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4集:梯隊需求詳細分析_深圳玻璃廠打工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深圳玻璃廠打工記 > 第1084集:梯隊需求詳細分析

第1084集:梯隊需求詳細分析(1 / 2)

清晨的陽光,如同一層薄紗般輕盈地穿過工廠那扇扇老舊窗戶的縫隙,絲絲縷縷地灑落在質檢台上。那台麵由於長年累月的使用,邊沿已經略顯陳舊,上麵還留著些許歲月刻下的痕跡。陽光緩緩地向上攀爬,剛剛觸碰到質檢台那有些陳舊的邊沿,便如同給這方原本略顯沉悶的小天地鋪上了一層淡淡的暖金色,給略顯冰冷的機器和桌椅都增添了幾分柔和的氣息。

此時,劉好仃已經早早地坐在了質檢台前。他穿著一件洗得有些發白的工裝,那工裝上還殘留著一些機器的油漬,那是他多年在工廠裡辛勤勞作的見證。他的雙手布滿了老繭,那是歲月和勞動留下的印記,但即便如此,他的手指依然靈活,仿佛每一根手指都蘊含著對這份工作的熟悉與熱愛。他小心翼翼地把老周那張折得方方正正的紙輕輕攤在了桌麵上,每一個動作都透著認真與鄭重。

這張紙紙頁有些毛邊,邊緣微微卷起,像是被人反複捏過、摩挲過無數次,透著一種歲月留下的痕跡。紙上工工整整地列著六個名字,每個名字後麵都跟著一句手寫的備注,那字跡帶著幾分質樸與認真:“小趙——肯蹲機器旁看三小時不走”“小吳——調參數時愛記筆記”“小孫——檢修設備速度快且細致”“小鄭——遇到難題喜歡自己鑽研”“小李——操作精度高”“小周——溝通能力強,能和大家打成一片”。劉好仃靜靜地看著這張紙,眼神裡透露出一絲凝重,他仿佛透過這些名字和備注,看到了這些年輕員工在工廠裡的點點滴滴,看到了他們的努力與潛力,也看到了工廠未來的希望與挑戰。

他並沒有急著對這些評價發表自己的看法,隻是默默地將這張紙和人事部剛剛送來的三份文件並排鋪開。一份是工齡分布圖,那上麵密密麻麻的點分布著,五十歲以上的點密得如同梅雨天的牆黴斑,一片接著一片,讓人看著心裡沉甸甸的。每一個點都代表著一位即將退休或者已經臨近退休的老師傅,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為工廠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現在,他們卻逐漸走到了職業生涯的儘頭。

一份是技能評級表,裡麵顯示持高級證的隻有十七人,平均年齡竟然高達五十三點六,這意味著廠裡大部分高級技術人才都已經步入中年,體力與精力都開始逐漸下降。他們的經驗和技能是工廠的寶貴財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財富也在麵臨著流失的風險。還有一份離職記錄,那一條條記錄就像一根根斷線,近三年已經走了七個年輕人,最近的一個,就在上個月剛剛離開。這些年輕人帶著夢想和憧憬來到工廠,卻又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選擇了離開,這讓劉好仃感到無比的痛心和擔憂。

他緩緩地抽出紅筆,眼神專注地在b組七名即將三年內退休的技工名字上畫了一個個圓圈,每一個圓圈都仿佛畫在了他的心上。那些名字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即將退休的技工,更是工廠裡即將失去的技術和經驗。他又在旁邊的空白處鄭重地寫下:“11個關鍵崗位,三年後空缺。”筆尖微微頓了頓,他又補了一句:“不是沒人乾活,是沒人能頂住大修那晚的爐溫波動。”說完,他長長地歎了口氣,眉頭緊緊地皺了起來,眼神裡滿是憂慮。他仿佛看到了三年後,當這些關鍵崗位空缺時,工廠生產陷入困境的場景,看到了生產線因為缺少關鍵技術人才而停滯不前的無奈。

十點整,小會議室的門被緩緩推開。老李風塵仆仆地走進來,他的工裝上還帶著打磨機旁那股揮之不去的油味,那味道就像工廠裡歲月留下的獨特印記。他的臉上帶著一絲疲憊,但眼神中卻透著堅定。小王則夾著筆記本,腳步匆匆,眼神裡透著一絲疲憊,應該是剛剛結束手頭的工作就趕了過來。他的頭發有些淩亂,額頭上還掛著幾滴汗珠,顯然是剛剛從車間裡出來。質檢組長最後一個到,他的手裡緊緊地捏著剛打印的合格率報表,報表的邊角都被他捏得有些皺了。他的神情有些凝重,顯然是為了報表上的數據而憂心忡忡。

“坐。”劉好仃沒有多餘的寒暄,直接切入主題,“今天不談產量,不談退貨,咱們來算一筆賬——咱們廠這塊玻璃,將來誰來接?”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帶著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他知道,這個問題已經到了不得不麵對的時候,它關係到工廠的未來和發展。

老李搓了搓手心那厚厚的老繭,那老繭仿佛是他多年在工廠裡辛勤勞作的勳章,他緩緩開口道:“我那組兩個新人,學得是慢了點,但勝在肯乾。有一次機器出了點小故障,他們愣是在旁邊守了一下午,觀察我的操作,眼神裡透著那種渴望學技術的勁兒。”他說著,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仿佛看到了工廠未來的希望。他想起自己剛進廠的時候,也是和這些年輕人一樣,對技術充滿了渴望和熱情。

小王翻著本子,臉上露出一絲無奈的神情:“肯乾也得留得住啊。上個月小陳就問我,‘師父’這稱呼值多少錢?我當時就被問住了,實在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現在年輕人想法多,光靠一腔熱情可留不住他們。”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感慨和無奈,他知道,現在的年輕人麵臨著更多的誘惑和選擇,他們不再像他們那一代人一樣,願意一輩子待在工廠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質檢組長把報表重重地放在桌上,歎了口氣說:“現在連獨立頂崗的中級工都缺。b線換模具那次,全廠上下到處找,竟然找不出第三個會調校的。當時大家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最後還是老趙強撐著把活乾了,可老趙明年就要退休了,以後可怎麼辦啊。”他的聲音裡滿是焦慮和擔憂,他仿佛看到了工廠在未來因為缺乏關鍵技術人才而陷入困境的場景。

劉好仃從文件夾裡取出那張寫著“誰來接我的班”的卡片,那卡片已經有些陳舊,紙張有些泛黃,他輕輕地把卡片放在桌中央,眼神裡滿是期待:“老周昨晚遞了這份名單,可名單上的人,三年後還在不在?能不能真的頂上來?”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疑問和擔憂,他不知道這些年輕人是否能夠在未來的三年裡成長起來,接過老師傅們手中的接力棒。

會議室裡安靜了幾秒,空氣仿佛都凝固了,每個人都陷入了沉思。他們都在思考著工廠的未來,思考著如何解決技術傳承的問題。

老李率先打破沉默,他的眼神裡帶著一絲憂慮:“手藝這東西,光教可不夠,得傳。得把那種‘手藝魂’傳下去。現在很多年輕人心性不穩,教了也是白搭。就像之前有個年輕人,我教了他好一陣子,結果沒過多久,看到外麵有個工資高點的活,二話不說就走了,白費了我一番心血。”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失落和無奈,他曾經也滿懷熱情地教導年輕人,希望他們能夠接過自己的手藝,但現實卻讓他感到無比的失望。

小王抬起頭,眼神裡滿是感慨:“可現在誰願意穩下來呢?工資卡著線,每月交了房租,所剩無幾,有時候連和朋友出去吃頓飯都得掂量掂量。很多人還是合租,條件也不好。談個戀愛都怕分手賠房租,生活壓力這麼大,不是他們不想學,是學了也不知道能用幾年。萬一學了幾年,廠裡效益不好,工資漲不上去,他們又得另謀出路。”他說出了很多年輕人的心聲,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裡,生活壓力讓很多年輕人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夢想,選擇更加現實的生活方式。

質檢組長又重重地歎了口氣,聲音裡滿是疲憊:“我們缺的不是人,是中間那層——上能接老師傅的手藝,下能帶新人走穩路的。現在呢?頭一批老的快退,中間斷了檔,底下新人來了又走,就像割韭菜一樣,一茬接一茬,可就是留不住。長此以往,咱們廠的技術傳承可就危險了。”他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工廠目前的技術傳承狀況確實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劉好仃微微點頭,起身緩緩走到白板前,拿起筆,一筆一劃地寫下三個詞:“時間、能力、意願。”他的眼神堅定而深邃,仿佛在尋找著解決問題的鑰匙。他知道,隻有從這三個方麵入手,才能夠找到解決技術傳承問題的有效方法。

“先看時間。”他拿起筆,目光掃視著眾人,“未來三到五年,有多少關鍵崗位會因退休空缺?”他的問題讓大家都陷入了沉思,他們開始在心裡默默地計算著關鍵崗位的數量。

老李報數道:“b組七個,a組三個,c組一個,加上備件庫和爐控室,一共十一個。這十一個崗位,個個都是關鍵,缺了哪一個,咱們廠的生產都得受影響。”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焦慮,他知道這些崗位的重要性,一旦空缺,將會給工廠帶來巨大的損失。

“再看能力。”劉好仃轉向質檢組長,眼神裡帶著一絲期待,“掌握非標工藝、能獨立調試老設備的技工,還有幾個?”他的問題讓質檢組長皺起了眉頭,他開始在腦海中搜索著合適的人選。

質檢組長眉頭緊鎖,思索片刻後說:“刨去明年退休的老趙,剩六個。其中三個眼睛已經開始花了,看刻度都要戴兩副眼鏡,操作起來明顯沒有以前那麼利索了。再這樣下去,過不了幾年,咱們廠就沒幾個能挑大梁的了。”他的回答讓大家都感到了一絲沉重,工廠裡真正有能力獨立承擔重要工作的技工已經越來越少了。

“最後看意願。”劉好仃看向小王,眼神裡帶著一絲探尋,“全廠有多少人明確表示願意帶徒弟?”他的問題讓小王翻開了手中的記錄,神情有些無奈。

小王翻了翻手中的記錄,神情有些無奈:“三個。你、老周、老李。其他人都說‘怕耽誤自己乾活’。現在大家都把產量看得很重,帶徒弟這事兒,又累又沒有額外的報酬,很多人都不願意乾。”他的回答讓劉好仃皺起了眉頭,他知道,沒有員工願意帶徒弟,技術傳承就無從談起。

劉好仃在白板上畫出一個倒三角:頂層窄,象征著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數量稀少;中層空,表示具備承上啟下能力的中堅力量嚴重缺失;底層散,意味著新入職的員工流動性大,很難穩定下來。他的這個倒三角形象地展示了工廠目前技術傳承的現狀,讓大家更加直觀地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看見沒?經驗最厚的在上麵,可往下傳不了;中間本該承重的,沒人站上去;底下人進來,像踩滑梯,一溜就走。”他頓了頓,眼神裡滿是擔憂,“我們不是缺人,是缺‘能替’的人。玻璃裂了能補,人走了,手藝就沒了。一旦這些寶貴的技術隨著老師傅們的退休而失傳,咱們廠以後可就麻煩了。”他的擔憂並非危言聳聽,一旦技術失傳,工廠將失去核心競爭力,麵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老李盯著那倒三角,眼神裡露出一絲懊惱,忽然說:“我那台老打磨機,上周小張調了三次都沒對上節奏。不是他笨,是我不知道怎麼把‘手感’變成話。那種微妙的‘手感’,是我在多年的實踐中摸索出來的,可要把它準確地傳達給年輕人,真的太難了。”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他深知這種“手感”的重要性,但卻不知道該如何傳授給年輕人。

小王接道:“我教新人,講參數、講流程,可怎麼判斷‘差不多’和‘差一點’,我說不清。那是老師傅在爐邊站二十年才長出來的直覺,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就像有一次調爐溫,我看著溫度計顯示的數據,覺得差不多了,可老師傅一眼就看出還差那麼一點火候,結果按照老師傅的指示調了之後,產品質量果然就上去了。”他的經曆讓大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技術傳承的難度,有些經驗和技巧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隻能通過長時間的實踐和積累才能掌握。

質檢組長敲了敲桌子,聲音有些激動:“所以問題不在‘願不願意帶’,而在‘能不能帶明白’。光有心,沒方法,傳不出去。咱們得想想辦法,把這些寶貴的經驗以一種係統、有效的方式傳承下去。”他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認同,他們都知道,必須要找到一種有效的技術傳承方式,才能夠讓工廠的技術得以延續。

劉好仃翻開隨身的小本子,那本子已經有些破舊,紙張都有些泛黃了,他輕聲讀出一句:“人比玻璃更易碎,可沒人替。”說完,他緩緩合上本子,眼神裡滿是堅定:“我們得重新定義‘可培養的人’。不是隻會操作的,而是能理解、能複現、能教彆人的。隻有這樣,咱們廠的技術才能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他的觀點讓大家眼前一亮,他們開始意識到,要解決技術傳承問題,必須要從選拔和培養“可培養的人”入手。

“那‘誰來保障傳承’呢?”質檢組長問道,他的眼神裡帶著一絲焦慮,“帶徒弟沒補貼,沒工時,誰願意花兩小時教人,自己加班補產量?現在的年輕人都很現實,沒有實際的好處,很難讓他們安心帶徒弟。”他的問題讓大家都陷入了沉思,他們都知道,如果沒有一套完善的激勵機製,技術傳承很難得到有效的落實。

會議室再次安靜下來,氣氛變得有些壓抑,每個人都在思考著這個問題。他們都在尋找著一種能夠激勵員工積極參與技術傳承的方法,但卻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

小王突然抬起頭,他的眼神裡閃爍著一絲希望:“我們能不能先摸個底?不考核,不評比,就問三個問題:你還想乾幾年?有沒有想傳的手藝?願不願意帶一個人,從零開始?也許通過這樣的方式,能了解大家內心的真實想法,也能找到一些願意為傳承技術貢獻力量的人。”他的提議讓大家感到了一絲驚喜,他們覺得這個方法或許能夠有效地了解員工的意願,為技術傳承找到合適的接班人。

老李點頭表示讚同:“我那組的小陳,雖然學得慢,但每次返工都記筆記。我看得出他是真心想學技術的,要是他願意,我想試試帶他。說不定,他能成為咱們廠技術傳承的新希望。”他的這句話讓大家看到了希望,他們開始意識到,在那些看似平凡的年輕員工中,或許隱藏著工廠未來的技術骨乾。

劉好仃在白板上寫下最後一行字:“梯隊需求,不是補人,是重建傳承鏈。”他的字跡剛勁有力,仿佛在向大家宣告著決心。他知道,要解決技術傳承問題,必須要從根本上重建傳承鏈,讓工廠的技術能夠有序地傳承下去。

他轉向眾人,眼神裡滿是嚴肅:“我們現在的最大風險,不是沒人乾活,是經驗隨退休蒸發。不是沒人肯教,是沒人能接。不是沒人想學,是沒人能留。我們必須重視這個問題,儘快找到解決辦法,否則咱們廠的前景堪憂。”他的聲音在會議室裡回蕩,讓大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

他合上筆帽,聲音沉下來:“所以,我們得回答三個問題:誰該被培養?誰該培養人?誰來保障傳承?”他的話語讓大家陷入了沉思,他們知道,這三個問題是解決技術傳承問題的關鍵,必須要認真思考並找到答案。

會議結束前,劉好仃把那三份文件仔細地收進文件夾,封麵貼了一張手寫標簽:“梯隊需求分析簡報初稿)”。他沒有急著寫結論,而是翻到最後一頁,神情專注地寫下幾行字:

“結構性缺人:缺的不是數量,是結構。

關鍵缺口在‘中間層’——懂技術、能帶人、穩得住的工匠導師。

當前風險:經驗斷層,傳承鏈斷裂。

下一步:明確‘可培養人才’標準,啟動意願調研。”

他合上文件夾,抬頭看向窗外。陽光已經變得明亮而溫暖,灑在工廠的每一個角落。小陳正蹲在b線打磨機旁,對照老李貼的“冷卻時長:8分鐘,勿省”便簽,一點點地調整參數。他的動作雖然慢,但每一個動作都十分穩當,眼神裡透著專注和認真。劉好仃看著這一幕,心中湧起一絲希望。他知道,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找到解決技術傳承問題的方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好仃站起身,輕輕地拍了拍身上的灰塵,然後拿起手機,把白板上的倒三角拍了張照,塞進手機相冊。路過公示板時,他看見a組合格率又升了零點一,藍筆畫了個勾,他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板子下方,那張“我願意帶一個,隻要他肯學”的紙條還在,磁鐵壓著一角,紋絲未動。他沒揭,也沒說話,隻是順手把旁邊藍筆盒的蓋子按緊了,仿佛在守護著這一份小小的承諾。

下午三點,陽光依舊溫暖地灑在辦公室的桌麵上。劉好仃把簡報打印出來,裝進透明文件夾。封麵沒寫標題,隻貼了一張小紙條,上麵是老周那熟悉的字:“名單”。

他拿著文件夾走向辦公室,路上遇見老李。老李正從車間出來,工裝上還帶著機器的油漬。

“會開完了?”老李問道,他的聲音裡帶著一絲期待。

“嗯。”劉好仃點了點頭。

“有結論了?”老李的眼神裡滿是關切。

劉好仃停下腳步,把文件夾遞過去:“你先看第一頁。”

老李接過,翻開,目光迅速落在那行手寫結論上。他看了一會兒,抬頭,眼神裡閃爍著光芒:“所以,不是招人,是搭鏈子?”

劉好仃點頭:“鏈子斷了,補一環不夠,得從頭接。咱們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技術傳承體係。”

老李沉默幾秒,忽然說:“我那組的小陳,昨天問我,‘師父’這稱呼,能不能算工齡?這孩子,雖然有時候腦子轉得慢了點,但看得出來他是真心把這件事當回事兒的。”

劉好仃沒笑,也沒解釋,隻問:“你怎麼答的?”

老李把文件夾還給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我說,等你真能獨當一麵,我讓你叫,你都不好意思叫了。我是真心希望他能成長起來,接過我們手中的接力棒。”

劉好仃接過文件夾,轉身要走,老李在背後喊住他。

“好仃。”

他回頭。

老李站在走廊光裡,影子被陽光拉得很長,他的眼神裡帶著一絲迷茫:“我們這代人,手藝是爐火烤出來的。下一代呢?靠什麼長出來?現在的社會環境變了,年輕人麵臨的壓力和誘惑太多了,我們得想辦法為他們創造一個好的環境,讓他們願意留在廠裡,願意學習技術。”

劉好仃站在原地,手指摩挲著文件夾邊緣,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老李說的問題很現實,也很嚴峻。現在社會發展得太快,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像他們一樣,一輩子待在工廠裡,從事這種辛苦又枯燥的工作。他決定在後續的工作中,不僅要關注技術傳承,還要關注員工的生活和發展需求,為他們創造一個更好的工作環境。

老李轉身走了,工裝後背印著一道淡淡的油漬,那油漬仿佛是他在工廠裡留下的足跡,見證著他多年的辛勤付出。

劉好仃低頭,拉開抽屜,把文件夾放進去。最上層,那張寫著“誰來接我的班”的卡片還壓在台曆下,邊角翹起,像一頁沒讀完的信。他伸手,把它撫平,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找到解決技術傳承問題的方法,不能讓這些寶貴的經驗在他們的手中失傳。

第二天一早,劉好仃早早地來到了辦公室。他坐在辦公桌前,再次打開那個裝著簡報的文件夾,眼神裡充滿了堅定。他決定從明確“可培養人才”標準入手,開始一係列的工作。


最新小说: 我在古代偽裝成半老徐娘 穿越三國之扶持漢獻帝一統天下 考不進長安?那就打進長安! 吾為昊天帝 兵者,俠也 高冷校花帶兩個蘿莉女兒喊爸爸 殺戮都市! 四合院:從火車列車員開始 時間囚籠千年回響 穿書後,我和霸總契約結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