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落在登記表上,那行“你覺得哪兒還能改?”的字跡清晰得像剛寫上去的。劉好仃把紙輕輕折了個角,夾進文件夾,起身時順手把桌上的筆蓋擰緊——新換的筆芯終於不再漏墨。
他推開會議室門時,小王正用手機拍投影儀的幕布,行政在核對名單,財務小李低頭翻著預算表,手指在數字間滑動。沒人說話,但空氣裡有種微妙的緊繃,像是等一聲槍響。
“昨天我們還在準備。”劉好仃把文件夾放在桌上,聲音不高,“今天,槍響了。”
他打開投影,屏幕上是那張寫滿批注的登記表,放大後占滿整個幕布。
“這不是建議箱的第一張紙,”他說,“這是咱們自己簽下的第一張任務書。”
他點了下遙控器,畫麵切換:人力名單、資金到賬截圖、叉車使用協議、電力申請回執——一頁頁翻過,像在點名。
“每一份材料都不是紙,是承諾。”他頓了頓,“現在,輪到我們兌現。”
他宣布成立“深化執行小組”,分三塊責任區:環保行動、社區服務、員工關懷。每人領一塊,當場確認節點,簽紙質承諾書。
小王接過環保行動的任務卡,低頭看了眼:“廠區綠色角建設……第一周完成選址和基礎物料調運?”
“對。”劉好仃說,“東側空地已經清出來,就等我們動手。”
行政皺眉:“可倉庫那邊說,非生產性物資調用要走三級審批,最快也得三天。”
“我們等不起。”劉好仃翻開手機相冊,調出一張照片——是貼在配電房門上的電力申請單複印件,“上次我們貼一張紙,兩天後電就通了。這次,我不想再等。”
他合上手機:“先行動,後報備。”
小王眼睛一亮:“那我現在就去?”
“去。”劉好仃點頭,“帶兩個人,從閒置物資裡提綠植架和土壤袋,運到東側空地。行政同步補交申請,備注‘已先行啟用,責任由項目組承擔’。”
小王站起來,順手把椅子往後一推:“我叫上老張和小技工,他們昨晚還問我啥時候動工。”
“去吧。”劉好仃笑了笑,“彆說是搞綠化,說是設備調試,免得卡在流程裡。”
會議室裡安靜了幾秒,財務小李抬頭:“那……我要不要也提前走流程?”
“你不用。”劉好仃說,“錢已經到賬,流程走完是補手續,不是擋路石。你現在要做的,是盯著每一筆支出,確保我們花的每一分錢,都長出看得見的芽。”
行政低頭在本子上記了句什麼,忽然抬頭:“那……萬一倉庫不放人呢?”
“那就我親自去。”劉好仃說,“大不了我扛著架子回來,反正我這把老骨頭,還沒到搬不動的地步。”
沒人再說話。三張承諾書依次簽完,按順序貼在會議室白板上,底下壓了支黑色簽字筆。
散會時,陽光正從走廊儘頭斜照進來。劉好仃走在最後,順手把門關上,聽見小王在遠處喊:“老張!帶手套!土袋可沉了!”
他笑了笑,沒回頭。
下午兩點,東側空地。綠植架已經立起兩排,土壤袋整齊碼在一旁,像一排小山。小王蹲在地上,用記號筆在木板上寫“薄荷區”,字歪得像蚯蚓爬。
老張拎著鐵鍬走過來:“這地得鬆一鬆,不然種啥都活不長。”
“行,你來。”小王站起來,拍了拍褲子上的土,“我再去倉庫看看有沒有花灑。”
“彆整太花哨。”老張說,“咱們是搞綠色角,不是開園藝展。”
“可總得有點儀式感吧?”小王嘟囔,“不然誰來看?”
“有人看。”劉好仃的聲音從背後傳來。他手裡拿著手機,剛拍完一張照片——夜班技工在休息區牆上貼了一張手繪進度圖,標題是“綠色角建設實況”,底下畫了三個進度條,最右邊那欄寫著:“等種上薄荷,夜班有味了。”
他把照片發到項目群,配了行字:“有人已經在用‘我們’這個詞了。”
群裡很快跳出回複。