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報聲在係統界麵上隻閃了一瞬,就被點擊確認。小陳盯著屏幕右下角那行“連接正常”的綠字,還沒來得及鬆口氣,手機震動了一下——是劉好仃發來的消息:“會議室,九點,帶上值班記錄。”
他抬頭,劉好仃已經站在b線入口,手裡捏著一疊打印紙,工裝袖口沾了點油漬,像是剛從設備旁走過來。晨光斜照進車間,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長,也照見他腳邊那個熟悉的工具箱,上麵貼著張便簽:“b線試點專用”。
會議室門一開,老李正低頭翻著手機裡的報警日誌,聽見腳步聲抬頭:“來得正好,昨天那個‘紅軸警報’確實響了,張工十七秒點的,流程走通了。”
“技術通了,人還沒跟上。”劉好仃把打印紙分發下去,是昨晚係統自動生成的響應時間統計表,“接下來不是建不建的問題,是怎麼乾的問題。”
他走到白板前,畫了個十字,分成四格。“咱們先看輕重緩急。橫著是發生概率,豎著是損失大小。哪個風險落在右上角,咱們先治哪個。”
小王指著第一格:“設備停機算一個,上個月三次,每次都耽誤半天生產。”
“原料斷供也算。”采購組長接話,“上次磨料晚到兩天,差點違約。”
劉好仃點頭,在右上角寫下兩項:“就先拿這兩個開刀。彆的先記著,不丟,也不急。”
老李翻了下手冊初稿:“流程寫得挺漂亮,‘警報觸發三分鐘內到場處置’,可備件呢?上回主軸軸承壞了,等了兩天貨才到。”
“那就把‘等貨’也寫進流程。”劉好仃翻開附錄頁,“我加個三級響應機製:一級,當班維修工十分鐘內到場處理;二級,超時沒搞定,設備組長協調其他線支援;三級,要是缺件,直接啟動緊急采購,廠長簽字,物流加急。”
他頓了頓:“不是指望每次都不壞,是壞的時候,有人管、有路走、有退路。”
老李哼了一聲:“這回倒是實在了。”
小陳翻到設備響應流程頁,發現劉好仃在聯絡清單上用紅筆圈了幾個名字,還標注了班次。“昨晚我查了值班映射表,確保警報隻推給當天在崗的人。誰值誰負責,不甩鍋。”
“那我要是沒點呢?”巡檢員小張突然開口,聲音不大,“超時算不算我頭上?”
劉好仃抬頭:“你昨天第一個響應‘紅軸警報’,十七秒,全廠最快。”
小張一愣。
“我不光記得誰沒做,更記得誰做了。”劉好仃把記錄調出來投影,“從今天起,三分鐘內確認警報,且流程走完的,記一次‘快速響應’,月底算績效加分。”
小張沒再說話,低頭在本子上寫了點什麼。
“不隻是設備。”劉好仃轉向質量組,“‘黑點追蹤’係統跑了一周,數據出來了。”他調出nfc巡檢記錄,屏幕上跳出一張熱力圖,“夜班和交接班那兩段,漏檢率最高,跟最近三次批量異常時間對得上。”
質檢組長皺眉:“可問題出在哪道工序,每次都不一樣。”
“那就先堵最可能漏的口子。”劉好仃寫下新條目:“熔製環節,夜班和交接班,加派一名工段長現場巡檢,發現問題當場簽字記錄。先試行兩周,算臨時應對。”
“那要是工段長也忙不過來呢?”
“那就再調人。”劉好仃說,“風險不等人,但我們能搶時間。”
采購那邊也動了起來。針對磨料單一供應商問題,劉好仃在手冊裡寫了“雙渠道預警觸發機製”:庫存低於五天用量,係統自動提醒啟動備選流程;若主供應商交期延遲超半天,立即聯係備用廠家確認產能。
“不是等斷了才找,是快斷之前就伸手。”他把流程圖貼上牆,“就像你發現濾網堵了,不是等機器停了才報,是看見苗頭就喊人。”
小王看著手冊上密密麻麻的箭頭和責任人,忍不住問:“這麼多流程,真能記得住嗎?”
“不用記住。”劉好仃指了指係統界麵,“流程在係統裡,責任在名單上,該誰動,係統會推,不會推給空氣。”
中午前,首套《風險應對手冊》初稿彙總完成。劉好仃一頁頁翻過,確認每項措施都有觸發條件、響應動作、責任人和備用方案。他合上文件夾,說了句:“現在,咱們試試看。”
下午一點,b線正式啟動“設備三級響應機製”試點。劉好仃帶著小陳在控製室盯著屏幕,老李在設備區待命,張工拿著對講機站在巡檢點。
兩點十七分,係統彈出預警:“b線主軸溫升速率異常!”
警報剛出,張工的手機震動,他點開確認,倒計時啟動。
“一級響應,開始。”小陳在記錄表上畫下第一筆。
三分鐘後,維修工老周趕到現場,測溫槍一掃,溫度仍在上升。
“一級處理中。”小陳記下時間。
又過五分鐘,老周打電話:“軸承有異響,可能要換。”
小陳按下二級觸發鍵,係統自動通知老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老李五分鐘後趕到,看了情況,搖頭:“備件庫裡沒有這個型號。”
“二級升級,啟動三級響應。”小陳撥通采購電話,按手冊流程說明情況。
劉好仃站在一旁,沒插手,隻是看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