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色尚早,整個世界仿佛還沉浸在香甜的夢鄉之中,廠區的寧靜還未被完全打破。萬籟俱寂間,偶爾能聽到幾聲不知名的鳥鳴,劃破這如水的寂靜。那陣風,像是調皮的孩子,趁著四下無人注意,從緊閉的廠門縫裡悄咪咪地鑽進來。它帶著絲絲涼意,如靈動的精靈般,直往人脖子裡鑽,讓還未完全清醒的人們忍不住打了個寒顫。這風就像一雙無形的手,帶著頑皮的勁兒,輕輕吹得那片在角落裡靜靜躺著的塑料袋撲棱作響,塑料袋在風中胡亂地飛舞著,像是在抗議這突如其來的“打擾”,又像是在儘情享受著這短暫而自由的時刻。
劉好仃就靜靜地站在“故事角”牆邊,身姿挺拔如鬆,眼神專注而認真,猶如一位虔誠的信徒,一張張仔細地看著那些貼在牆上的紙條。這些紙條,就像一顆顆閃耀著不同光芒的星星,承載著工人們內心深處的聲音和期望。有新貼上去的,上麵的字寫得歪歪扭扭,就像剛學寫字的小孩,筆畫都不太聽話,橫不是橫,豎不是豎,但卻透著一股稚嫩的真誠,讓人看了不禁心生憐惜;也有昨天就貼在那兒的,經過一夜的風吹,紙角都被吹得卷了起來,仿佛歲月的痕跡提前刻在了上麵,見證著時光的流轉和人們內心想法的沉澱。
他的目光在一張張紙條上停留,心裡默默地讀著那些或質樸、或感人的話語。每一句話,都像是一顆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當他看到最中間那張紙條時,腳步猛地停了下來,眼神裡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有感動,有決心,還有一絲不易察覺的忐忑。那張紙條上寫著:“我願意讓他們提起我時,不低頭”。這幾個字,像是重錘一般,一下一下地敲在他的心上,讓他原本平靜的內心泛起了驚濤駭浪。他仿佛看到了寫下這句話的人,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那是對尊嚴的執著追求,是對自身價值的深刻認知。
他輕輕伸出手,手指微微顫抖,像是在觸摸一件無比珍貴的寶物。揭下了這張紙條,動作輕柔得仿佛怕驚擾了紙條上的文字。他把紙條折了兩折,小心翼翼地塞進工裝內袋,緊貼著胸口,仿佛這樣就能把這份信念和力量緊緊地留在身邊,成為他在未來道路上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
隨後,他轉身朝著倉庫走去。和往常不同,今天的腳步比平時重了些,每一步都像是帶著某種決心,仿佛每一步都踏在堅實的信念之上。倉庫裡彌漫著一股淡淡的灰塵味,那是歲月留下的痕跡。角落裡堆著三塊退貨玻璃,在微弱的光線下顯得有些黯淡,仿佛是被遺忘在角落裡的孩子,等待著被人關注和拯救。客戶並沒有在退貨單子上寫原因,隻是在上麵簡單粗暴地畫了個叉,這個叉,就像一個大大的問號,壓在劉好仃的心頭,讓他感到無比的沉重。
他走過去,一塊塊地把玻璃搬出來,動作沉穩而有力,每一次彎腰、每一次起身,都帶著一種堅定的信念。他把玻璃整齊地擺在晨會點名台前,此時,陽光斜斜地照在玻璃表麵,那些平時不易察覺的劃痕,像一條條細線一樣浮了出來,清晰可見,仿佛在訴說著生產過程中的瑕疵和不足。而那些藏在玻璃深處的氣泡,就像沒醒透的夢,隱隱約約,卻又讓人無法忽視,它們是質量的敵人,也是劉好仃心中必須攻克的難關。
晨會的時間到了,工人們陸陸續續地聚集過來,有的打著哈欠,有的揉著眼睛,顯然還沒有完全從睡夢中清醒過來。劉好仃站在前麵,眼神掃視著人群,試圖從每一個人的臉上看到回應。然而,現場一片寂靜,沒人接話,大家都低著頭,眼神躲閃,仿佛都在回避著什麼。老張低著頭,雙手不停地搓著,像是在掩飾內心的慌亂,又像是在為自己曾經的疏忽而感到羞愧;小陳則緊緊地盯著自己的鞋尖,眼神閃爍,不敢和他對視,仿佛害怕從他的眼神中看到責備。
“光被人看見沒用,”劉好仃走到玻璃旁邊,輕輕地敲了敲其中一塊,那清脆的敲擊聲在寂靜的倉庫裡回蕩,“這上麵有劃痕,是打磨時少停了三秒;這氣泡,是退火溫度差了五度。客戶不說,不代表他們沒記。”他的語氣變得有些嚴肅,每一個字都像是敲在大家心上的警鐘,讓大家原本還有些慵懶的神經瞬間緊繃起來。
他頓了頓,目光變得更加堅定,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大家前行的道路:“從今天起,搞‘質量提升百日行動’。透光率、平整度、邊緣處理,三項硬指標,一樣不能鬆。我們要讓每一塊玻璃都成為質量的象征,讓客戶對我們的產品讚不絕口。”他的聲音在倉庫裡回蕩,帶著不容置疑的決心,讓大家感受到了他對質量提升的堅定信念。
老李抬起頭,臉上帶著一絲擔憂:“又要拍視頻又要改流程,咱們這班還上不上?”這個問題,也是很多人心裡的疑問,大家都擔心新的行動會影響正常的工作進度,讓自己變得更加忙碌和疲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是改流程,是把流程做實。”劉好仃從口袋裡掏出一張質檢卡,正是他前天親手簽過的那張。他舉起卡,展示給所有人看:“我昨天拿測厚儀重新量了,兩片超差。我簽的字,我劃叉。”說完,他當眾在卡上寫下:“劉好仃,自檢不合格。”那堅定的筆跡,仿佛是他對質量責任的鄭重承諾。然後,他把卡釘在玻璃旁邊,卡片在微風中輕輕晃動,像是在無聲地訴說著他對質量問題的零容忍態度。
“誰都有疏忽,但不能裝看不見。”他看向人群,眼神裡充滿了期待,仿佛在期待著大家能夠與他一起,為了提升質量而共同努力,“我找老張、老李、老周,加上質檢的小王、小陳,組成攻堅小組。每天下班前,花二十分鐘,拆一塊問題玻璃,查清楚它哪兒出了毛病。我們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讓質量提升不再是一句空話。”
老張撓了撓頭,皺著眉頭說:“查出來又咋樣?機器就那樣,人也累。”他的話,代表了很多人內心的想法,大家似乎都對改變現狀有些畏難情緒,覺得機器的局限和人的疲勞是無法克服的難題。
“查出來,就改。”劉好仃說,“改不了機器,就調參數;調不了參數,就加一步檢查。咱們不求快,求準。每一步都要做到精益求精,每一個細節都不能放過。”他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卻充滿了力量,仿佛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讓大家看到了希望和方向。
晨會散後,他帶著攻堅小組回到車間東牆。那兒原本貼著排班表,現在被一張白板取代。劉好仃拿起藍筆,在白板上寫下:“質量公示板”。他的動作很認真,每一個筆畫都寫得工工整整,仿佛在書寫著工廠的未來。然後,他填上頭一天的數據:a組96.3,b組94.1,c組92.7。那一個個數字,就像一把把尺子,衡量著每個班組的工作質量。
“每天下班前,自己來填。”他放下筆,又拿出一盒新筆,“錯的,紅筆寫;進步的,藍筆標。不許代填,不許擦改。我們要讓每一個數據都真實可靠,讓每一個人都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他的語氣很嚴厲,但又帶著一絲鼓勵,讓大家感受到了他對公正和透明的追求。
老李小聲嘀咕:“這不是逼人比高低嗎?”他的聲音雖然不大,但還是被劉好仃聽到了。
“是讓人看清楚自己乾了啥。”劉好仃說,“咱們廠這些年,靠的是‘差不多’三個字活著。現在,得把‘差多少’寫明白。隻有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他的話,讓大家都陷入了沉思,大家開始意識到,質量提升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對自己、對工廠、對客戶負責的態度。
中午吃飯時,廠區裡的遮陽棚下,大家圍坐在一起,氣氛有些沉悶。b組的小趙蹲在角落裡,筷子有氣無力地戳著飯粒,眼神有些呆滯:“94.1,比隔壁低兩點多,丟人。”他的臉上寫滿了失落和自責,仿佛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做好,拖了整個團隊的後腿。
旁邊人笑著打趣他:“你啥時候在乎起這個了?”
“以前不在乎,”小趙抬起頭,眼神裡帶著一絲倔強,“是因為沒人知道。現在牆上有數,我兒子要是看見,得問:‘我爸這組墊底?’我可不想在他麵前丟臉。”他的話,讓周圍的人都沉默了。大家心裡都清楚,現在的“質量公示板”,不僅僅是一塊白板,更是一麵鏡子,照出了每個人的工作態度和責任心。它讓大家意識到,自己的工作不僅僅是為了工資,更是為了自己的尊嚴和榮譽。
下午接班時,b組組長悄悄提前半小時到崗。他走進車間,徑直走向切割機,仔細地調整著切割機的進料速度。他的動作很熟練,眼神專注而認真,每一個細微的調整都傾注了他對質量提升的決心。沒人說啥,但那台機器的節奏,確實穩了些,仿佛也在回應著大家的努力,那有節奏的嗡嗡聲,就像一首為質量提升而奏響的讚歌。
第三天夜裡,廠區裡一片寂靜,隻有機器的轟鳴聲在黑暗中回蕩,仿佛是工廠沉睡的呼吸。劉好仃又來了夜班,他沒穿工裝外套,隻穿了件舊襯衫,袖子挽得高高的,露出結實的手臂,那手臂上青筋暴起,仿佛蘊含著無儘的力量。他坐在打磨機旁的矮凳上,眼神緊緊地盯著操作台,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變化。小陳正在趕一批急單,動作快得像在搶時間,額頭上的汗珠不停地滾落,他也顧不上擦。玻璃剛出爐,還沒完全冷卻,他就急著上了磨頭。
“等三分鐘。”劉好仃突然開口說道,聲音在機器的轟鳴聲中顯得格外清晰。
“等不了,”小陳抹了把額頭上的汗,眼神裡帶著一絲焦急,“這批明天一早要發。要是延誤了交貨時間,客戶那邊不好交代。”他的雙手還在不停地操作著機器,試圖趕在時間前麵完成任務,那忙碌的身影讓人既心疼又無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好仃沒攔他,隻是默默地拿了兩塊玻璃——一塊是小陳剛磨的,一塊是標準品——並排放在燈下。燈光灑在玻璃上,反射出明亮的光芒,照亮了小陳滿是汗水的臉龐。
“摸。”劉好仃的聲音很平靜,但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仿佛是在下達一道不可違抗的命令。
小陳猶豫了一下,但還是伸出手,指尖輕輕地劃過邊緣。問題那塊玻璃,有一絲幾乎察覺不到的毛刺,在他的指尖上留下了一絲異樣的感覺,就像一根細小的針,輕輕刺痛了他的心。
“再看。”劉好仃的聲音再次響起。燈光從側麵打過來,合格品的邊是勻淨的亮線,光滑而平整,仿佛是經過精心雕琢的藝術品;而問題品的邊卻有一道淡淡的影,仿佛一道難以磨滅的瑕疵,刺痛著每一個人的眼睛。
“不是大事。”小陳低聲說,他的聲音有些底氣不足,眼神裡帶著一絲僥幸,仿佛希望這隻是一個小小的意外,不會影響到產品的質量。
“可客戶會摸到,會看到。”劉好仃說,“咱們覺得小,人家裝上去,就是瑕疵。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任何一個小的瑕疵都可能影響到客戶對我們的信任。”他的眼神裡充滿了認真和嚴肅,他知道,每一個細節都關係到產品的質量,關係到工廠的聲譽,容不得半點馬虎。
他沒罰人,也沒記名字。隻是靜靜地站在那裡,看著小陳,眼神裡帶著一種無聲的期待,仿佛在期待著小陳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加嚴謹。
第四天晨會,劉好仃像往常一樣站在前麵。他的眼神掃視著人群,然後大聲宣布:“從今天起,每班開工前,留十五分鐘,叫‘質量一刻鐘’。當班組長講一個昨天的錯樣,大夥一起看,一起想。我們要從每一個錯誤中吸取教訓,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他的聲音充滿了感染力,仿佛給大家注入了一股新的動力,讓大家對質量提升充滿了信心。
第一天是老李講氣泡成因,他拿著劉好仃那塊退貨品,仔細地分析著氣泡產生的原因。他講得很詳細,從原材料的選擇到生產工藝的每一個環節,都一一剖析,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偵探,在尋找著每一個線索。大家圍坐在一起,認真地聽著,不時地提出自己的疑問和想法,現場氣氛熱烈而融洽。
第二天是小王講厚度偏差,他用的是a組的數據。他在白板上畫著圖表,直觀地展示出厚度偏差的變化情況。那一條條曲線,就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訴說著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和挑戰。大家通過圖表,更加清楚地看到了問題的所在,也開始思考如何改進,如何讓自己的工作更加精準。
第三天輪到小陳。他低著頭站上點名台,手裡捏著一張硬紙片,手指因為緊張而微微顫抖。那張硬紙片上,寫滿了他對這次質量問題的反思和改進措施。
“我做了個提示卡。”他貼在打磨機控製麵板旁,聲音有些小,但大家都能聽到,“寫著‘冷卻未滿,禁止上磨’。還畫了個紅臉哭臉,就是想提醒自己,以後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
有人笑出聲,小陳的臉一下子紅了,但他沒有低頭,而是挺直了腰板。他知道自己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雖然可能會被人嘲笑,但他並不後悔。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能夠讓大家更加重視質量,避免類似的錯誤再次發生。
第五天下午,公示板更新了數據。夜班合格率:95.1。劉好仃拿起藍筆,在c組那一欄重重畫了個勾。他沒說話,隻是把筆帽哢噠一聲扣上,放回盒中。這聲音,在寂靜的車間裡顯得格外清脆,仿佛是對大家努力的一種肯定,也像是一聲號角,激勵著大家繼續前進。
老周路過時看了一眼公示板,順手從兜裡掏出一張折好的紙,塞進劉好仃手裡。
“啥?”劉好仃打開紙,眼神裡帶著一絲疑惑。
是張草圖,畫著質檢卡的背麵。角落寫著:“建議加一欄:經手人感想。比如——‘這批玻璃,我盯了全程,透亮。’”劉好仃看了很久,眼神裡漸漸露出了笑容。那笑容裡,有對老周建議的認可,也有對未來質量提升工作的期待。他折好紙,放進內袋,和那張紙條放在一起,仿佛這些都是他前進道路上的寶貴財富,是激勵他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
傍晚收工前,他站在公示板前,靜靜地看著三個班組的數據在夕陽裡泛著光。a組96.8,b組95.4,c組95.1。紅筆寫的錯項少了,藍筆標出的進步多了。他心裡感到一陣欣慰,他知道,大家都在努力,都在為提高產品質量而付出著。那一個個數字的變化,就像是大家努力的見證,讓他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小陳走過來說:“明天‘質量一刻鐘’,我能講邊緣應力檢測嗎?我發現有個角度,反光特彆明顯,能提前看出問題。”他的眼神裡充滿了期待,仿佛已經迫不及待地要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發現,讓大家的工作更加高效、準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好仃點頭:“講。”他的笑容裡帶著一絲鼓勵,他知道,小陳已經成長了,變得更加積極主動了。他希望小陳能夠繼續保持這種熱情,為工廠的質量提升貢獻更多的力量。
“那……我能用您那支筆嗎?藍的。”小陳的眼神裡帶著一絲渴望,他覺得用那支筆記錄下自己的發現,會更有意義,仿佛那支筆帶著一種神奇的魔力,能夠讓他的努力得到更好的呈現。
劉好仃把筆盒推過去:“拿去,用完記得蓋帽。”他的語氣很溫和,仿佛在對待自己的孩子。他知道,小陳的成長不僅僅是個人的進步,更是工廠質量提升的希望所在。
小陳接過筆,轉身往公告欄走。他剛擰開筆帽,老李從後麵拍了他一下。
“寫完記得標日期,”老李笑著說,“彆像上次寫匿名信似的。”他的笑容裡帶著一絲調侃,但也充滿了善意。大家之間的關係,在質量提升的過程中變得更加融洽,彼此之間的信任和支持也更加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