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點,天剛蒙了一層灰白,資料室的門被推開時發出熟悉的“吱呀”聲。劉好仃把一疊紙放在桌上,每份首頁都貼著黃色便簽,上麵是他用藍筆寫的字:“請看第12頁。”他沒坐下,而是把夾在文件裡的那張小紙條又看了一遍——行政昨天回的:“人力數據在更新,中午前給。”
九點整,會議室燈亮。沒人遲到,連平時踩點進來的財務小李也提前五分鐘坐到了角落,手裡捏著計算器和一遝報表。劉好仃沒開場白,直接點開投影,屏幕上是那本剛定稿的《反饋閉環試點方案》,翻到第12頁,表格大片空白,隻在最上頭標了三個紅字:“缺什麼?”
“先填表。”他說,“誰負責哪塊,現在就認領。”
行政翻了翻手裡的u盤,報出一組數字:“目前能抽調的非崗人員共六人,但下周有兩人調崗,實際可用四人。”她頓了頓,“輪值排班得重新算。”
財務小李低頭核了會兒賬:“同類項目去年平均撥款周期是十個工作日,這次如果走加急,最快也要五天。”他抬頭,“但全額撥付超預算17,得砍項或分期。”
生產科老張搓了搓手:“叉車那事兒我查了,檢修完一直停著,日均使用率不到兩小時。借兩周沒問題,隻要不碰高峰期。”
劉好仃點頭,在表格上劃掉“租賃運輸設備”一項,順手寫了個“0”成本。他抬頭:“省下的錢,夠印五百張登記表,還能多買兩箱牛奶。”
小王忍不住笑出聲:“夜班技工知道要發牛奶,肯定搶著值。”
“那就讓他們搶。”劉好仃也笑了,“人少活多,得有點甜頭。”
財務小李卻皺眉:“可錢不能全壓在開頭。我們建議分階段撥付,控製風險。”
小王立刻接話:“但物料不早點到位,宣傳跟不上,試點第一周就冷場,後麵再熱也難。”
兩人眼看要杠上,劉好仃翻開筆記本,找到一頁寫著:“8月14日,老張說叉車閒著也是耗油。”他念完,抬頭問:“所以這車不是非租不可?”
老張點頭:“真不用。”
劉好仃在預算欄寫了個“8”,然後說:“錢分三筆,人分兩批。第一筆付40,買物料、印表、做宣傳;第二筆看第一周響應量,達標就撥;尾款20結項後付。人先上核心三人組,兩周後再補誌願者。”
財務小李鬆了口氣:“這能批。”
小王也點頭:“隻要第一筆到賬,我能把登記表和話術海報全印出來。”
劉好仃轉向行政:“誌願者名單今天能定嗎?”
“中午前交初稿。”行政說,“但得確認他們班次不衝突。”
“行。”劉好仃在本子上記下,“那就定個規矩:每周三下午三點,資源會商。誰缺人、誰要設備,當場說,當場記,當場簽。”
他起身走到白板前,翻出資料室那本交接記錄本,翻到最新一頁,指著“已閱”簽名說:“咱們也這樣,但加個進度看板。”
他拿起三色便利貼:綠色寫“已到位”,黃色寫“進行中”,紅色寫“待解決”。每人發一支筆,開始貼。
“登記表印刷”——綠,小王簽。
“輪值名單確認”——綠,行政簽。
“誌願者招募”——黃,行政簽。
“叉車使用協議”——黃,生產科簽。
“夜間電力保障”——紅,沒人接。
劉好仃盯著那張紅貼紙:“誰負責電力?”
沒人說話。
“晚上八點後,休息點要開燈、用微波爐、接建議箱電源。”他提醒,“斷一次電,整個閉環就啞了。”
財務小李小聲說:“配電房歸設備科管,但咱們沒報過專項用電需求。”
“那就現在報。”劉好仃掏出筆,在紅貼紙上寫下:“申請夜間獨立供電線路,周三下班前提交設備科。”他簽上名,貼回白板。
散會時,陽光斜照進窗。小王抱著他的筆記本往外走,路過打印機時順手按了下啟動鍵。紙盒是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