價值。”
小張皺眉,他的手指在計算器上無意識地按著,眼神中透著一絲懷疑:“這聽著像科幻片,我們真的能做到嗎?而且成本肯定很高,客戶能接受嗎?我們要考慮項目的可行性和經濟效益,不能隻追求技術上的創新。”他的眼神中帶著一絲擔憂,畢竟財務方麵的問題關係到整個項目的生死存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科幻片也是人拍的。”劉好仃翻開小張昨天做的成本反推表,他的目光在表格上迅速掃視著,手指在某一行數字上輕輕點了一下,“你看,他們把材料壓薄,省成本,但兩年後發電量掉三成。咱們要是跟他們拚價格,等於拿十年壽命換三個月訂單。這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要用技術來提高產品的附加值,讓客戶願意為我們的創新買單。”
他圈住“衰減率”那一行,加重語氣說:“他們賣的是玻璃,咱們得賣‘能源服務’。不是誰便宜誰贏,是誰活得久、跑得遠、還能幫客戶賺錢。這才是商業的本質。我們要讓客戶感受到,選擇我們的產品不僅僅是為了獲取能源,更是為了獲得一種更加智能、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
會議室安靜了幾秒,仿佛大家都在思考著劉好仃的話。小吳突然抬頭,他的眼神中閃爍著靈動的光芒:“那咱們是不是得加傳感器?不光發電,還得測光照、溫度、風速,自動調角度?這樣就能讓玻璃根據不同的環境做出最佳的反應。我們還可以設計一個智能控製係統,讓客戶可以通過手機隨時隨地控製玻璃的性能。”
“不止。”劉好仃點頭,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種更宏大的視野,“每塊玻璃都是節點,整麵牆是網絡。客戶發電多了,能通過平台賣給隔壁廠房,電價自己定。我們不光賣產品,還搭個‘光鏈’市場。讓客戶之間形成一個能源交易的生態圈。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還能為客戶帶來額外的收益。”
老李翻了翻手裡的專利資料,他的眉頭緊鎖,眼神中透著一絲擔憂:“可他們上次連‘掃碼看數據’都抄了,這次會不會連平台也照搬?我們的創新成果很容易就被他們竊取。一旦他們抄襲了我們的平台,我們的市場優勢就會蕩然無存。”
“這次不一樣。”劉好仃看著他,眼神中透著一種自信和堅定,“他們抄的是成品,咱們得讓他們看不懂過程。我們要把核心技術隱藏起來,讓他們就算得到了表麵的東西,也無法複製我們的精髓。我們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技術保護體係,從源頭上防止技術泄露。”
他拿起筆,在白板上畫了個大圈,分成三塊,就像在繪製一幅宏偉的藍圖。“第一,材料升級。研發自修複塗層,輕微劃傷能自己愈合,壽命拉到十五年以上。這樣我們的產品就更耐用,減少了客戶的維護成本。我們要讓客戶看到,我們的產品不僅技術先進,而且質量可靠。”
“第二,智能集成。嵌入微型傳感矩陣,不是單向輸出數據,而是實時調節透光率、發電模式。讓玻璃真正成為一個智能的能源單元。我們要讓玻璃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夠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不斷優化自己的性能。”
“第三,服務生態。‘光鏈’平台上線,客戶發電、交易、維護,全閉環。讓客戶享受到一站式的服務。我們要打造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鏈,讓客戶在享受我們產品的同時,也能享受到全方位的服務。”
小張忍不住問,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緊張:“這投入得多大?我們現在的資金並不充裕,如果投入太多,風險太大了。一旦項目失敗,我們可能會麵臨破產的風險。”
“現在不投,以後更貴。”劉好仃指著成本表,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種長遠的眼光,“他們用低價搶市場,咱們用技術換時間。等他們明白咱們在做什麼,咱們已經跑出兩個身位了。而且,從長遠來看,我們的收益會遠遠超過投入。我們要相信,隻有大膽地投入,才能獲得更大的回報。”
老周嘬了口茶,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種擔憂:“可萬一他們又抄呢?我們好不容易想出來的方案,很快就會被他們抄襲,到時候我們的一切努力都白費了。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心血拱手讓人。”
“那就讓他們抄個空殼。”劉好仃翻開筆記本,畫出幾個分散的模塊,他的手指在模塊之間比劃著,“核心技術拆開,材料組不知道傳感參數,軟件組不碰硬件設計。最後集成時才拚起來。他們就算拿到一塊玻璃,也拆不出完整邏輯。我們要讓他們摸不著頭腦,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我們取得成功。”
他頓了頓,目光變得堅定而嚴肅:“從今天起,核心研發代號‘光啟0’,所有數據手寫登記,不進係統。對外統稱‘常規優化項目’,連郵件都不提‘神經網絡’。我們要把秘密藏在深處,讓他們無從窺探。大家要嚴格遵守保密規定,不能泄露任何相關信息。”
小吳眼睛亮了,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種興奮和期待:“就跟下棋,咱們走明步,藏暗手。讓他們以為我們在做普通的事情,實際上我們已經在布局一場大棋。等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我們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對。”劉好仃點頭,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種智慧和從容,“他們盯著咱們的棋子,看不見咱們在布局。我們要用我們的智慧,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我們要讓他們知道,在建築能源領域,我們才是真正的王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老李沉默片刻,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種深思熟慮,忽然開口:“那專利呢?總得護住吧。我們的創新成果需要法律的保護,否則很容易被他人侵犯。一旦有人侵犯我們的專利,我們要有足夠的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已經在動。”劉好仃從文件夾裡抽出一張紙,那是早前競品的專利附圖,他的手指在附圖上輕輕敲了敲,“他們抄的是我們公開的圖,那我們就提前把沒做的、還沒試的,全申請預埋專利。讓他們將來每走一步,都踩在我們的地界上。專利是我們的護城河,是保護我們創新成果的有力武器。我們要建立起一道堅不可摧的專利壁壘,讓競爭對手望而卻步。”
小張低頭算了算,他的手指在計算器上快速按動著,額頭漸漸冒出了細密的汗珠:“這得幾十項……申請專利的費用也不低,而且時間也很長。我們能不能承受得起這樣的壓力?”
“那就幾十項。”劉好仃語氣平靜,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種堅定的決心,“專利不是擋箭牌,是路標。告訴所有人,這條路,我們先來的。我們不能讓彆人輕易地搶走我們的成果,我們要用專利來鞏固我們的地位。這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會議室裡漸漸熱了起來,大家仿佛被劉好仃的話點燃了激情。小吳掏出草圖本,開始認真地畫傳感布局,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種專注和執著。他的筆在紙上飛快地移動著,仿佛在描繪著一個美好的未來。老周在紙上列材料測試周期,他的手指在紙上輕輕敲著,仿佛在計算著時間的緊迫性。他時而皺起眉頭,時而露出微笑,顯然是在思考著如何優化測試方案。小張默默改著成本模型,把“長期收益”那一欄標紅,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種對未來的期待。他不斷地調整著數據,試圖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
劉好仃走到白板前,拿起一支粗筆,把三大支柱用粗線連起來,仿佛在構建一個堅不可摧的堡壘。最後,他寫下一句話:“創新不是回應,是定義。”
他回身,看著四人,眼神中透著一種嚴肅和期待:“這方案,你們敢不敢跟?這是一場艱難的戰鬥,但我們沒有退路。我們要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建築能源的未來,勇往直前。”
沒人說話,但四個人都點了點頭,他們的眼神中透著一種堅定和信任。他們的心中都燃起了一團火焰,那是對創新的熱情,對未來的憧憬。
“簽字。”他從抽屜裡拿出一個新檔案盒,封麵空白,卻仿佛承載著無數的希望和夢想。
四人依次簽下名字,他們的筆跡剛勁有力,仿佛在寫下自己的誓言。劉好仃把會議記錄、草圖、專利預埋清單全放進去,合上蓋子,貼上紅色標簽:“絕密·僅限光角開啟”。
他把盒子放進保險櫃,緩緩轉了三圈密碼,每一個動作都顯得那麼莊重。他仿佛聽到了時間在耳邊呼嘯而過的聲音,這場關於建築能源未來的戰役,正式拉開了帷幕。
“從現在起,‘光啟0’啟動。每周三下午三點,閉門會。不接外訪,不回郵件,手機靜音。我們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項目中,不受外界的乾擾。在這個關鍵時期,任何一點外界的乾擾都可能影響我們的進度。”
散會後,小吳追出來,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種好奇和期待:“劉工,那深圳中學的互動屏方案……還做嗎?那是我們之前一直在推進的項目,很多人都很關注。如果我們放棄這個項目,會不會讓客戶失望?”
“做。”劉好仃腳步沒停,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種長遠的規劃,“但不是終點,是起點。讓他們先看到‘快’,再看到‘遠’。深圳中學的互動屏方案可以作為一個展示的窗口,讓更多的人看到我們的實力和創新能力。通過這個項目,我們可以積累經驗,為後續的‘光啟0’項目打下堅實的基礎。”003正緩緩下線,機械臂穩穩接住,送入檢測區。那精準的動作仿佛是在向他展示著技術的魅力。他沒進去,轉身走向“光角”,那是他的秘密基地,是他實現夢想的地方。
門關上後,他從櫃子裡取出一塊未標注的玻璃樣品,放在桌上。邊緣有細微紋路,像是電路,又像是某種神秘的符號。他拿起記號筆,在背麵寫下“nx1”,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種期待和憧憬。然後翻開新本子,第一頁隻寫了三個詞:“自修複。自適應。自交易。”
筆尖頓了頓,他又加了一句:“讓模仿者,永遠差一拍。”
他合上本子,塞進抽屜,鎖好。站起來,把搪瓷杯重新擺在桌角,杯口朝上,像一座小小的燈塔,照亮他前行的道路。窗外,夕陽斜照進車間,落在新模具的金屬邊緣,閃了一下,仿佛是對他的一種鼓勵。劉好仃沒回頭,擰開保溫杯,喝了一口茶,茶的香氣在口中彌漫開來,他仿佛感受到了未來的希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隨著時間的推移,“光啟0”項目進入了緊張的研發階段。劉好仃每天都泡在實驗室裡,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種疲憊卻又堅定的光芒。他看著實驗台上的各種儀器和材料,仿佛看到了未來建築能源的雛形。
材料組的同事們正在研究自修複塗層,他們反複進行著各種實驗,每一次失敗都沒有讓他們氣餒。小李是材料組的主力,他戴著一副厚重的眼鏡,眼神中透著一種專注和執著。他不斷地調整著塗層的配方,觀察著玻璃在不同環境下的反應。他的雙手因為長時間接觸化學試劑而變得粗糙,但他卻毫不在意。有一次,實驗失敗了,玻璃上的塗層出現了裂縫,他皺著眉頭,仔細地分析著原因,嘴裡念念有詞:“肯定是某個參數沒調好,再試一次。”他重新調配試劑,小心翼翼地塗抹在玻璃上,眼睛緊緊地盯著玻璃,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微的變化。
智能集成組的同事們則專注於微型傳感矩陣的研發。小張是這組的骨乾,他年輕有為,充滿了創新精神。他在電腦上不斷地編寫著代碼,調試著傳感器的性能。他的手指在鍵盤上飛快地敲擊著,仿佛在與代碼進行一場激烈的戰鬥。有一次,他發現傳感器在高溫環境下數據傳輸不穩定,他立刻投入到改進工作中。他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和團隊成員一起討論解決方案。他們在實驗室裡進行了無數次的模擬實驗,調整傳感器的結構和參數。經過幾天幾夜的努力,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他興奮地跳了起來,喊道:“成功了!我們做到了!”他的聲音在實驗室裡回蕩,感染著每一個人的心。
服務生態組的小王則負責“光鏈”平台的搭建。他整天對著電腦,設計著平台的界麵和功能。他不斷地與財務小張溝通,確保平台的交易功能符合財務規範。他的眼睛因為長時間盯著屏幕而變得通紅,但他依然堅持著。有一次,平台在測試過程中出現了漏洞,可能會導致客戶數據泄露。他心急如焚,立刻組織團隊進行修複。他連續工作了十幾個小時,眼睛布滿了血絲,但最終成功地解決了問題。他長舒了一口氣,說道:“不能讓客戶有任何風險。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必須保證平台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劉好仃在各個小組之間來回穿梭,他關注著每一個細節,鼓勵著每一位同事。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種對團隊的信任和對未來的信心。有一次,材料組的實驗遇到了瓶頸,進度嚴重滯後。小李焦急地向劉好仃彙報:“劉工,我們已經嘗試了很多方法,但效果都不理想,可能很難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自修複塗層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