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剛從耳邊移開,劉好仃的耳朵似乎還殘留著電話那頭隱隱傳來的嘈雜聲響。他並沒有急著邁開腳步離開車間門口,反而像是被某種無形的力量牽引,在門口多停了幾秒。他的目光如同精準的探照燈,穩穩地落在小陳身上。小陳此刻正蹲在打磨機旁,整個人仿佛與那台機器融為一體,那模樣專注得如同一位雕琢珍寶的工匠,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細節都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
小陳手裡的小本子已經翻到了嶄新的一頁,上麵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各種參數和記錄。那些數字和文字如同跳躍的音符,在小陳的筆下彙聚成一首獨特的設備運行之歌。有些數字還用不同顏色的筆做了標記,紅的醒目、藍的沉穩、綠的活潑,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設備的各種狀態。紅的或許代表著需要緊急關注的異常數據,藍的可能暗示著穩定的運行參數,綠的則可能是對設備未來運行狀況的一種樂觀預期。
這時,老李那略帶沙啞卻又不失洪亮的聲音斷斷續續地從旁邊飄過來:“……斜著看,反光才不會騙你。”劉好仃微微側過頭,順著聲音的方向望過去,隻見老李正站在另一台設備前,那設備在昏暗的車間燈光下閃爍著神秘的光芒。老李的臉上滿是歲月的痕跡,此刻正對著一個年輕工人耐心地講解著什麼。他的手勢豐富而生動,時而用手指比劃著設備的某個部位,時而用雙手模擬著設備的運行軌跡。年輕工人時而點頭,眼神中透露出對知識的渴望和對老李的尊重;時而皺眉思索,那緊皺的眉頭仿佛藏著無數關於設備的疑問。
劉好仃站在原地,腦海中思緒如同翻湧的潮水,一波接著一波。最近這段時間,車間的設備就像一群調皮搗蛋的孩子,頻繁地出問題,尤其是b線冷卻係統,簡直就是一個不定時的炸彈,隨時可能引發更大的麻煩。它時不時地罷工,就像一個任性的孩子突然哭鬨起來,讓整個車間的生產節奏瞬間被打亂。
他轉過身,緩緩往回走,腳步不重,可每一步都仿佛帶著某種使命感。走廊裡的燈光有些昏黃,把他的影子拉得更加修長,那影子如同他心中那無儘的責任在地麵蔓延。走廊的牆壁上掛滿了各種設備操作規程和安全警示標語,在昏黃的燈光下顯得有些模糊,卻依然散發著一種威嚴的氣息。
辦公室門沒鎖,輕輕一推便開了。一股熟悉而又略帶陳舊的氣息撲麵而來,那是紙張、墨水和設備機油混合的味道。劉好仃邁步進去,順手把維修日誌抽了出來。這本日誌是車間設備維修的“病曆本”,每一頁都記錄著每一次設備的“病情”和“治療方案”。
他打開日誌,最近三個月的記錄一頁頁翻過,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跡仿佛是一個個沉默的見證者,訴說著這段時間車間設備的不穩定。b線冷卻係統報障七次,每一次報障都像是在劉好仃的心頭敲響了一記警鐘。兩次導致全線停機,那場麵至今還曆曆在目。停機的時候,整個車間瞬間安靜了下來,隻剩下機器停止運轉後的嗡嗡餘音,仿佛是設備在無奈地歎息。最長一次停了四十三分鐘,四十三分鐘啊,在這快節奏的生產線上,每一秒都代表著產能的損失。訂單在焦急地等待著產品,客戶在不斷地催促,而車間卻隻能無奈地停在那裡,看著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
他拿紅筆認真地在報障日期上圈了圈,那鮮豔的紅色仿佛是他心中燃燒的怒火和對問題的強烈關注。又用修長的手指捏著筆,在旁邊寫了一行小字:“人能頂崗,機器不等人。”寫完,他輕輕合上本子,眼神中透著一絲凝重,那眼神仿佛能看穿設備故障背後的深層原因。
合上本子時,他想起早上小林在測試裡的那一下遲疑。小林平時是個手腳麻利、技術過硬的工人,車間裡的人都對她讚不絕口。可今天早上,她在操作設備時,手指在控製麵板上停頓了那麼一瞬間。那一瞬間,時間仿佛凝固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劉好仃清楚地記得,那一下遲疑,不是技術不過關,而是太累了。連日的加班和高強度的工作,讓她的反應都變得有些遲鈍。她的眼睛裡布滿了血絲,眼神中透露出疲憊和無奈。
可要是機器也“累”了呢?機器可不會像人一樣,累了還能咬牙堅持,沒人能替它撐住,一旦出問題,那就是停擺的大麻煩。機器一旦故障,整個生產線就像一條被斬斷的鏈條,瞬間失去了動力。原料堆積如山,成品無法產出,訂單交付日期一天天逼近,而車間卻隻能乾著急。
第二天晨會,會議室裡氣氛有些壓抑。投影屏亮起,畫麵是b線昨天下午的實錄。畫麵中,小林站在故障設備前,她的身影顯得有些單薄,卻又無比堅定。手指在控製麵板上快速滑動,每一個動作都帶著一種急切和緊張。額頭上沁出一層細汗,在明亮的燈光下閃爍著,仿佛是她內心焦慮的外在表現。她的眼神緊緊盯著屏幕,神情緊張而專注,仿佛整個世界都隻剩下她和那台故障的設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整條線靜止,傳送帶空轉了幾圈後自動停機,那“嗡嗡”的機器聲戛然而止,仿佛整個世界都安靜了下來。隻剩下小林急促的呼吸聲和偶爾傳來的設備輕微的異常聲響。時間顯示,從報警到重啟成功,耗時二十七分鐘。這二十七分鐘,對於小林來說,或許是她職業生涯中最漫長的一段時光。她的心裡充滿了自責和焦慮,擔心因為自己的處理不夠及時而給車間帶來更大的損失。而對於車間來說,卻意味著產能的再次損失。每一分鐘的停機,都像是無數把小刀在割著車間的利潤。
沒人說話,會議室裡靜得隻能聽到此起彼伏的呼吸聲。大家都陷入了沉思,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擔憂和無奈。小林低著頭,雙手不停地絞著衣角,她覺得自己讓車間失望了。
“她處理得很快。”劉好仃打破了沉默,他站起身,腳步沉穩地走到投影儀前,手指著屏幕,眼神中充滿了對小林工作的認可,但更多的是對設備故障的憂慮,“但如果她那天請假了呢?如果故障發生在夜班,巡檢剛好漏了這一段呢?”他的聲音不大,但卻如同重錘一般,敲在每個人的心上。大家的心中都不禁一緊,仿佛看到了最壞的情況在眼前浮現。
老李撓了撓眉毛,臉上的皺紋也跟著動了動,那皺紋就像歲月刻下的溝壑,記錄著他在車間工作的點點滴滴:“那不就隻能等維修?”他的聲音帶著一絲無奈,仿佛在訴說著一種現實的無助。
“等得起嗎?”劉好仃從文件夾裡抽出一張紙,那紙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各種數據和分析。他走到會議桌前,把紙攤開,紙張在桌麵上發出輕微的摩擦聲。他的眼神掃視著會議室裡的每一個人,希望大家能真正理解問題的嚴重性,“上個月產能缺口3.7,就因為b線多停了兩次,每次不到半小時。加起來,四十八分鐘,少了兩百片標準板。”
小王低頭算了算,他的手指在會議桌上輕輕地敲打著,抬起頭來說:“一片賺不到三毛,可廢品率往上跳了零點五,質檢返工的人力也搭進去了。這麼算下來,損失可不少。”他的眉頭緊鎖,仿佛看到了那些損失的數字像一座大山壓在車間頭上。
“還不止。”劉好仃把紙翻過來,拿起筆在上麵畫了個三角,那三角仿佛是問題的核心所在,“人能補位,訂單不能等;機器一歇,材料還照燒;維修一忙,預防性保養就往後拖——一個點出事,全是連環賬。”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仿佛要在這複雜的局麵中找到一條解決問題的出路。
會議室安靜了幾秒,質檢組長抬頭,眼神中帶著一絲不確定:“你是說……咱們得防著點?”他的聲音有些猶豫,似乎在試探著大家的想法。
“不是防,是得知道哪根弦繃得最緊。”劉好仃掏出白板筆,走到白板前,他的身影在白板的燈光下顯得格外高大。在板上寫下五個字:人、機、料、法、環。他的字寫得蒼勁有力,每一個筆畫都仿佛蘊含著他對車間管理的深刻理解。那五個字就像五把鑰匙,似乎能打開解決車間問題的寶庫。
“咱們剛把‘人’這條鏈接上,可其他四條,還在裸奔。”他放下筆,轉身看著大家,眼神中充滿了期待,期待著大家能和他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老李咧嘴一笑:“你這詞兒新鮮,‘裸奔’?”他的笑聲打破了會議室裡緊張的氣氛,讓大家稍微放鬆了一些。
“光著身子跑,摔了沒人知道。”劉好仃點了點“機”字,“b線主軸機組,說明書寫的壽命五年,咱們用了五年零八個月,維修頻次翻倍。上回換軸承,師傅說裡麵銅屑多得像炒糊的芝麻。這說明什麼?說明機器已經超負荷運轉了,就像一個勞累過度的工人,遲早會出問題。”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擔憂,仿佛已經看到了機器故障後的混亂場景。
小王接話:“磨料那邊也懸。老供應商上個月漲了兩次價,還卡著貨,說環保檢查停產三天。咱們庫存隻夠撐四天。一旦磨料供應不上,咱們的車間就得陷入癱瘓。”他的臉上露出焦急的神情,仿佛磨料供應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而且就一家。”質檢組長補充,“沒備選,連樣品都沒試過彆的。這就好比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一旦籃子翻了,就全完了。”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憂慮,仿佛看到了車間因為磨料供應問題而停擺的慘狀。
劉好仃點頭,又在“環”字下麵畫線:“夜班巡檢表,前天抽查,三個點漏簽。不是人偷懶,是路線太繞,兩頭跑不過來。可萬一真出事,責任算誰的?是巡檢人員的,還是管理人員的?”他的眼神變得銳利起來,仿佛在審視著車間管理的每一個環節。
空氣沉了半拍,大家的表情都變得凝重起來。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其實就像隱藏在暗處的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發一場大災難。一旦爆炸,後果不堪設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老李搓了搓手:“聽你這麼一說,哪哪都有窟窿。”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似乎對車間的現狀感到有些失望。
“不是窟窿,是還沒補的洞。”劉好仃把筆帽哢噠一聲按上,“咱們能把手感變成三頁紙,能把徒弟從不會教到敢開口,就沒道理把風險當看不見的牆。我們要正視這些問題,找到解決的辦法。”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仿佛在向大家宣告,他一定會帶領大家走出困境。
小王笑了:“那你意思是,也整本《風險三頁卡》?”
“先不急著出手冊。”劉好仃翻開筆記本,撕下一張紙,折成三格。他拿著那張紙,仿佛拿著一把打開解決問題之門的鑰匙,“第一格,咱們現在最怕什麼?第二格,它要是真來了,最先倒的是哪一環?第三格,眼下能做點啥,哪怕隻是多看一眼。”
他把紙推到桌中央,目光掃視著每一個人:“今天不交報告,不立製度,就聊三件事——咱們怕什麼,怕成什麼樣,以及,能不能先喘口氣。咱們要把問題擺在桌麵上,一起想辦法解決。”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仿佛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
老李第一個動筆,他一邊寫一邊嘟囔著:“我寫設備。b線要是大修,至少停三天,訂單肯定交不出。到時候客戶催貨,咱們可怎麼辦?”他的眉頭緊鎖,手中的筆在紙上不停地寫著,仿佛要把心中的擔憂都寫出來。
小王寫:“供應鏈。磨料斷了,全廠打磨區得歇菜,連帶著質檢和包裝都白搭。這損失可就大了去了。”他的手指在紙上用力地按著,似乎在強調供應鏈問題的重要性。
質檢組長想了想:“安全。夜班出事,白天補救都來不及,輿論壓力比損失還大。一旦出了安全事故,咱們車間的聲譽可就毀了。”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擔憂,仿佛已經看到了安全事故發生後的慘狀。
劉好仃沒寫,而是把三張紙收起來,貼在白板上,用紅筆圈住:“這三樣,不是‘萬一’,是‘早晚’。區彆隻在,我們是等它砸下來,還是提前搬個凳子接住。我們不能坐以待斃,要主動出擊。”他的聲音在會議室裡回蕩,激勵著每一個人。
小王抬頭:“可咱們剛搞完梯隊,人力都緊巴巴的,再加新活兒,兄弟們怕是要罵街。大家這段時間已經很辛苦了,要是再增加負擔,肯定會有人有意見。”他的臉上露出擔憂的神情,擔心新任務的增加會引起員工的不滿。
“不是加活兒,是換個活法。”劉好仃指了指牆上的進度看板,“以前咱們盯著人有沒有頂上,現在也得看看,頂上的時候,有沒有後路。我們要從長遠考慮,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管理體係。”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車間未來更加美好的景象。
老李哼了一聲:“你這叫越管越寬。”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調侃,但也透露出對劉好仃想法的一種認可。
“寬點好。”劉好仃笑了,“窄路走久了,容易撞牆。我們要拓寬思路,不能隻盯著眼前的一畝三分地。”他的笑容中充滿了自信,仿佛在告訴大家,他有信心帶領大家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散會前,他把白板拍了照,發進骨乾群,配文隻有一句:“今晚誰值班,順手記一下b線冷卻水溫,比平常高不高?”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大家都能更加關注設備的運行狀態,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每一個小小的關注,都可能避免一場大的災難。
然後收起本子,走出會議室。走廊裡彌漫著一股淡淡的機油味,那是車間獨有的味道,熟悉而又親切。走廊儘頭,小陳抱著文件夾迎麵走來,看見他,腳步頓了一下,臉上帶著一絲緊張:“劉師傅,我剛從b線下來,水溫表好像偏高,我拍了照,您要看嗎?”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急切,希望自己的發現能得到重視。
劉好仃停下腳步,接過手機,照片裡,指針卡在紅色區域邊緣,就像一個即將爆發的火山。他的眉頭微微皺起,眼神中閃過一絲不安:“你什麼時候開始盯這個的?”他的聲音低沉而嚴肅,仿佛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就……昨天您說‘人能補位,機難換’,我回來查了操作手冊,發現冷卻異常是前兆。我怕咱們的車間再出問題,所以就一直留意著。”小陳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還問了維修班老周,他說最近濾網清理頻率得加一次。我覺得這事兒挺重要的,就想著跟您說說。”他的臉上帶著一絲羞澀,仿佛為自己能發現問題而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劉好仃把手機還回去,沒說話,轉身往b線走。他的步伐有些急促,心中湧起一股不安。他知道,水溫偏高可能意味著設備存在著嚴重的隱患,必須儘快處理。小陳跟上來:“要不我跟您一塊去看看?濾網位置我熟,上次換的時候我在旁邊學了。說不定我能幫上忙。”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想要為解決問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走到設備前,劉好仃沒急著開蓋,而是先摸了摸外殼。手剛貼上去,就縮了一下,那溫度高得嚇人,仿佛能把人的手燙傷。他深吸一口氣,仿佛在給自己鼓勁,然後拉開側板,一股熱風撲出來,帶著一股刺鼻的氣味。濾網上糊著一層灰褐色泥狀物,看起來十分惡心,就像一團粘稠的臟東西。
“不是積灰。”小陳蹲下,仔細觀察著,他的眼神專注而認真,“像油泥混合物,可能是冷卻液變質了。這種情況我以前聽說過,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很麻煩。”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擔憂,仿佛已經看到了不及時處理的後果。
劉好仃掏出手機,打開錄音:“你現在說的,算不算‘風險第一報’?”他的眼神中帶著一絲鼓勵,鼓勵小陳繼續說出自己的發現和想法。
“啊?”小陳愣住,他沒想到劉好仃會這麼說,一時有些不知所措。
“咱們剛說要有人看見問題。”劉好仃點了開始鍵,“現在,你看見了。說說,你覺得這玩意兒,能撐幾天?”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緊迫感,想要從小陳那裡得到更多的信息。
小陳咽了下口水,指著濾網褶皺深處:“這裡已經堵了六成,再這麼跑下去,最多三天,散熱跟不上,主軸就得降頻。要是一直沒人發現……”他頓了頓,眼神中露出一絲擔憂,“機器就真得睡個長覺了。到時候維修起來可就麻煩了,說不定還會影響整個車間的生產進度。”他的聲音有些顫抖,仿佛已經看到了機器故障後的混亂場景。
劉好仃把手機收起來,看著眼前的設備,心中暗暗決定,一定要儘快解決這個問題。他站起身,對小陳說:“走,咱們去維修班,找老周他們商量一下,看看怎麼處理。”他的步伐堅定而有力,仿佛在向著解決問題的方向邁進。
兩人匆匆趕到維修班,老周他們正在修理另一台設備。看到劉好仃和小陳,老周放下手中的工具,問道:“劉師傅,啥事兒啊?”他的臉上帶著一絲疑惑,不知道這麼著急地趕來是為了什麼事。
劉好仃把情況跟老周說了一遍,老周皺了皺眉頭,那皺紋更深了:“這濾網的情況確實挺嚴重的,看來得馬上清理。而且冷卻液也得換,不然還會出問題。”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專業和嚴謹,仿佛已經看到了問題的本質。
“那現在就開始吧。”劉好仃果斷地說,“越快越好,不能讓這台設備再出問題。”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不容置疑。
老周點點頭,招呼其他維修人員一起動手。他們熟練地打開設備,將濾網拆下來,開始清理。那灰褐色的泥狀物散發著一股難聞的氣味,但他們沒有絲毫嫌棄,認真地清理著每一個角落。他們的臉上滿是汗水,卻顧不上擦,一心隻想儘快把濾網清理乾淨。
在清理的過程中,劉好仃一直在旁邊看著,他一邊看一邊思考著如何避免類似的問題再次發生。他想到了加強設備的日常巡檢,提高維修人員的技能水平,以及建立更加完善的設備維護計劃。每一個想法都在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他覺得有必要製定一套詳細、可行的製度來保障設備的穩定運行。
“劉師傅,這濾網清理乾淨了,不過冷卻液還得等一會兒才能換。”老周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說道。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疲憊,但依然充滿了乾勁。
“行,先這樣。等冷卻液到了,馬上換。”劉好仃說,“另外,我覺得咱們得製定一個定期檢查濾網和冷卻液的製度,不能再讓這種情況發生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決心,一定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老周點點頭:“我也覺得是這樣。這設備就像人一樣,得定期保養,不然就會出問題。”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種經驗豐富的口吻,仿佛在講述著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清理完濾網後,劉好仃又和小陳一起檢查了其他設備的運行情況。他們走遍了車間的每一個角落,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在檢查過程中,他們又發現了一些小問題,但都及時進行了處理。每一個小問題的解決,都讓他們離設備的穩定運行更近一步。
回到辦公室後,劉好仃坐在辦公桌前,打開電腦,開始製定設備維護計劃。他仔細地梳理著每一個環節,從設備的日常巡檢到定期保養,從維修人員的培訓到備件的儲備,他都考慮得十分周全。他的手指在鍵盤上快速地敲擊著,仿佛在彈奏著一曲設備管理的樂章。
就在這時,手機響了,是生產部經理打來的電話。“劉師傅,客戶那邊催貨催得緊,咱們的產能得趕緊提上去啊。”經理的聲音有些焦急,仿佛已經感受到了客戶那邊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